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中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feng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一定要做到:既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又掌握一套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培养;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们知道,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教学要求学生的思维,特别是中学生的思维要具有一定的同一性、方向性、独立性、组织性和批判性,要求他们的思维具有一定的速度、灵活程度、广度和难度,并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因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一定要做到:既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又掌握一套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主要表现在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评性。如思维的敏捷性,指的是智力活动的速度,正如我们平常所说的思考敏捷、反应灵敏的思维品质。
  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这些优良的思维品质呢?现就结合以下三个方面浅谈我的做法。
  一、把教学知识与教会思维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基本训练的教学过程中,要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要把思维活动当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点。因此,我在语文课堂中,就善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激起学生思维的兴趣,这就要善于抓住问题,善于激励,让学生在思考、解疑的过程中激起思维的积极性,这就是其一。其二,要把学习基础知识,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意义紧密结合起来,并在這个结合过程中加强思维训练。其三,要把学和练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的学习与认识客观事物的学习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
  二、运用质疑问难、层层设疑的方法,让学生在研究、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教师教会学生用质疑的态度,用研究的态度去进行学习,就会对事实、现实、规律及因果关系的本质,进行深入的钻研。这种钻研精神,反映了学生内部心理活动过程的一种主要刺激。这样,学生就可通过思考,对已获得的初步概念,在头脑中进行思考钻研,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运用自己的思维器官进行思考,把新知识对周围所见、所闻和所观察到的现象联系起来一起思考,以加深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主要方法。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就提出四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2)皇帝想去看新衣织得怎样了,但又不敢亲自去看,这是作者着重写他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3)大臣、官员和皇帝都去看布料,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同,它们不同在哪里?(4)皇帝穿上新装举行游行大典有何结局?这四个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弄清楚文章的脉络和思路。接着,我又提出要求,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关键的句子,编写出提纲,概括段意,然后再归纳中心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这个基础上,再提出要求,通过重点句子去质疑,如“‘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孩子最后叫了出来。”这句话我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让一个小孩子来揭穿皇帝新装的奥秘,戳穿游行大典的骗局?”这样的提问,使学生思考问题不只是局限于一般性的回答上,而是把思考的问题深入到课文的重点,深入到课文的主要精神实质上。这样,学生的智慧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理解课文和认识问题的程度也就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学生的思维也随着疑难问题层层深入到课文内涵和精蕴中去了,思维的深刻性品质就可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教导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思维锻炼,以激发对思维劳动的热爱,从而发展思维
  思维劳动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因此,发展思维能力,就一定要不断增加学生脑力劳动的分量,教导他们进行经常性的思维锻炼,学会开动脑筋,巧动脑筋,以激发他们对脑力劳动、思维劳动的热爱。
  教会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思维劳动,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注意把学生的心灵的劳动、思维的劳动和双手的劳动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大脑里有一种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双手从事一些精细的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把这些区域的活力激发出来。为此,我在教学时,既要激起学生心灵上的火花,又要及时地把他们引向思维的轨道,并教会他们把脑力劳动和双手劳动结合起来,做到心手并用、心灵手巧。
  怎么才能做到这一步呢?我在教寓言《塞翁失马》时,是这样进行的:(1)从寓意入手,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体验提出问题:好事能变坏事吗?好事变坏事或坏事变好事,都是有条件的,试举例证明,这样引起在学生中不同的观点。(2)让学生从寓言中找出各自观点的论据,并写出不同的小论文。(3)用一段时间让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争论,把自己不同的理论根据充分地发表出来。(4)在争论不下的时候,教师请大家暂停下来,回去再找有关资料,以更加充分的理由和论据说服对方。(5)在这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小结,有分寸、有理论地分析了各方的论据和争辩,充分肯定各方的意见和说法,希望大家继续发扬这种精神,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用这样的课型把学生心灵的劳动、思维的劳动和双手的劳动结合了起来,统一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提问和要求不但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积极思维,并用一定的时间把思维劳动与双手劳动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须教之有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多动脑、勤思考。只有这样,才会收到1加1大于2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符策震.教学的艺术[M].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7.
  [2]卢明森.创新思维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基于递阶结构的遗传算法可以同时对神经网络进行拓扑结构优化和权重的求解,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针对HGA在优化神经网络过程中的一些参数,如适应度函数、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等
初中物理实验形象生动,是初中学生吸收信息最有效的一种形式。而随堂实验教学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通过一年时间的小课题研究,笔者按照课题计划与研
开展助学贷款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决策,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加速人才培养、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金融措施,国家对开展助学贷款工作非常重视和关
提供了一种渐开线齿轮误差数控检测方法,给出了控制电路及算法,有效地提高了检测精度.
【摘要】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单纯偏重理论灌输一种形式,这种单一、封闭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限制。现代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信息双向交流,是师生合作,教师的职责是激励学生自主阅读,积极质疑,大胆创新。本文对开放性阅读教学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开放性;阅读教学;阅读空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语文阅读是以传授语文知识、应付考试为轴心,追求现成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