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组织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及其意义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uye262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状况与其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正常胃黏膜11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织10例和52例胃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状况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器官转移的关系.结果乙酰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在胃癌组高于正常胃黏膜和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乙酰肝素酶mRNA阳性率在胃癌浸润浆膜层组与无浆膜层浸润组分别为58.1%和0,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在胃癌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58.5%和9.1%,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结论乙酰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乙酰肝素酶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感染人巨噬细胞所引起的表达变化,寻找与其它细菌在诱导细胞表达方面的共性和特性. 方法用19*!200个基因的寡核苷酸芯片比较临床分离细菌感染U937前后细胞基因的表达变化,以生物信息学统计分析其它细菌引起宿主细胞的基因表达变化. 结果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1*!395个基因(7.26%)差异表达,特别显著的是细胞因子、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和凋亡有关因子.与沙门菌、铜绿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区Leu60Val变异与机体细胞免疫水平的关系. 方法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 DNA C基因区片段,并对PCR产物直接测序. 结果 91例慢性
目的:探讨免水分离术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白内障患者200只眼,分两组.一组(对照组)95例100只眼进行常规水分离术,二组(观察组)94例100只眼,行免水分离术,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师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临床观察超声乳化能量和时间,术后第一天、第三天、一周时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1)平均超声能量Ⅰ、Ⅱ、Ⅲ、Ⅳ级核,一组分别是:(1
目的研究康复功能训练后,脑梗死大鼠皮质S-100、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变化. 方法 60只SD大鼠制作脑梗死模型;24 h后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制动组;康复组每天给予平衡、抓握、旋转、行走等功能训练,制动组置于网状笼内固定,另设对照组不经任何处理,各组在24 h和1,2,3,4周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质中S-100、GFAP和Nestin表达. 结果康复组和制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