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蜡型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比较诊断蜡型修复和常规修复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前牙美容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诊断蜡型进行美学修复,对照组直接采取常规方法修复。治疗后由患者对修复体外形及修复后面部整体外观进行满意度评价,记录两组患者修复体初戴时每单位修复体所用时间。采用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两组数据的差异。结果:患者对修复体外形及修复后面部整体外观的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初戴时每单位修复体调改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前牙美容修复中,诊断蜡型修复可以提高患者对美学效果的满意度,且能够缩短每单位修复体初戴时间。
  [关键词]诊断蜡型;前牙;美学修复;满意度;戴牙时间
  [中图分类号]R78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7)10-009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iagnostic wax pattern and conventional method in anterior teeth restorations.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esthetic problems in their anterior teeth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n=30).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diagnostic wax pattern, 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aken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 The satisfaction with prostheses and facial appearance was evaluated by patients. The initial time for each unit of prosthesis in both groups was recorded. SPSS 22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ets of data. Results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patients on prostheses and facial appearanc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itial time for each unit of prosthesis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 anterior teeth restorations, diagnostic wax pattern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esthetic outcome, and shorten the initial time for each unit of prosthesis.
  Key words: diagnostic wax pattern; anterior teeth; aesthetic restorations; satisfaction; wearing time
  前牙美學修复的成功取决于对患者需求的理解和整个牙科团队的有效沟通。在前牙美学重建过程中,对于一些复杂病例,医患能否对最终修复体的美学效果达到一致认可,将直接影响修复治疗的成败。利用诊断蜡型,可以直观表达修复后的美观及功能,一方面使临床医生的治疗设计思路更具体化,另一方面,它可以使患者直观地看到义齿的美学效果,从而提高修复的成功率。作为口腔修复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诊断蜡型具有美学的预见性和功能性[1-2]。以往对于诊断蜡型的临床研究多着重于修复的具体步骤和细节[3-4],而对于诊断蜡型整体美学概念分解的具体化研究对象与常规修复的比较研究则报道不多,本研究在前牙美容修复中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探讨诊断蜡型修复在患者的满意度、修复体初戴时间方面相对于常规修复是否具有优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8月-2016年8月来徐州市口腔医院就诊,且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60例,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21~45岁,平均(28±1.2)岁。本研究经过徐州市口腔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开始实施。
  1.2 纳入标准:前牙牙体缺损,牙列不齐,牙间隙不愿做正畸治疗的患者,采用瓷贴面或全瓷冠进行美学修复,能够配合完成问卷调查。
  1.3 材料:牙色模拟蜡(松风公司,日本),硅橡胶印模材料 (DMG公司,德国),珞赛特临时冠桥修复材料(DMG公司,德国)。
  1.4 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每组各修复前牙70颗。实验组采取诊断蜡型修复,其中瓷贴面32颗,全瓷冠38颗;对照组采取常规修复,其中瓷贴面34颗,全瓷冠36颗。修复前对患者进行口腔检查、比色,与患者进行交流并了解其美学要求后,制定相应的修复计划。
  1.4.1 实验组临床操作过程:实验组先制取研究模型,由技师制作诊断蜡型。当诊断蜡型需要做加法时,即不需要在模型上进行牙体预备,可以直接用硅橡胶复制诊断蜡型前牙区,将其形态通过暂时性修复体转移至患者口内,不会对患者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当诊断蜡型需要做减法时,即蜡型成形前需要在模型上进行牙体预备,术前要与患者充分沟通,告知患者需要先牙体预备甚至根管治疗,征得其同意后,在口内相应的牙齿上进行预备,再做诊断蜡型,然后再转移暂时性修复体。这样使患者直接看到修复体的实际美学效果,患者可以提出意见,医师进行修改,待患者满意后开始高标准牙体预备,取模、灌模,连同诊断蜡型、患者意见一起送技师制作修复体。   1.4.2 对照组临床操作过程:常规方法修复,同样高标准直接牙体预备和制取印模、灌模,交由技师完成修复体的制作。
  两组修复体完成后经口内试戴、调磨、抛光,患者满意后粘结,再次检查调整咬合。两组的牙体预备、修复体的试戴、粘结均由同一医生完成,所有技工室制作均由同一技师完成。
  1.5 修复效果的评价
  1.5.1 患者的满意度评价[5-6]:通过问卷调查,记录患者对修复体的外形和修复后面部整体外观的满意度情况,并计算满意率。按A级(非常满意)、B级(可以接受)、C级(不满意)3个等级进行调查,A级和B级均视为满意。满意率=(A级+B级)例数/总例数×100%。
  1.5.2 初戴时每单位修复体调改时间:记录两组患者初戴时每单位修复体调改至患者满意所用的时间。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对修复体外形和修复后面部整体外观的满意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初戴时每单位修复体调改时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对修复体的满意度评价:实验组患者对修复体外形和修复后面部整体外观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初戴时每单位修复体调改所用的时间:实验组每单位修复体的调改时间(8.21±0.50)min,较对照组(13.08±0.83)min明显缩短,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在前牙美学修复时,患者对美观要求往往较高,医、患、技三者之间对美的认识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7]。罗旭等[8]通过对上前牙美学比例满意度的调查也发现,医生与患者对牙齿美学参数的选择有差异。患者常因修复专业知识的匮乏而对医生的治疗计划或最终美学效果有一定的怀疑,而诊断蜡型作为直接的模拟技术,提供了可预见的美学效果,使患者对治疗效果有直观的认识,成为医、患、技之间客观且有效的沟通工具之一。
  前牙的美学修复效果受多因素影响,比如牙齿形态、凸度、長短、与邻牙之间的关系、同名牙之间的对称性,颜色、倾斜角度、与面部外形的协调、切端与唇线的关系以及微笑时的状态等[9]。对于除颜色外的其他因素,患者很难准确地提出较具体的意见。从美学修复角度来讲,患者的认可是修复成功的最终标准[10-11]。通过诊断蜡型可与患者充分交流,提高患者的认可度。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对修复体的外形和修复后面部整体外观方面的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说明诊断蜡型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面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姜向瑞等[12]在研究前牙固定义齿美学修复时也证实了这一点。这可能是因为诊断蜡型可以展示治疗后的美学效果,患者能根据蜡型展示的效果提出主观的美学意见,医生和技师可以根据患者意见修改诊断蜡型,使最终修复效果朝向患者满意的方向发展。此外,牙体预备后通过诊断蜡型制作的暂时性修复体接近最终修复体的形态,有利于患者在等待戴牙期间适应前牙的外形和咬合状态,从而有效提高患者对最终修复体的认可度[13],同时也可以消除患者一些不合乎现实的美学幻想,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诊断蜡型前牙美学修复时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它结合了患者的意见,在不可逆的牙体预备前获得可预见的、重塑的美学形态,有助于提高修复体的质量和美学效果[14]。它不仅提高了患者对最终修复体的满意度,而且对修复体的临床初戴调改时间也会产生影响。本研究中实验组初戴时每单位修复体的调改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前通过诊断蜡型已经参与了修复的设计,对修复体的最终外形和修复后面部整体外观有了直观的认识,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而对照组,患者对于初戴的修复体是第一次见到,可能会对修复体外形提出修改意见,同时患者对于修复后面部整体外观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每单位修复体初戴时间相对延长。这就解释了本研究中实验组较对照组每单位修复体初戴时间明显缩短的原因。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诊断蜡型不能在颜色方面给予患者直观的提示,在以后的研究中可联合数码技术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在对前牙进行美学修复时,诊断蜡型相对于常规修复,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修复体临床初戴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Kahng LS. Patient-dentist-technician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dental team:Using a colored treatment plan wax-up[J].J Esthet Restor Dent,2006,18(4):185-193.
  [2]Nishimoto S,Sotsuka Y,Kawai K,et al.Three-dimensional mock-up model for chondral framework in auricular reconstruction,built with a personal three-dimensional printer[J].Plast Reconstr Surg,2014,134(1):180e-181e.
  [3]Viana PC,Correia A,Neves M,et al.Soft tissue waxup and mock-up as key factors in a treatment plan:case presentation[J]. Eur J Esthet Dent,2012,7(3):310-323.
  [4]Malik K,Tabiat-Pour S.The use of a diagnostic wax set-up in aesthetic cases involving crown lengthening-a case report[J].Dent Update,2010,37(5):303-304,306-307.
  [5]刘云松,叶红强,谷明,等.患者参与的数字化设计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6(1):90-94.
  [6]李健,姜婷,李赛,等.旋转就位美学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特点及临床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5(1):64-68.
  [7]骆小平,钱冬冬,袁宇,等.前牙全瓷美学修复中值得注意的事项[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3,31(2):113-115.
  [8]罗旭,陈立,谭建国.上前牙美学比例喜好度的调查[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5,16(4):232-236.
  [9]洪军,樊铎.美学蜡型在与患者沟通中的重要性[J].中国卫生产业,2013(12):134-135.
  [10]石亚红,王革.前牙美容修复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美学指导[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1,38(5):603-606.
  [11]Riccardo M,Krikor D,Terry ED,et al.The science of communicating the art of the esthetic dentistry. Part I: Patient-dentist-patient communication[J].J Esthet Dent,2000,12(3):131-138.
  [12]姜向瑞,张鹏飞,张博,等.诊断蜡型在上颌前牙固定义齿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病例报告[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274.
  [13]赵三军,吕尧.诊断蜡型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26(5):695-698.
  [14]陶进京,黄罡,景建龙.诊断蜡型在CAD/CAM前牙美容修复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2013,33(3):158-161.
  [收稿日期]2017-06-11 [修回日期]2017-07-20
  编辑/李阳利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浅表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笔者科室2012年4月-2017年3月接受全身各部位浅表性瘢痕治疗的患者115例,应用AccentPro深蓝射频治疗仪治疗,常
目的:颌托作为载体辅助上药对外用药物治疗牙龈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跟踪随访60例牙龈扁平苔藓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使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分散片与308nm准分子激光在白癜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白癜风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匹多莫德联合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对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矫治器矫治成人牙周病前牙扇形散开患者治疗前后牙周及牙槽骨状态的改变。方法:选择成人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使用Damon Q高转矩矫正器;B组:使用MBT传统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前(T1)和矫治6个月后(T2),对上前牙区牙周指数及使用CBCT对上前牙區牙槽骨密度进行检测,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牙周病
目的:本实验研究联合外用干扰素软膏和曲安奈德软膏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100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每只兔耳造模一个,筛选80只达到实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用5m J/cm^2、10m J/cm^2、20m J/cm^2、30m J/cm^2、40m
[摘要]目的:探讨导光性纤维桩应用于残根修复时,对两种不同固化方式的树脂水门汀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16颗单根人前磨牙根分为光固化组和双固化组,分别以光固化(i-TFC)和双固化树脂水门汀(Panavia F 2.0)粘结导光性纤维桩并固化。制备纤维桩修复后的根颈段、根中段、根尖段的牙本质片,压痕法测试两组树脂水门汀在根管不同深度的Knoop显微硬度值(KHN)并计算其相对固化率,进行双因素方差分
[摘要]目的:比较在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中,海奥口腔修复膜和Bio-Gide胶原膜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选取单颗牙缺失的患者82例,行引导骨再生手术修复种植区骨缺损并同期植入种植体82枚,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天博骨粉作骨移植物,实验组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行引导骨再生;对照组采用Bio-Gide胶原膜行引导骨再生。观察二期手术时植骨区外形及牙龈状况,比较两组的骨再生效果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