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观人本转向的思考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qian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描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对人本主义教育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思想政治 教育观 人本转向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1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常是这样的场景:教师在课堂上捧着书本念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没有师生之间互动产生的活泼的课堂氛围,课堂的效果很差,学生对教师灌输的书本内容已经形成了麻木的感觉。教师的讲课也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期末考试前,教师对考核的内容提前通知,学生背一些理论就可以应付考试。
  1.2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设置陈旧老套。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理、思想道德修养、当代政治和形势等几门课程。有些课程的教材内容老套陈旧,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对政治课产生厌恶的感觉。
  1.3 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一切学习都以分数作为衡量的标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但在当前的环境下,沦落为分数的一个工具。对一些理论缺乏深刻的理解,仅仅是在考前死记硬背。
  2 人本主义教育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价值和意义
  2.1 人本主义教育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与社会的其他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今的社会环境也对高校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带来的道德滑坡、信仰丧失和诚信危机都对高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以人为本是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基础和价值标准,以人本主义为核心,一切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挥,以学生自我价值实现为最终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2.2 人本主义教育观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
  人本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人本主义中,学生会加强对自我的认识,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价值,自己的无可替代性,从而加深对生命的理解。传统被动输灌式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教育的目的无法达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促使自我的形成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2.3 人本主义教育观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客观地了解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对大学生人性的引导。人性的引导是一个深层次的引导, 在引导的过程中,要讲究方法和策略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把人放在教育的优先位置,以人为出发点,这样的观点在学生心中的认同度高。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激励功能,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被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养成,对教育信息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增加。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措施
  3.1 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仅是喊喊口号而已,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将受教育者当作“人”来看,这是一个观念的转变,改变原来两者的不平等地位,教师应该被尊重,同样学生也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建立良好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真理的向往,树立自己的个人理想,理想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为理想所付出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好“为人师表”的形象,以高尚的行为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示范作用。倡导言行一致,教育别人与教育自我相统一。
  3.2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体现以人为本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促进政治发展相统一,过于强调政治的功能,而不重视教育的作用。面对当前的新形势,必须进行转变,新的时代要以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主,包容不同(下转第63页)(上接第61页)的个性,尊重个性,尊重人才,尊重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可以在社会的支持下,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因特网等大众传媒,大力宣传主流社会价值观,营造以人为本的现代化舆论环境和氛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3.3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体现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以人为本进行优化设计,要联系当今时代的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改变以前过多的“高大空”的内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以具体的事实来认识同类事实的意义,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解惑多做解释性的工作。增加具体的案例教学,注重案例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在多元文化的今天,对各种文化的包容才能加强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各种文明礼貌的和谐共存,做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高校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校园文化的每一个方面,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营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以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潜移默化地给受教育者以全方位的思想影响,最终取得寓教于无形的效果,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4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有个体的差异性,如果进行“一刀切”的教育是不合理的。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认识和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心需要,把握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由于个体的成长环境不同,生活阅历不同,导致认识水平、接受知识的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不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高度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主张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对不同的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育。
  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鼓励大学生自我教育,教育从来都是师生互动才能完成的一个过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分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当作一个被动的客体。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激发,需要一个平等交流的环境,信息自由流动,积极探讨,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 结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当前的低效,使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必须真正将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和品格的完善,在尊重个体价值的基础上注重人的社会价值。培养得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全面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教育者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创新、积极探讨,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转变,完善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观。
  参考文献
  [1] 许洪波.思想政治教育观的人本转向[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29(10):58-60.
  [2] 杨芸.浅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走向[J].科技导刊,2011.5(10):31-34.
  [3] 刘波.人本主义教育观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J].考试周刊,2012.12(9):88-90.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繁盛,幼儿教育在农村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受经济地域等各方面原因限制,农村幼儿园室外环境创设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农村幼儿园室外环境创设的现状出发,对农村幼儿园室外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做了逐一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农村 幼儿园 室外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The Status and Strategies of Rural K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