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种植管理技术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or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玉米播种最佳时间是在6月中旬。每亩地下种量5斤,加硫酸锌10~15克拌种。首先选用优质抗病品种。播种时一亩地使用多元素生物有机肥15~20公斤,磷酸二铵3公斤混合使用。为防治玉米缺素症,出苗后3~5个叶时用多元素叶面肥和玉米植病灵复配7~10天喷施一次。
  一、麦收时首先防治灰飞虱、粗缩病。近几年玉米病毒病普遍发生,玉米粗缩病毒(MRDV)病危害性最大,传毒介体主要为灰飞虱。玉米3叶后使用10%吡虫啉15克和玉米植病灵复配加15公斤水喷施,7至10天一次,连喷三次(注每次叶面喷施必须复配植病灵)。
  二、蚜虫、红蜘蛛的防治。6月25日至7月初用1.8%含量阿维菌素2000倍,和1.5%吡虫啉300~500倍混合使用,十天一次。抽穗防治蚜虫。在7月10日前配合孕穗,隔两行抽3行。抽穗时间每天在上午9时下午4时,使玉米减少蚜虫病害,能提高产量15%~25%。
  三、玉米螟。当玉米进入喇叭口期,心叶出现不规则白斑或排孔时,主要是玉米螟的为害。(1)玉米心内撒毒土:可选用3%杀虫双颗粒剂每亩撒2~2.5公斤,或用25%杀虫双水剂200克拌细土5公斤制成毒土,撒于玉米喇叭口内。(2)喷药剂:用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喷射穗部和心叶,以上药剂可同时兼治大螟。
  四、玉米纹枯病的防治。
  (1)清除病源:在玉米进入喇叭口期,剥除下部病叶和病鞘,集中烧毁,并抹除附在茎秆上的菌丝。(2)药剂喷雾:发病初期亩用5%井岗霉素100~150克或50%百菌清50~75克兑水50公斤喷洒果穗以下的茎秆。
  五、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
  (1)实行轮作,合理密植,及时摘除基部病叶并注意田间排湿。(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亩用65%代森锌75克或50%多菌灵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100克和叶脉络通对水50公斤每7~10天喷雾一次,连续两次。
其他文献
文章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入手,通过对该专业学生的学情、创新思维等的调研,论述了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作为四川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四川商贸流通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的波动情况会对整个四川经济的波动情况产生直接影响,四川商贸流通业的良好发展会对整
医生查房时,没有厚厚的病历夹,拿着iPad就能轻松调阅病人的全部病历信息,作出医嘱;护士护理时,拿着PDA终端对着病人手腕上的腕带一扫,就能核对病人身份及用药情况。这是出现在南京
分析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作用,介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指出了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棉所66(国审棉2008020)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共同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8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无独有偶,国内三家运营商的2012年工作会议不约而同地将“流量经营”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其中,中国电信提出,围绕“以创新和服务双领先推动规模发展”这条主线,坚持规模经营和流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外部适应性、内部适应性和系统协调性“三性”思想,是在职业教育成长面临日趋复杂的内外部系统环境中形成的;因而这一体系的构建就是“六大子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