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特色建设的本质所在。文章以安阳市为例,从城镇化建设中的特色危机入手,从城市规划角度,提出了走特色城市建设之路基本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城市文化 城市特色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就是“特色危机”,盲目模仿、千城一面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原本颇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正被模样一致的建筑所淹没。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文化缺失。
一、城市文化的内涵
城市文化具有鲜明的城市特点,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踐中创造的城市物质文化和城市精神文化的综合展现,是社会文明在城市的缩影。包含了城市建筑文化、城市公共文化、城市制度文化、城市精神文化等,是城市自然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结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
一个城市可以没有历史,但不能没有文化。城市文化能推动经济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产业支撑。城市文化能产生凝聚力,文化同,情缘近,使人产生认同感、归宿感和自豪感。城市文化也是促进城市特色形成的条件,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正如我们说到“音乐之都”就会想到维也纳、说到“水上之都”就会提到威尼斯。同时,城市文化也是向外展示城市的一张名片,是城市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源泉。
二、安阳市在走特色城市建设之路的规划实践
长期以来,安阳市非常重视对城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弘扬殷商文化为主线,针对老城,在城市总体规划及名城保护规划指导下,坚持把古城保护与改造建设相结合、传统与时代相结合,编制了7条街巷的详细规划,先后完成文物保护单位如城隍庙、高阁寺等八处古建筑的修复、修缮工作,完成北大街传统商业街、东大街住宅组团、北门东地段等改造建设,完成护城河的疏挖、坑塘的护砌和古树名木的挂牌保护工作,开展了小街小巷整治,为古城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和控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严把建筑设计关,保护风貌。制订《建筑设计原则》,明确“绿树蓝天原街道,改造之中留风貌,坡顶硬山搏风砖,白墙灰瓦用符号”的总体建筑设计原则,提炼了安阳古城明清建筑的神韵。加强了对近现代优秀建筑的保护,开展了近现代优秀建筑普查工作,明确了保护重点。
为搞好殷墟保护,安阳市专门成立了殷墟管理处,编制了殷墟保护总体规划及一批专项规划,开展了殷墟环境治理,改善了殷墟周边环境。完成了宫殿宗庙遗址30余处建筑基址、200余座祭祀坑等展示工作。建成殷墟博物馆,加大殷墟可移动文物保护力度。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安阳市以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围绕“五型”城市建设,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了“1+4”安阳都市圈规划、城乡一体化空间发展规划、新区规划等一批战略性规划。并以安阳都市圈为核心,以安阳新区和安西循环经济区为两翼,大力实施城市建设三年计划,推动中心城市“东扩西进、南伸北拓”组团式发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结构日趋优化,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文化进一步凸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安阳的文化资源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仍处于一个“破题”阶段。
三、特色城市建设的规划举措
(一)突出文化理念,指导特色城市建设
弘扬城市文化,就要对城市的文脉进行梳理,挖掘出应当成为集体记忆的东西,找准属于自己城市的文化基因,并指导城市建设。安阳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殷墟、周易、红旗渠三张世界级的品牌。既有源远流长、独具魅力的殷商、周易古代文化,又有以红旗渠精神为代表的现代文化;既有风景秀丽的自然山水文化,又有代表安阳人民精神和信念的民间文化,文化厚重,特色鲜明。走特色城市建设之路,就必须在城市规划中体现“四性”:一是科学性,要使城市建设在城市文化理念指导下,以人为本,科学建设,可持续发展;二是文化性。在城市建设中要注意运用文化符号,把体现城市文化的元素通过建筑风格、雕塑小品等建筑形式表现出来,创造文化气息浓厚、特色鲜明、诗意栖居的城市空间;三是特色性。文化一旦定位,在城市规划中就要把文化元素体现到极致,创造城市品牌,打造城市名片;四是时代性。要始终着眼于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的最前沿,加强对特色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保持与世界先进城市文化发展方向同步。
(二)打造特色街区,凸显城市风貌
街道,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承载着景观、色彩、环境等文化功能。雕塑、小品、绿化等街道的特色化设计是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在旧城,重点开展街区整治。通过特色设计,展现城市总体风貌。安阳市正在实施城市建设三年计划,街景整治作为其中一项工程,重点要以拆违、拆临、拆破、拆陋、拆墙透绿“五拆一透”为切入点,设置街头小品,规范广告、匾牌和灯饰,使街区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建设精品街;在新区,规划要一开始就要注重文化引入,特色营造。在道路规划、街区景观、建筑风格、街头小品等新区格局与细节营造上就要突出文化理念,挖掘文化内涵,体现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构建鲜明的新区形象。要体现“特”,注重与老城区的错位发展,在规划理念、建筑形式上都要有特色内涵,强化新区作为中心城市现代化核心区的个性与特征,力争每一处街道、每一处景观都体现特色、充满魅力。尤其是北部要依托新区北部中国文字博物馆,联动周边的殷墟、岳飞庙、红旗渠,进一步彰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为新区建设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街区的保护。传统街区主要集中在老城。一要保护传统文化街区。尽可能保留原有功能,并保持一定比例的居住人口,不宜全面商业化,形成富有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历史性城市环境。二是保护传统道路格局。安阳老城区的街道在历史上有“九府、十八巷、十八罗汉街和七十二胡同”之称。三是延续古城城址环境,通过复建、建设标志物等方式进行展示,强化古城历史空间结构。四是加强对传统城市空间形态保护。最核心的就是保护古城区的传统空间尺度。
(三)打造特色建筑,扮靓城市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最能体现城市特色的地方。但现代城镇化建设中的“千城一面”,往往也表现在建筑上的或尚古或追洋,自我特色不明显。在特色建筑打造上,一要传承,保护传统建筑。二要创新,体现时代特色。在老城,要加强对传统建筑形态的保护。对老城传统民居建筑集中的地段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对历史文化街区重点保护区之外的传统民居,现存凡可保留的传统建筑均应加强维护继续保留,并应通过将历史价值较高、保存较完好的传统院落确定并公布为保护院落,通过挂牌等方式进行保护。
新建建筑要注意引入文化元素,使建筑有思想、有内涵、有特色。如北京的胡同、上海的里弄、苏州的粉墙黛瓦已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树立了品牌。安阳要走特色城市建设之路,就需要进一步论证建筑的主形式、色调等元素,注重单体风格,整体设计,突出文化内涵,确保风格各异、群体协调、风貌独特,凸显古都建筑的文化根底和城市灵性。重点要在城市出入口建筑群、主干道建筑群、安东新区建筑群等重点区域建筑群上有新的体现。
(四)加强遗产保护,体现原真性
一个城市,有了文化遗存,就有了文化底蕴,有了文化标识,就会大放光彩。安阳拥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遗迹众多,文化遗产丰富,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文物大市、文化资源大市。走特色城市建设之路,就必须加强遗产保护,保存那些能唤起大家记忆的东西,形成城市独一无二的个性。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一要保护历史真实载体和历史环境。真实的历史载体,不仅能提供直观的历史景观和建筑形式的信息,更重要的是真实历史信息的物化载体,也是其他任何城市都无法复制的城市特色。二要合理利用。遗产保护的目的并不是将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静止地保存下来,而是通过积极、动态的保护,使其与目前的城市发展相适应,挖掘其使用价值和在现代生活中的生命力,加强其展现、研究、教育、旅游、服务和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的功能,获取综合效益。但要力戒急功近利型的不当利用,实现遗产的永续利用。目前,安阳市要进一步加强殷墟遗址、三杨庄汉代遗址等重点文物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使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相互支持、协调发展。三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民间工艺、民俗文化、民俗节庆等优秀传统文化,与有形文化遗产相依依存、相互承托,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特色永远是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内容。城市也只有有了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文化的弘扬与继承,公众的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将不再是一个“失魂落魄”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单霁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天津大学出版社.
[2]付宝华,城市主题文化与特色城市构建,中国经济出版社.
[3]李庚香,中原城市群与城市文化建设,在郑州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论坛第四届年会上的主题发言.
[4]陈秋华,秦皇岛市城市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
[5]童中贤,以创新精神推进城市文化建设,中国建设报(2001.5.25).
[6]童中贤,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建设
[7]齐保晏,在城市建设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中国名城(2006.3).
[8]安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作者简介:
赵贵学,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工程硕士,现工作于安阳市规划设计院。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城市文化 城市特色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就是“特色危机”,盲目模仿、千城一面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原本颇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正被模样一致的建筑所淹没。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文化缺失。
一、城市文化的内涵
城市文化具有鲜明的城市特点,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踐中创造的城市物质文化和城市精神文化的综合展现,是社会文明在城市的缩影。包含了城市建筑文化、城市公共文化、城市制度文化、城市精神文化等,是城市自然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结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
一个城市可以没有历史,但不能没有文化。城市文化能推动经济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产业支撑。城市文化能产生凝聚力,文化同,情缘近,使人产生认同感、归宿感和自豪感。城市文化也是促进城市特色形成的条件,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正如我们说到“音乐之都”就会想到维也纳、说到“水上之都”就会提到威尼斯。同时,城市文化也是向外展示城市的一张名片,是城市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源泉。
二、安阳市在走特色城市建设之路的规划实践
长期以来,安阳市非常重视对城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弘扬殷商文化为主线,针对老城,在城市总体规划及名城保护规划指导下,坚持把古城保护与改造建设相结合、传统与时代相结合,编制了7条街巷的详细规划,先后完成文物保护单位如城隍庙、高阁寺等八处古建筑的修复、修缮工作,完成北大街传统商业街、东大街住宅组团、北门东地段等改造建设,完成护城河的疏挖、坑塘的护砌和古树名木的挂牌保护工作,开展了小街小巷整治,为古城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和控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严把建筑设计关,保护风貌。制订《建筑设计原则》,明确“绿树蓝天原街道,改造之中留风貌,坡顶硬山搏风砖,白墙灰瓦用符号”的总体建筑设计原则,提炼了安阳古城明清建筑的神韵。加强了对近现代优秀建筑的保护,开展了近现代优秀建筑普查工作,明确了保护重点。
为搞好殷墟保护,安阳市专门成立了殷墟管理处,编制了殷墟保护总体规划及一批专项规划,开展了殷墟环境治理,改善了殷墟周边环境。完成了宫殿宗庙遗址30余处建筑基址、200余座祭祀坑等展示工作。建成殷墟博物馆,加大殷墟可移动文物保护力度。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安阳市以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围绕“五型”城市建设,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了“1+4”安阳都市圈规划、城乡一体化空间发展规划、新区规划等一批战略性规划。并以安阳都市圈为核心,以安阳新区和安西循环经济区为两翼,大力实施城市建设三年计划,推动中心城市“东扩西进、南伸北拓”组团式发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结构日趋优化,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文化进一步凸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安阳的文化资源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仍处于一个“破题”阶段。
三、特色城市建设的规划举措
(一)突出文化理念,指导特色城市建设
弘扬城市文化,就要对城市的文脉进行梳理,挖掘出应当成为集体记忆的东西,找准属于自己城市的文化基因,并指导城市建设。安阳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殷墟、周易、红旗渠三张世界级的品牌。既有源远流长、独具魅力的殷商、周易古代文化,又有以红旗渠精神为代表的现代文化;既有风景秀丽的自然山水文化,又有代表安阳人民精神和信念的民间文化,文化厚重,特色鲜明。走特色城市建设之路,就必须在城市规划中体现“四性”:一是科学性,要使城市建设在城市文化理念指导下,以人为本,科学建设,可持续发展;二是文化性。在城市建设中要注意运用文化符号,把体现城市文化的元素通过建筑风格、雕塑小品等建筑形式表现出来,创造文化气息浓厚、特色鲜明、诗意栖居的城市空间;三是特色性。文化一旦定位,在城市规划中就要把文化元素体现到极致,创造城市品牌,打造城市名片;四是时代性。要始终着眼于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的最前沿,加强对特色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保持与世界先进城市文化发展方向同步。
(二)打造特色街区,凸显城市风貌
街道,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承载着景观、色彩、环境等文化功能。雕塑、小品、绿化等街道的特色化设计是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在旧城,重点开展街区整治。通过特色设计,展现城市总体风貌。安阳市正在实施城市建设三年计划,街景整治作为其中一项工程,重点要以拆违、拆临、拆破、拆陋、拆墙透绿“五拆一透”为切入点,设置街头小品,规范广告、匾牌和灯饰,使街区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建设精品街;在新区,规划要一开始就要注重文化引入,特色营造。在道路规划、街区景观、建筑风格、街头小品等新区格局与细节营造上就要突出文化理念,挖掘文化内涵,体现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构建鲜明的新区形象。要体现“特”,注重与老城区的错位发展,在规划理念、建筑形式上都要有特色内涵,强化新区作为中心城市现代化核心区的个性与特征,力争每一处街道、每一处景观都体现特色、充满魅力。尤其是北部要依托新区北部中国文字博物馆,联动周边的殷墟、岳飞庙、红旗渠,进一步彰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为新区建设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街区的保护。传统街区主要集中在老城。一要保护传统文化街区。尽可能保留原有功能,并保持一定比例的居住人口,不宜全面商业化,形成富有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历史性城市环境。二是保护传统道路格局。安阳老城区的街道在历史上有“九府、十八巷、十八罗汉街和七十二胡同”之称。三是延续古城城址环境,通过复建、建设标志物等方式进行展示,强化古城历史空间结构。四是加强对传统城市空间形态保护。最核心的就是保护古城区的传统空间尺度。
(三)打造特色建筑,扮靓城市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最能体现城市特色的地方。但现代城镇化建设中的“千城一面”,往往也表现在建筑上的或尚古或追洋,自我特色不明显。在特色建筑打造上,一要传承,保护传统建筑。二要创新,体现时代特色。在老城,要加强对传统建筑形态的保护。对老城传统民居建筑集中的地段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对历史文化街区重点保护区之外的传统民居,现存凡可保留的传统建筑均应加强维护继续保留,并应通过将历史价值较高、保存较完好的传统院落确定并公布为保护院落,通过挂牌等方式进行保护。
新建建筑要注意引入文化元素,使建筑有思想、有内涵、有特色。如北京的胡同、上海的里弄、苏州的粉墙黛瓦已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树立了品牌。安阳要走特色城市建设之路,就需要进一步论证建筑的主形式、色调等元素,注重单体风格,整体设计,突出文化内涵,确保风格各异、群体协调、风貌独特,凸显古都建筑的文化根底和城市灵性。重点要在城市出入口建筑群、主干道建筑群、安东新区建筑群等重点区域建筑群上有新的体现。
(四)加强遗产保护,体现原真性
一个城市,有了文化遗存,就有了文化底蕴,有了文化标识,就会大放光彩。安阳拥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遗迹众多,文化遗产丰富,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文物大市、文化资源大市。走特色城市建设之路,就必须加强遗产保护,保存那些能唤起大家记忆的东西,形成城市独一无二的个性。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一要保护历史真实载体和历史环境。真实的历史载体,不仅能提供直观的历史景观和建筑形式的信息,更重要的是真实历史信息的物化载体,也是其他任何城市都无法复制的城市特色。二要合理利用。遗产保护的目的并不是将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静止地保存下来,而是通过积极、动态的保护,使其与目前的城市发展相适应,挖掘其使用价值和在现代生活中的生命力,加强其展现、研究、教育、旅游、服务和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的功能,获取综合效益。但要力戒急功近利型的不当利用,实现遗产的永续利用。目前,安阳市要进一步加强殷墟遗址、三杨庄汉代遗址等重点文物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使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相互支持、协调发展。三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民间工艺、民俗文化、民俗节庆等优秀传统文化,与有形文化遗产相依依存、相互承托,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特色永远是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内容。城市也只有有了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文化的弘扬与继承,公众的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将不再是一个“失魂落魄”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单霁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天津大学出版社.
[2]付宝华,城市主题文化与特色城市构建,中国经济出版社.
[3]李庚香,中原城市群与城市文化建设,在郑州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论坛第四届年会上的主题发言.
[4]陈秋华,秦皇岛市城市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
[5]童中贤,以创新精神推进城市文化建设,中国建设报(2001.5.25).
[6]童中贤,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建设
[7]齐保晏,在城市建设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中国名城(2006.3).
[8]安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作者简介:
赵贵学,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工程硕士,现工作于安阳市规划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