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报要学会讲好校园故事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228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校报报道内容多以讲道理为主,在生动化方面做得不够。随着传播手段和传播渠道的日新月异,高校校报也应顺应潮流,学会将新闻内容用故事来表达,把观点翻译成故事,隐藏在故事中,使得师生愿意看,容易接受报纸传播的道理,达到办报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校报;校园故事;细节;情节
  作为高校党委和行政机关报的高校校报,其宣传报道存在表面化倾向,内容以领导活动和会议新闻居多,且报道模式化,缺乏深度和温度,给读者一种高高在上、板着面孔训人的感觉。这必然会导致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这个最大读者群体流失,从而降低高校校报影响力和竞争力。在这个人人皆是自媒体的时代,高校校报必须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否则就有可能失去安身立命的基础。
  蔡雯教授指出,无论传播载体和渠道发生怎样的变化,内容的独家、专业和可信永远是媒体竞争力的核心要素。[1]作为高校校报新闻内容主要生产者和加工者的校报编辑和记者应充分意识到,采写新闻报道只完成了工作的一半,而要让新闻报道打动并留住读者,就不能单纯再依靠传统的叙述方式,而应适时调整思维方式,围绕内容做文章。“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高校校报要学会讲好校园故事,吸引并留住读者,提高影响力、竞争力和公信力。
  一、准确有效寻找校园好故事
  讲好校园故事的前提是寻找校园故事。罗丹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高校新闻报道被人形象地称为“四季歌”,即每年都是围绕迎新、毕业、考试和假期等开展,无新意可言。其实,高校校园也是一个浓缩的社会,从来不缺好素材。要准确有效地寻找校园好故事,需要找准人,选对事,炼出情。
  (一)找准人
  高校多具有“院士、专家、干部、模范”等特色资源,他们具有的“政治、经验、威望、时空、亲情”优势和“忠诚敬业、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精神是写好故事、讲好故事的绝佳素材。校园人多“事”众,这就要求校报编辑记者一定要慧眼独具,找准人。在选择好故事主人公时应把目光投向扎根学校基层低姿态的、平民化的师生员工。他们大多或被学校,或被同事,或被学生,或被同学认可,有一定的代表性。平凡人的不平凡事,不平凡人的平凡事,是最能吸引读者、打动读者的。
  实践中,高校校报经常会对一些关于教学科研方面的重大事件进行报道,然而这些报道题材重大却往往很难吸引读者,原因就在于忽略了“人”这个重要因素,尤其是普通人。例如,《中国海洋大学报》讲述的《信念的力量》的故事,主人公不是知名专家教授,不是学校领导,而是一名“非主流”——校园保安。
  (二)选对事
  这个“事”也就是有情节、有细节的事。它要能体现出故事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而且要鲜活,特别是那些能够传达出人物喜怒哀乐的小事都不要轻易放过,而应该充分运用“新闻鼻”细嗅,仔细推敲。找到事也是寻找故事中最难的一个环节,但也是最能反映一个新闻从业者功底的环节。从报道操作过程看,讲述好故事不是为主人公人为贴金,不将人物绝对化,而是经过反复分析、比较、衡量后,对其闪光的一面做适宜而准确的定位。这样才能让采访到的好故事真实感人,故事主人公有血有肉,接地气,值得大家学习。
  实践中,高校新闻报道为了宣传某些重要经验、重大成就或者典型人物,采用的事迹往往流于形式,被概念化、高大上,由于缺少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情节和细节,这样的典型即便树起来,读者也很难认可。典型报道没有生命力,关键症结就在于没有找到能服众的事儿。一般来说,越是“小事儿”,感人的事,越容易出彩。例如,《中国海洋大学报》以《背影》为题讲述了本校教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文圣常先生的故事。文院士是中国海浪学科的开拓者,也是中国海洋教育事业的推动者,关于他的故事,校内外媒体都有详尽的报道。在讲述文院士的故事时,作者独辟蹊径,选取了一件小事儿:年逾九旬的文院士经常手提文件包,步履蹒跚地穿梭在车流、人流不息的校园里,往返于实验室、办公室和家里。作者紧紧抓住文院士“背影”的特征,以倒叙手法刻画出一位老科学家既可亲可敬又可信可近、崇高中不失朴实的栩栩如生形象,充满了正能量。这篇作品在2015年度全国首届“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中入选百篇网络正能量文字作品。
  (三)炼出情
  高校校报采编人员在判断一个新闻素材背后有没有故事、故事的质量如何时,在找准人、选对事的同时一定别忘了提炼出“情”。能不能找出故事里蕴含的真情实情,都将影响校园好故事的質量和品位。一个校园故事称得上“好”,能打动读者、留住读者,靠的就是“情”。与“人”和“事”的显性相比,“情”是隐性的,它隐藏于人和事里,难以发现和把握,这就需要高校校报编辑记者具有职业责任感和新闻敏锐感。只有提炼出“情”,才能使校园故事的主题得到深化。
  二、鲜活生动讲述校园好故事
  新闻写作“七分采,三分写”。校园好故事要做到鲜活生动,避免千人一面,高校校报编辑记者就必须通过深入采访和全方位挖掘素材,写活“这一个”。具体来说,在采写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心观察,挖掘细节
  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能打动读者的往往就是细节。精准的细节描写,能让小故事体现出大境界。“大专家小细节,小人物大道理”是校园故事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始终把握“以小见大”的原则,不拔高不夸大,让好故事的主人公形象接地气,使读者觉得可信、可敬、可学。细节可以是一个普通场景,故事主人公的一言或者一行,只要运用得当,都能起到展示人物内心活动,显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让读者印象深刻。
  例如,在《信念的力量》中,校园保安哥迷恋国学经典,尤其酷爱《道德经》,以至于熟读成诵。作者在讲述这个故事情节时就用了一个场景描写:“床头方桌上摆放着一尊约20厘米高的铜质老子雕像,表面虽有些坑坑洼洼,但是被他擦得一尘不染……”这就是一个细节,着墨不多,但足以让读者体会出保安哥对经典名著和历史名人的推崇。这些都需要记者在实地采访直面故事主人公时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当然记者也许会收获很多生动的细节、新鲜的话语,但要学会取舍,如果偏离了故事的主题,就应舍弃。
其他文献
G-K钉作为交错髓内钉的一种,应用于下肢骨折有较广泛的适应证.我院于1997年以来应用G-K钉共治疗下肢骨折21例,取得较满意效果,根据本组病例,结合文献对术中常见失误原因进行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电力建设事业也在飞速发展,为此,电力建设相关的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应用等方面也越来越复杂化、精细化,也更加趋向于专业化的理论建构。本文针对如何做好电力建设工程档案的管理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新时期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     新时期以来,经济建设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计算机管理效能与电子信息系统的服务
【摘要】煤矿企业和其它企业的文化建设一样是个复杂而又工期漫长的系统工程,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因素都可能对煤矿的企业文化建设产生影响,本文在总结了文化建设作为统一职工思想,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手段进行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文化建设;理论思考;因素分析    1、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煤矿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它是企业文化要素中最基础的细胞、最活跃的因素,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成分,也是
课程评价在有效评估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被各个高等职业学校普遍认同和应用,传统的课程评价在高职教育中也应做出相
芬欧汇川将推出一种全新的可回收和可生物降解的抗渗透系列纸张——uPM SwanBarrier和UPM SwanBarrier Light。这些特殊的单面涂布抗渗透纸张具有阻隔水蒸气和中度抗油脂的特
【摘要l定量是仪器分析的目的,可以准确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但是影响定量精度的因素很多,如果我们能够根据自己检测条件和目的,选择出正确的定量方法,就可以排除或减少这些因素
【摘要】线损主要由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两部分组成。降损要以技术降损为基础,而管理线损不容忽视。要全方位齐抓共管。本文主要阐述了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电网及设备的经济运行、电网的无功补偿、降低线损的管理措施等技术问题。  【关键词】农村电网;节能;线损;措施  线损主要由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两部分组成。降损要以技术降损为基础,而管理线损不容忽视。供电企业要在组织上、技术上、管理上“三管齐下”,全方位齐抓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