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声唱法的风格教学与历史演变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6278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声唱法起源起源于17和18世纪意大利,发展至今创作了丰富的的美声音乐文化,建立了具有丰富内涵与广大外延的美声音乐体系。作为一种将文化和音乐融合在一起的艺术表现形式,想要充分了解美声唱法,不但要会听、会唱一些美声乐曲或歌谣,还要对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对美声唱法的形与神进行准确无误的理解,才能对其风格教学与历史演变进行准确的定位。
  [关键词]美声唱法;风格教学;历史演变
  一,美声唱法概念的历程演变
  随着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声唱法的理论及实践教学在继承了十八、十九世纪传统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发展,尤其是在生物声学及物理声学方面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尽管在某些问题上还存在歧义,但在下列几点上是保持观点一致的。
  (一)头腔共鸣
  美声唱法在表现高音时于头部发生的一种震动效果,是高声区经常使用的一种共鸣方式。要想达到头腔共鸣的最佳状态,歌唱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控制气息的能力与鼻咽腔共鸣的协调配合,让舌头表面、舌根部和咽腔壁形成的共鸣管道在高速状态下收缩、变小,进而产生良好的震动。
  (二)鼻咽腔共鸣
  美声唱法中也有用鼻咽腔的震动产生共鸣的方式,在进行这种共鸣时,鼻梁的上部会有非常明显震动的出现,多用于表现演唱的中高音。要想达到鼻咽腔共鸣的效果,要注意将鼻翼展开,使鼻腔尽量张开,让鼻腔处在通畅的条件下,另外在打开鼻腔的同时,关闭咽腔,让鼻咽腔与咽腔之间变得通畅,如何判断这一状态,只需要以鼻吸气,如果鼻咽处感受到了凉风,就说明鼻咽腔共鸣运用的方法是正确的。
  (三)口咽腔共鸣
  它的作用多显现在中音的演唱中,在整个口腔内部形成振动,当达到共振的状态时,就可以将演唱者发出的声音显得更加的厚重。
  二、美声唱法演唱风格
  我国美声唱法的教学已经历经了几十年,在这发展的几十年里,通过对美声素材的充分理解和运用,运用到美声教学中。当前美声已形成专业化、系统化的“学院派”风格。高等院校的研究学者建议美声界要引起对美声唱法的“风格性”重视,为此,他们研究了大量文献,写出了大量的学术文章,在其中说明我国的美声教学不能直视传授技巧还应该传授更多的综合性知识。此类的学术研究,也为本课题的研究带来坚定地理论基础和背景。
  美声唱法的风格主要三种,第一种是平易、朴实的演唱,这种演唱方式在众多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尤其是17世纪的古典咏叹调及舒伯特等人的艺术歌曲。第二种则是加花的装饰性演唱,这种演唱形式多元化,需要高超的音乐演唱技巧,主要以花腔女高音或全能型女生为主。在一些歌剧作品中,以女声为主要角色的作品就需要通过这种演唱方式去进行角色多元化表现。加花的装饰性演唱在歌剧中的不断出现,使得越来越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出现在舞台上,因此使用不同声部来表现不同人物角色的特点成为最好的选择。第三种是朗读性演唱,也就是通过连贯性、歌唱性的朗诵式演唱。或者是以诙谐形式进行演唱,通过近似说话、半说话的说白形式来凸显出喜剧效果。
  三、美声唱法技术要求及教学策略
  (一)呼吸调节与气息的教学策略
  在美声唱法的训练中要十分注意呼吸的锻炼,锻炼呼吸的节奏最主要的是对控制呼吸功能的肌肉群的锻炼,最终达到收放自如的效果。如何运用气息,首先声与气要相互协调,避免出现气小声大或者气大声小的情况;其次把握一个原则,唱高音时气要向下走,唱低音时气要稍微上拉;第三,美声唱法要用气息控制住很强的声调,发声要想保持均匀持久必须保证气息的稳定。在对风格各异的歌曲进行演唱时,美声唱法用气的方法也不一样,要根据演唱者自己想要表达的效果做到刚柔并济。美声唱法吸气需要深一些,将声音的支点放得要低,在用气时后腰肌肉用力不应过大,气息向上、向外传输的通道应当小而集中,只有这样发出的声音才能够轻而柔、透而亮。
  (二)发声与共鸣的教学策略
  美声唱法发声的练习也有助于演唱者对歌声甄别能力的培养,这一能力的获得又可以用来正确的引导演唱者的美声唱法的发声训练。对于刚刚练习美声唱法发声的初学者来说,究竟哪种声音适合自己,哪种声音练习方法是科学的,是一个很难掌握清楚的问题,因此在反复的磨练中不断的纠错、强化正确的认识以提高对于音乐的听觉能力。在美声唱法演唱的过程中,优秀的共鸣感觉直接决定着音色的好坏和音色的变化,就像乐器中的小号和提琴,试想如果小号只有发声的嘴子而没有号身,提琴只有琴弦而没有琴身,发出的声音会是何等的刺耳。所以对于美声唱法的演唱者来说,也要让自己的身体成为像号身或者琴身一样的腔体,让声音在人体的腔体中引发共鸣,从而发出更加优美动听的声音。
  (三)演唱风格表现的教学策略
  将美声唱法的风格与演唱者的演唱特点进行完美的融合就形成了歌唱时的演唱风格。如何在美声唱法中准确的掌握各类作品的演唱风格考验着每一位演唱者,首先需要做的是对原作品的特点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美声特点、地域特点、作者的个人特点等;其次要在准确把握作品风格的基础之上,探索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把作品的风格完美的进行演绎,例如怎样运用自身的嗓音条件与演唱技巧表達作品的情感和内涵,怎样做到演唱者与作品之间的完美融合。作为一名美声音乐的歌者,要想到达演唱艺术的更高境界,必须将语言、发音、情感等要素在演唱中进行有机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歌唱打动人的效果。
  四、结语
  美声唱法根植于它们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最终形成了独具各自特色的艺术形式,再对其进行运用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切不可以违背音乐发展规律的方式进行盲目的改造。随着美声唱法研究者的努力,美声唱法这一世界音乐文化中珍贵的遗产一定会更加绚烂夺目。
其他文献
民族男高音的演唱风格是歌唱者在长期的声乐技巧学习和演唱实践中,结合自身音色以及演唱作品的需要,逐渐形成的个性化演唱特色。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和利时从2000年开始拓展水处理行业,以专业技术实力和优质的服务,成功实施水处理项目100多个,其中污水处理项目50多个,自来水厂项目10多个,中水回用项目10多个,工业废水处理
风能是非常重要且储量巨大的能源,安全、清洁、丰富,能够提供源源不断且稳定的能源。正因为此,利用风力发电在当今已经成为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得到
增加"双师型"教师数量和比重,构建一支专业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很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