1949—2008:我国经济建设目标演进的历史考察及反思

来源 :兰州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532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目标发生多次演变,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及发展绩效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经济建设主要目标的不同,新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1949年至1978年,以追求工农业产品的产量为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1978年至1996年,以追求国民生产总值为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1996年至2003年,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2003年至今,以追求综合效益为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客观地讲,不同时期的经济建设目标的提出,既有深刻的客观历史依据,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对这一历史
其他文献
石刻“唐书”千唐志斋姚振平,游丰伟自洛阳西行45华里,便来到素有“洛阳西大门”之称的千年古镇──铁门镇。誉满海内外的“石刻唐书”──千唐志斋便珍藏于此。千唐志斋是已故的
期刊
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考试。自1994年起。福建省的普通高中毕业会考一直按有关文件精神统一组织实施。作为普通高级中学,会考是我校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在考场上
在九朝古都洛阳以西45公里处,有一个风光旖旎、山清水秀的地方——铁门镇。这里西扼崤岭,东控函谷,已有千年历史,被章太炎誉为“当关洛孔道”。这里青龙、凤凰两山对峙,一股涧水潺
利用2010—2012年6—8月西安市逐日电力负荷资料及对应时段地面观测站数据,分析了高温天气过程中日最大电力负荷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3年间西安地区共发生晴热天气过程5次,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是满足人民不断增长文化需要,巩固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化领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而理解与认识文化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风廓线仪资料、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7月23日16:00在成都城区发生的一次局地强对流过程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