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育人视角下的本科生双导师制探析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b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外延全面、内涵深邃,具有极强的现实方法论意义。在素质教育进程中,以学生为本,将本科生专业导师队伍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有机地整合起来,这符合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整合不是合二为一,整合是有效地统筹兼顾,将本科生专业导师制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统筹起来,兼顾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最终目标。
  本科生双导师制是指由专业导师和班级导师构成的一种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服务体系。专业导师是按专业设置的,由专业教师或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组成;班级导师是按班级设置的,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两课”教师、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组成。
  
  一 目前高校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科生素质教育的内容一般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本科生需要导师指导的内容可分为思想、生活、心理、学习、专业、科研等方面。笔者对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某综合型大学80名专业导师和41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存在导师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的重复、冲突现象
  目前高校及理论界对导师的工作职责和范围界定不一,有些学者认为“本科生导师制是指由导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专业学习、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人才培养制度”(涂春花,2009)。有些学者则认为“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应服务于大学实施专业教育的中心任务,导师制的目标定位必须‘减化’为教书育人,而不能把本科生导师制定位在管理学生的工具和手段上”(李晓阳,2009)。在导师制的实践中,导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及范围有严重的相互交叉、相互重叠现象。而有些导师并不能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有时甚至出现冲突现象。比如某个学生心理出现问题,导师与辅导员、班主任对该生了解程度不同,对心理知识的熟悉程度不同,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弄巧成拙的局面。从笔者调查的结果看,92%的学生认为导师和辅导员班主任都对自己建立专业思想有过帮助,但却有36%的学生认为导师与辅导员班主任给的一些思想上的指导建议不一致或相互矛盾,致使自己感到无所适从。有41%的导师认为自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不熟悉,有91%的导师从未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交流过同一学生的问题。
  
  (二)导师素质参差不齐,指导效果不尽人意
  导师从年龄、学历、职称、学术造诣、工作时间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年轻教师职称较低、学术水平不高,但可用于指导的时间多;而年长的教师职称高、学术水平高,但可用于指导学生的时间少。导师素质的参差不齐必然影响指导的效果,笔者的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有92%的学生认为导师间存在较大差异,只有17.6%的学生对指导效果感到满意、较满意、非常满意。
  
  (三)单个导师无法完全满足多数学生个性化、多样性的要求
  


  目前我国高校的师生比平均约1:17,热门专业的比例更低。从文献资料中笔者发现,许多高校每名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在5~10人,有些高校更多,甚至超过了15个,“一对多”的模式容易导致导师工作流于形式,也违背了实施导师制的初衷。从调查结果来看,某综合大学的导师与学生比例平均为1:12,96%的导师认为指导工作量太大,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86.4%的学生认为导师不能满足自己的个性化、多样性需求,89.6%的学生认为导师应与辅导员、班主任加强交流和沟通。
  
  二 本科生双导师制的实施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基本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以学生为本,在理念上不仅要着眼于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同时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结合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需要和学习需求来为学生服务。在新形势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二)学校上下重视,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如图所示,可成立校、院、系三级导师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全校、院、系本科生导师工作,校、院两级导师工作委员均可下设专业导师工作办公室和班级导师工作办公室,系级导师工作委员会引导导师负责对学生的专业指导、学习指导、科研指导和思想指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工作。校、院、系导师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般校级导师工作委员会负责人由书记和校长共同兼任,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与主管教学或科研的校领导协助负责领导工作,专业导师办公室负责人可由教务部门负责人兼任,班级导师办公室负责人可由学生工作部门负责人兼任。院、系级导师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可参照校级设置。
  
  三 实施双导师制的制度保障
  
  (一)制定导师的职责
  按照双导师制的基本要求,班级导师的职责一般包括学生思想、生活和心理方面,专业导师包括学生专业、学习和科研方面。可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制定。
  
  (二)建立健全导师工作协调机制
  尽管双导师制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依然可能出现“两张皮”现象,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如定期召开校、院、系各级导师工作会议、总结表彰会议、工作例会,班级导师与专业导师联席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议等,搭建交流平台,保持信息交流的通畅。
  
  (三)制定双导师制各项配套制度
  1 导师选聘制度。导师的选聘工作一般由系导师工作委员会负责,导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一般为: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师德高尚,为人师表,工作责任心强,关心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熟悉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应聘专业导师的应具有一定的专业指导能力;了解校、院学生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等等。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担任专业导师或班级导师。
  2 导师培训制度。为规范导师的工作,必须以制度的形式加强对导师的培训力度。针对班级导师,应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方法及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等基本知识为内容进行培训;针对专业导师,应以专业发展方向、指导方法等内容实施培训。还可以利用外出考察、學习的方式,或召开研讨会等方式提高导师的工作技能。
  3 导师监督制度。对导师的工作可采取常规检查和个别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督,根据学校的学期开展期初、期中、期末检查,内容包括导师工作计划、总结,导师工作记录手册、导师例会记录、学生调查报告、实践报告,或成果、读书笔记或心得、文献综述、小型论文、指导学科竞赛、思想汇报等材料,也可抽选个别学生听取反馈情况。
  4 导师考核与激励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是实施双导师制的关键,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能够使导师和学生建立一个相同的目标。在当前形势下,导师在很长的时间内都将是兼职岗位,所以采取正激励即奖励的方式会更加符合实际,对此,有些高校将专业导师的工作折合成教学工作量,有些高校采取了导师津贴制度,还有些高校根据学生在科研竞赛如全国“挑战杯”竞赛或学习竞赛等获奖情况给予奖励,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2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z].(教社政[2005]2号)
  3 王建武,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0-22,
  4 李波,对推进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J].继续教育研究,2009,(8):166-167
  5 涂春花,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新栽体[J],教育
  理论与实践,2009(1):39-41,
  6 李晓阳,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减负”与转型[J].江苏高教,2009(1):68-70
其他文献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是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关系科教兴国战略、关系社会稳定的大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将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好坏、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招生形势和生源质量,也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无论是高校自身还是大学生个体,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向社会输送人才。高校为完成这一根本任务,需有招生、培养、指导就业三个重要工作环节,这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中,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如何做好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很好地把毕业生输送到国家最需要并能发挥其专业特长的岗位上去工作,是高校目前面临的需要应对的问题。    一 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现状    始于1999年的高校扩招,为我国高等教
奥陶系灰岩+厚隔水层夹薄层灰岩+煤层的地层结构模式是我国石炭二叠系煤田带压开采的典型存在形式.尽管隔水层巨厚,由于其中夹有薄层灰岩含水层,导致深部开采时突水灾害仍然
一 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诚信教育不到位  1 纪律教育不够。调查表明,经常性的考前纪律教育能有效减少考试作弊的发生。如:加大考试制度的宣传,让学生了解考试违规行为及学校的相关处罚条例;每次考试前辅导员召集各班学生开考风动员大会,进一步强调考风考纪;监考老师考前认真宣读作弊处罚措施等。但遗憾的是,除了一些国家级大型考试外,很多高校忽视了考前对纪律的强调,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那些怀有冒险
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了学券制(schoolvoucher),建议把竞争引入公立学校体系,在学券的流动中实现优胜劣汰。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在美国才有比较重要的进展,并在世界多个国家推行,成为引进竞争机制转变政府教育管理方式的有效政策工具。  弗里德曼的学券制的本义是指政府把教育经费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有价证券(即教育券)发给每位学生,家长可为子女选择任何学校就读,不再受学区的限制,而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自主行驶车辆的避障控制算法,它主要应用于控制车辆在道路边界内机动躲避影响其正常行驶的静态障碍物。目前大部分的避障算法都是根据系统采集的全局信
人体运动模式是对日常生活中人行为的分类,例如行走、奔跑、上下楼梯等行为属于不同的运动模式。下肢外骨骼系统需要在多个运动模式跟随人体下肢运动,而人体下肢关节角度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