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种质资源田间抗赤星病的鉴定试验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6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昆明市的地理条件特殊,为烟草的大范围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但由于年温差较小、气候温暖、空气湿润等自然特征,也为赤星病毒在植株间的反复传播提供了温床。为更好的进行抗病种子的筛选,提升烟草种植的实际产量与加工质量,技术人员应该通过科学实验,进行专业的鉴定,结合161种抽样调查的实际数据,对不同类型种子的抗病等级进行评价,为烟草选育提供数据参考,促进烟草种植行业的经济发展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增长均衡。
  关键词:选育种子;抗性水平;叶片发病
  当前阶段,烟草种植区域的赤星病毒作为危害较为严重的叶斑病,发生频次呈上升趋势,不仅威胁到了烟草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烟草种植的规模化进程。作为病害防治的根本手段,对烟草种子进行抗病选择、科学育苗,是降低赤星病传播范围最有效的手段。目前,烟草规模化的种植基地不断的引进、培育、筛选烟草抗病品种,将病害的防治作为提升种植品质的首要任务。为此,技术人员应该结合不同品种烟草的种植特点与抗病性能,做出科学的鉴定,为抗病品种鉴定系统的完善奠定实践基础。
  一、赤星病的主要危害及实验准备
  1.赤星病的主要危害影响
  在烟田种植过程中,通常在冬季过后,赤星病菌会随着春天气温回升,在湿度超过50%、环境温暖的条件下产生孢子,然后经由气流、雨水等传播到植株的下部叶片上,完成初步侵染,形成数量众多的发病中心。这些病株会再次产生病菌孢子,经由传播,导致烟草植株出现重复感染的情况。经由多次病菌感染,使病毒扩散开来,多次感染的病菌可以侵染植株的叶子、主茎、侧枝、花梗等部位。病原体潜伏在残余植株的体内,落入土壤,在土壤中完成越冬,然后在第二年的春天成为新一轮的初侵染源。由于主要依靠气流传播,大范围的扩散需要借助风力,因此,移栽与种子也可能成为传染体,通常情况下,烟草种子的带病率超过18%,对烟草成长的破坏性较强。
  2.实验目标
  赤星病作为烟草种植产业发生范围广泛、危害程度较高、消灭难度大的叶斑病,最严重的灾害时期,植株的发病率超过九成,减产一半以上。防治赤星病传染的主要措施是选育带有一定抗病性的烟草品种。由于近几年烟草种植行业的赤星病发生的频次与传染范围呈上涨的趋势,因此,技术人员通过对烟草植株种质资源的测试田间进行抽样调查,并通过初步评价,分析鉴定结果,以期为抗病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数据。
  3.鉴定材料的选择
  进行种质资源实验的是烟站近几年保存、搜集的161份材料,通过对植株进行抗赤星病的专业鉴定,为抗病品种的选择提供实践参考信息。从当前阶段的调查资料来看,通过抗病植株的优选,烟站的烟草种植品质逐年提升。在161份抗赤星样本中,高抗性的材料与中抗性的材料有48种,抗性较强的品种占有率接近30%,虽然实验结果仅限于烟站实验园,但仍能看出赤星病的抗病品种数量逐年在上涨。
  4.烟草实验环境
  实验地点位于昆明市寻甸县金所烟站,地块较为平坦,土壤具备较强的肥力,浇水与排水设施便利。昆明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冬季与夏季温差较大,无霜期较长,年温差相对较小,适宜烟草生长。由于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冬季霜冻期较短等,很难实现低温杀菌的效果,因此病害发生相对频繁。在烟站挑选实验地点时,要选择具有代表意义,植株生长状态稳定的样本,每个品种栽种3行,行数约11株,行与行的间距约半米左右,一行长约5米,品种分布随机选择,植株处于自然染病的状态。
  二、植株抗病性的鉴定试验与结果分析
  1.烟草的鉴定实验方法
  于2018年,在烟站进行了田间调查,每个品种调查5株,每株调查花序下1-片叶,并计算叶片病情指数。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相应级数值)/(调查总叶数×发病最高级数值)×100
  2.叶片发病的分类鉴定
  叶片发病的分类鉴定包括五个等级:
  0级:叶片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2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4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0%以上。
  3.抗性水平的评级标准
  参照颜伟、宋红梅等相对抗病性评价方法,依据其相对抗病指数将抗病类型分别划分为5类:免疫(I)1.00、高抗(HR)0.80~0.99、中抗(MR)0.60~0.79、中感(MS)0.40~0.59、高感(HS)
其他文献
摘 要:物联网是对互联网进行拓展之后得来的,其最大优势是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交互,在农业种植中应用互聯网可有效对农作物进行管理、监控病虫害以及检测环境,同时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种植的远程控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农业种植上对物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物联网俨然已经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本文主要对物联网在设施蔬菜大鹏种植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旨在进一步推动物联网在农业种植上的应用,从而促进我国农业
摘 要:基于土壤环境智能监测的肥水一体化技术应用于浙贝药材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浙贝追肥肥水一体施肥法对后期生长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能延枯增产10.6%;肥水一体化具有减肥节本增收的效果,每亩比常规施肥净增收入538元;供试土壤含水量在21~30%动态变化范围为肥水开始滴管与停止滴管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浙贝;肥水一体;智能监测;效果  浙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药用植物,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润肺之功效,
摘 要:为了促进适宜我市种植的大白菜品种的进一步推广,我单位引进了市场上常见的4个大白菜品种开展相关试验示范工作。通过对4个品种的产量及口感的综合分析,秋绿78建议大力推广种植,秋绿75建议作为补充品种种植,精华3号和精华4号不建议推广种植。  关键词:大白菜;种植  一、试验目的  有效促进适宜我市种植的大白菜品种的进一步推广,提高我市大白菜种植的经济效益,从而为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优化
按照农业部《肥料登记管理办法》、《肥料登记指南》和《微生物肥料田间试验技术规程与肥效评价指南》(NY/T1536-2007)的要求,为验证由郑州邦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河南省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并为其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安排本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8年3月安排在渑池县张村镇河南庄村梁成军(联系电话13273098529)的責任田内。供试土壤类型
期刊
摘 要:通过氮肥、磷肥和钾肥的田间对比试验,摸清常规施肥冬油菜作物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现状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  关键词:实施方法;经济性状记载;经济效益评价;初步结论  禄丰县是滇中油菜种植的适宜区和种植大县,每年油菜种植面积都在7万亩以上。但一直以来农户种植成本高,产量总是上不去,近几年全县油菜平均单产180kg左右。为了探索油菜高产稳产的最佳配方,禄丰县土肥站在
摘 要:通过对引进的省内外3个花生新品种汕油诱1号、泉花1号、汕油52等进行统一种植的生产示范及试验,通过田间观察和考种掌握花生新品种的丰产性及栽培管理技术,为花生新品种的推广奠定基础。  关键词:花生;新品种;生产示范;评价  为鉴定我国南方新培育成的一些花生新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品质和其它农艺性状,筛选出若干个新品种在我市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以发挥花生良种的增产作用。2018年春,我单位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