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之消费 过年如过劫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要过年了,回家,期待又想逃。每年过年,更像是过劫,带着和圣诞老人一样的礼物袋子,掏空了再回来。不知道圣诞老人的礼物要不要买,我的是用工资、年终奖交换而来的。
  回家前的必备工具是计算器,噼里啪啦,你家我家,三姑奶奶四姨夫,表外甥小侄子,孝敬长辈打发小辈,装满口袋回家,两袖清风回程。自打上了班,这事就成了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据说高速公路春节期间继续免费,想想后备箱装满给七大姑八大姨的有去无回的礼品,少要百八十的过路费,真真是亲人。
  人还没回家,就按照每年的老规矩开始拉单子,春节前这几天,把该送亲戚的东西都买全。商场超市成了回家前必进的地方,人挤人,车挨车,卖场内欢快的音乐让你觉得买多少东西都不过分。地方特产的货架前,高档酒水的专柜前,不停下脚步哪行;自家吃的简单些,送给亲朋的得带上个包装盒……出门交费排个把小时的队,N张百元大钞就被收银员瞬间“掠夺”。
  而村里小卖店的康帅傅方便面和旺仔牛奶遍地,乡亲们已经习惯买而不吃,因为它们被定义为礼品,只存在流通领域。
  早些年,小孩子大多扮演跑腿的角色,被打发着给亲戚家送过节的东西,两条不怎么蹦的鱼,一只稍微挣扎的鸡,几盒包装严实的糕点,甚至一筐子苹果。那时候送来送去的礼物,都能进肚,小孩子跑着跑着龙套,就把自己跑成了主角。
  把大象关进冰箱要分三步,送礼也不例外。收到礼品,估算价格,回赠等值礼品。步骤二的工作难度略大,那时没有二维码,小孩子还会经常被派到商店打听价格,然后在派送过程中遇到亲戚一番看似真诚的推拉。小时候看着大人们推来推去觉得好笑,一直想不通,既然最终都是要收下,这个过程为什么不能省略呢?如果真心不想要,为什么还要相互送呢?现在轮到自己了。
  广告里狂轰滥炸的脑白金并不是大多数实用型家庭礼仪来往的首选,菜市场里拎着筐找白菜萝卜西红柿的大众家庭,更注重往来礼品的实惠,八宝粥、牛奶、小箱水果,送礼的人淡定地坐在沙发上闲扯,等待着储藏室里,对方正在费尽周折地搭配合适的回赠品。
  去年到亲戚家串门,偶遇他们正在对收到的礼品分量过称,出门我就后悔没把超市的小票带上,多给人添麻烦……
  上世纪的电影、小说里,乡下的亲戚带着一小筐新鲜的特产上门,也还在延续。地窖里的大白菜和萝卜,带着一股子土地的气息就来了。十来斤自家养的肥猪肉,几十颗绝无激素的土鸡蛋,这些物品的回赠最为困难,其价格带着太多非物质遗产的特性,又掺杂着淳朴的感情。
  对于超过60岁的亲戚,送出去的礼品,一般是不用指望回赠的,他们的子女会在看望你的父母之前,详细询问并根据你的赠送回馈。如果这个相互的看望并没有实现预期的你好我好,下一年基本就可以礼节性断交,这种潜规则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体会到。
  节前,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街头都会走着很多拎着礼物行色匆匆的人,从城市回乡前,城市会因此而拥堵,那些外地车牌的漆黑轿车,车膜贴的浓重而严肃,像后备箱里深不可测的X。
  那些庞大而花哨的包装盒,很多时候我们关心的并不是里面装的什么,而是它的刚刚好被需要的价格。每每我拎着礼品出去,回来就会看到客厅有别人送来的东西放那,既然这些东西都是如此流转,它们会不会被送了一圈又重新转回买它的第一家?
  以物易物的时代,远古人就在用,科技这么先进,物品如此流转,大家直接在纸上写上心里想送的东西的名字,或编成微博短信相互@发送不是更好?难道我们的礼仪只是为了拉动GDP?
  再来说说压岁钱,除了工资不涨什么都涨,压岁钱也不例外,一百块已经拿不出手,还不会爬的小孩子,抱在父母的怀里,听着他们的父母代其喊你的一声姨姨或者姑姑,几张红票票就和你说拜拜了。
  春节前,想买几张贺卡送给亲朋,离家不远处的两个大型购物广场,春节大促销正如火如荼,过街天桥上的商贩们也叫卖着形形色色的年货,但就是寻不到贺卡的踪影,倒是印着喜羊羊、灰太狼的精致红包摆成了一排——虽说都是满载新年的祝福和对孩童的喜爱之情,但贺卡哪有“大团结”来得实惠,好吧,买几个红包回去发钱了。
  老同学、旧朋友,真亲戚,拜访这一圈,七八个小孩子,从几个月大到十八岁以下,没几千块下不来。回家时带着的那一摞厚实的钞票,在防盗门一开一合的过程中被挤薄。我并不生产人民币,我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回家给亲戚家拜年,那个还在上小学的小朋友正和妈妈争论,“妈,你到底花了我多少压岁钱,今年的我一定不能再给你了。”可爱的孩子还不知道这压岁钱是他妈妈用钱换来的。想想真不公平,我们小时候的压岁钱只有几块钱而且还会主动上交,现在的孩子压岁钱动辄就上百、上千,还自称是自己的。
  时代发展了,小财迷越来越多,小孩也越来越有想法了。这不,两名本溪儿童,最大的愿望就是去泰山游玩,但因没钱一直未能如愿。今年春节期间,两个孩子收到3000元压岁钱,认为旅行费用够了,结伴离家出游。孩子家长报警,沈阳铁警紧急出动,最终在沈阳站旁的快餐厅找到了正在吃麦当劳的俩孩子。那些好心给压岁钱的亲戚差点成了“帮凶”。
  所以誰说独生子女政策不好呢,等他们长大了,没什么亲戚可以走动,倒是可以好好的过节了。
  (根据FT中文网编辑)
其他文献
和大多数行业一样,想在演艺圈出人头地,爬上金字塔的塔尖,最重要的可能并不是演技和外貌,而是人脉。“试镜不如交朋友。”金盾早早就开始为自己的演艺生涯铺路,在不同的酒局里,金盾不断结识了各种圈里人,但是他也付出了代价。  喝完白酒喝啤酒,  走到一半吐出来  “有一次陪一个台湾导演喝,路上堵车,到了的时候已经晚了,他们已经喝得有点多了,一上来就给我倒白酒。首先我是小辈,一上来就敬一圈吧,白酒就喝了不少
美国“老兵”阿龙·亚历克西斯9月16日在位于首都华盛顿的海军海洋系统司令部总部大楼开枪射击,截至当晚确认包括枪手在内13人死亡。这起案件迅速引起美国人争论,包括枪手作案动机、军方设施安保情况以及控枪话题。  动机如何?  美国媒体确认,34岁的亚历克西斯有多重身份,包括前得克萨斯州一支后勤支援部队服役人员、国防部合同工、航空学网络课程学生、佛教皈依者。  一些熟人觉得亚历克西斯“人不错”,但他的父
接连两天两次访问刘德华,时间虽短,韵味悠长。  第一天见面,摄影记者架机器时,跟华仔大致阐明了采访方向,他坐在两米外的沙发上,悠闲地翘着腿——“问,随便问,没关系的。”  第二天再见,刻意没换衣服,他一进门就做一个夸张的表情——“哇,又是你,你肯定烦死我了吧?”满室工作人员哄堂大笑。  两句话轻松搞定所有人,这让我相信,刘德华确实配得起坊间传说的“完美”一词。不过,外人眼中完美的刘德华,一定有着他
在广南县人迹罕至的山谷里,居住着56户180口人,1957年建村以来,人们都叫它“那个”村。村庄几乎与外界隔绝,连一面镜子都没有,全村280多人都生活在一个洞里,200年来从来没有改变过。1986年,20岁的农加贵成了这个小村迄今为止惟一的一个老师,在村里一干就是27年。  他上课前喜欢喝点小酒,学生们都称呼他“大爹”,班里的孩子岁数相差六七岁,使用的都是淘汰的课本。学校老师只有一个,所以采用的是
5月10日晚,超过35000人聚集在杭州黄龙体育场,他们并不是在等待一场演唱会,而是等待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先生的卸任演说。这一天,淘宝十岁了。  而中国电子商务界的大佬、48岁的马云正式宣布:“从明天开始,生活将是我的工作。”  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是在座的35000人之一,他专程飞到杭州为朋友马云送行。坐在人群中,冯仑十分感慨:“在我刚创业的时候,人们对民营企业是带着怀疑和歧视的。但现在,这个行业越
在深港关口,有一座小桥,这座小桥长不过千米,却连接了两个不同的世界,这座桥就是罗湖桥,百年的桥史蕴含了这个国家太多的岁月沧桑。  詹天佑曾站在罗湖桥头。他主持修建的广九铁路接轨联通,脚下的那段铁路桥,正是深港两段铁路对接合龙的交汇处——因背靠罗湖山而得名的罗湖桥。  钱学森曾站在罗湖桥头。他穿着黑色的西服,一手领着6岁的儿子,一手提着一把吉他。那是1955年的春天,美国一家报纸用了特大字号的通栏标
有多久没有听到真话了?从什么时候起,每每有真话出来,就好像在我们的广袤的华夏大地上炸出了一声惊雷,媒体大肆报道,当事人扬名立万,民众肆意围观……然后,如同一场不知道为何开始的狂欢,它了无声息的,又在不知为何中偃旗息鼓。  这一期,我们选择了钟南山,在各种假话空话虚与委蛇表里不一的言论已经将我们这个社会搞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就让我们注入一些真话的力量吧!  从全国“两会”上为民鼓呼的“炮手南山”,到最
戏说古代王室正室对付小三的事  果搞一个史上最残暴女人的票选,吕后不会入选三甲,她会得最高大赏:终身成就奖。刘邦想杀韩信下不了手,因为约好“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杀”,她够狠,用袋子蒙住韩信全身,以竹签刺死他;彭越谋反流放,半路跟她求情,她说好好好我帮你,回去就让刘邦诛杀彭越三族。她最有名的事件,是发明了史上对待小三的最惨烈的方式:让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戚夫人,集万千残疾症状于一身,斩断四
一架韩亚航空公司的波音777型客机当地时间7月6日11点半在美国旧金山国际机场着陆时失事,机尾折断,引发大火。导致2人死亡,61人受伤。飞机失事的概率也许非常小,但是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这篇文章也许能救你一命。  飞机失事如何自救?这是一个相当难以回答的问题。一次飞行可以划分为起飞、初始爬升、爬升、巡航、下降高度、开始进场、最后进场、着陆8个阶段。以1.5飞行小时的航段来说,每个阶段在整个飞行过
据美国《探索》杂志报道,对于我们人类而言,自相残杀可能是大自然制造的最为怪异同时也最为恐怖的现象之一。在野生动物世界,杀死并吃掉自己的同类这种惨剧所发出的频率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一些动物几乎已经进化成所谓的“同类残食者”。在上演这一惨剧时,它们中的一些代表似乎不顾一切,铤而走险,另有一些甚至在一生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制造这种悲剧。  1.雄性红背蛛:为交配献身  图片中那个“大块头”是一只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