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临床治疗安全性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k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探讨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均为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按照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个性化处理,分别比较其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和63.3%,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8.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个性化针对性的治疗,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四肢骨折属于骨科常见病,其发病时常合并血管损伤。此类患者往往会伴发软组织及周围神经受损,使得治疗的难度和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大大提高[1],如选择的治疗方式不当,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二度伤害,威胁其生命安全。因而,对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患者,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得到损伤程度、身体素质等多种因素,以获得更好的疗效与安全性。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情况及安全性进行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手术合并血管损伤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均为60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患者的年龄在19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9±3.1)岁。患者的致伤原因分布情况为:交通意外28例,坠落伤13例,砸伤9例、利器或机械损伤10例。其骨折情况为:上肢损伤13例,下肢损伤47例,血管损伤情况为:完全断裂32例,不完全断裂12例,血管受压迫16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患者的年龄在18歲到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4±3.6)岁。患者的致伤原因分布情况为:交通意外29例,坠落伤12例,砸伤7例、利器或机械损伤12例。其骨折情况为:上肢损伤15例,下肢损伤45例,血管损伤情况为:完全断裂31例,不完全断裂13例,血管受压迫16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情况和血管损伤情况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给予常规骨折复位手术与血管吻合手术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则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予以个性化处理;按照其骨折部位、类型的不同,选择髓内钉手术、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或者外固定治疗;对不同血管损伤类型的患者,则需根据断裂和受压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单纯血管受压的患者,可以给予血管探查松解术;对血管未完全断裂的患者,给予血管修补术治疗;完全断裂的患者则需先行血管端端吻合或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等治疗。其中,骨折类型简单、出血量小的患者,可以先处理骨折,再修复血管;出血量较大或出血时间较长的患者则需先处理血管损伤,再行骨折手术;血管受压的患者可同时行松解术和骨折手术。如患者合并神经损伤,则需在上述治疗后给予药物对症支持治疗,促进损伤部位神经功能的恢复,必要情况下可以辅以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治疗情况,以骨折部位恢复正常,血管损伤完全恢复,四肢功能完全恢复且不会对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的情况为显效;将患者的骨折愈合良好,血管损伤基本恢复,四肢功能仍有部分未恢复,正常生活受影响小的情况为有效;以患者无法达到上述标准的情况为无效[2]。
  同时,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是出血和感染)进行记录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和63.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观察组患者中无一例出现大出血或严重感染的情况,而对照组患者中2例骨折无法有效愈合且并发感染,3例患者因因血管通畅性差,无法恢复供血实施了截肢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8.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患者因骨折类型多,血管损伤的类别不同,在临床治疗中难度也大大提高。合理的治疗方式直接关系到骨折愈合是否良好,血管供血能否有效恢复。治疗不当,轻则患者肢体预后功能差,重则引起瘫痪甚至死亡[3]。
  本文比较了常规治疗方式和个性化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可见,以患者的损伤情况、身体条件为依据进行综合考虑、个性化处理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术后无一例出现大出血、感染或者血供恢复不良致截肢的情况,安全性大大提升。总的来说,对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患者进行个性化处理更有利于提升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社庭.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7):91-92.
  [2]林岿然.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治疗的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4):57-59.
  [3]辛宏有.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临床治疗分析[J].北方药学,2013,10(4):80-81.
其他文献
时下,硬件网站里有论坛(BBS)的不在少数。在这里,网友们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地提出问题和发表意见,并可以有问有答,往来穿梭,好不热闹。论坛所涉及的内容一般都分门别类,有条不
【摘 要】 目的:探讨脑血栓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和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治疗的符合研究标准的86例脂肪移植术脑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86例脑血栓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康复治疗,观察治愈疗效。这86例患者在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临床治疗有明显效果的患者44例,临床治疗效果
【摘 要】 产后出血是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如处理不当,可致产妇出现近期或远期的并发症,甚至死亡,严重影响妇女健康。  【关键词】 产后出血 护理  产后出血一般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主要表现为胎儿娩出后阴道流血,失血性休克及重度贫血等相应症状,其最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其他还有胎盘因素、软产道损
【正】城市道路分为主路、次路和小路。主路绿化常常代表绿地的形象和风格,植物配置应该引人入胜,形成与其定位一致的气势和氛围。如在入口的主路上定距种植较大规格的高大乔
【正】在中职教学中,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案例教学法逐渐被人们尝试及运用。在财政金融课教学中,教师很有必要使用案例教学法。本文主要探讨案例教学法在财政金融课中使
【正】一、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思想教育现代教育技术集形、声、色、动画于一身,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而且能寓德育于智育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