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舞阳方言副词“光”的多功能性

来源 :汉语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ozhanwude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舞阳方言中的副词“光”是一个多功能语言形式,能够表示限制量化、高频惯常、条件必然的意义。本文首先论述三种不同用法及其句法语义表现,在此基础上,运用语义结构分析法,分析“光”的核心义及其各种不同用法之间的关联,并探讨“光”从限制量化到条件必然的隐喻机制。量到情态的发展在汉语中是一条自然的语义演变路径,本文通过对副词“光”的分析证明限制量化词也能发展出情态用法,量到情态演变的基础是概念结构上的相似性。限制量化词表达条件必然的情态义,在其他方言中也有例证。
其他文献
1998年建校的贵港市新江南实验中学,秉持“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办学理念,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建设了一个总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学生素养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办学需要不断充实师资配备及相关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基础,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重视文艺在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下,不同时期的民族政策的制订与实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探讨与深化,共同推进了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的研究进程。梳理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史,从理论思考的总体历程、重要理论研究发展史分类、研究方法论的演变等三个方面,能较为全面地展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的整体状况,概要性地呈现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对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批评理论演变的作用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