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秘藏地之“蝠”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re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從SARS到MERS,再到新型冠状病毒,果子狸、骆驼、竹鼠、獾、蛇、水貂、穿山甲……一个个地被确认或怀疑为病毒的中间宿主,而这些新发病毒的储存宿主或天然宿主,却指向了同一个目标——蝙蝠。
  蝙蝠曾是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吉祥符号,在中国古代,享有其他动物无可比拟的尊荣。藏族文化中,蝙蝠的存在感也很强,苯教称它为帕旺公布,意为护主蝙蝠,是人与神之间的使者,在民间故事中,它是狡猾而又诡计多端的象征。因为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它又被称为紫格桑吉,意为老鼠佛。在藏医药学中,它是有毒之物。
  万物有灵论
  西藏人认为,自然万物是作为与人对等的存在物而存在的。它作为西藏人生存和依赖所必需的前提环境,突破自身的含义而建立了与人类对立并通感于人类的双重身份,故而被赋予了一种险恶而强大的内在力量,一轮神圣的、永远被人类所祈祷、所敬畏的神秘光环。
  地理上的封闭为我们保存了西藏文化的原生态,使我们看到人类文明初始的一些形态。原始人的思维模式处于原始逻辑思维阶段,认为灵魂是不死的,且神秘莫测,于是他们以己度物,以为统治他们的自然力和自然界的一切,都同人一样有人格,有意志,有灵魂,这就产生了万物有灵论。
  在佛教传入之前,西藏流行的苯教就奉行万物有灵论。据说苯教发源于阿里地区南部的象雄地区,后沿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传播,最后覆盖整个西藏地区。它崇拜鬼灵、自然界和保护神,敬重巫师,盛行巫术,这对后来的藏传佛教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果说藏族文明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苯教就是它的根。
  苯教已经按照人间的等级构想出神灵世界的秩序和宇宙的模式,产生了理论形态的宗教哲学。宇宙分为三个部分,天神、赞神和龙神。最高境界为天神,以天空为基地,至高无上。它意味着统治。第二境界是赞神,处于大地之上,宇宙中间,是无数精灵飘忽飞动的场所。苯教经典中描绘的赞往往是一身火焰,这也是人类居住的地方,所以赞神和人类联系最为密切。藏族神话中的山神、念神、战神、世界形成之神都属于赞神;山川、河流、森林、鸟兽、怪石,可能都是“赞”的化身。这类神灵有许多被幻化为家族的图腾。它们距离人近,让人们由恐惧生出敬畏之情。宇宙的第三个境界是龙神,是地下之神。地表之下是它的活动领域,蛇、虫、青蛙等穴居动物可能是龙神的化身,地下流出的泉水是龙神的活动。
  西藏人认为,自然万物是作为与人对等的存在物而存在的。它作为西藏人生存和依赖所必需的前提环境,突破自身的含义而建立了与人类对立并通感于人类的双重身份,故而被赋予了一种险恶而强大的内在力量,一轮神圣的、永远被人类所祈祷、所敬畏的神秘光环。它作为人类的自然保护神或凶神恶煞的形象俯视西藏,并通过另一种形式参与人类的各种活动。
  苯教朴素的观念,对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人们甚至将动物当作神来崇拜,动物不仅象征好运或噩运,也被视作力量与智慧的源泉,动物有灵巧的身体和敏锐的器官,这种特质总与神话故事中的各种超自然力量联系在一起。

  神人之间的使者
  蝙蝠的确是世界上绝顶聪明的动物。它是哺乳动物中唯一能够征服天空自由飞翔的兽类。它的飞行能力,使其拥有其他哺乳动物无法触及的资源。
  在苯教经典中,蝙蝠是“使者”,巧言善辩,能理顺是非曲直,扮演着神人之间沟通的角色。
  据苯教《蝙蝠经》讲述,孜 (rdzi) 国王和岸(ngam) 王后结合, 生出一个叫贡布帕旺( 蝙蝠) 的儿子,它的身上有九种怪相,腹中有九种知识,心中有九种愿望,说的话句句是真理。神和人二者,若没有它,无论做什么都会颠倒是非,神和人二者因为有它,无论做什么都如愿以偿。一天,蝙蝠被一个叫嘎巴嘉塔的人捕获,并被带到贡孜神变王前,国王对其丑陋面貌心生厌恶,预将其杀掉。此时,勇敢的蝙蝠警告贡孜国王,如果杀掉它,将会为人类带来各种灾难。它辩解道:“我有飞鸟的翅膀,是因为我的父亲为白猎鹰,我的身子像老鼠,因为我的母亲是灰鼠,这是她的标记。人身马头,乃四个母亲之子的标志”。这只蝙蝠身上具有白猎鹰、灰鼠、马的元素 ,虽然从外形上看是一个复合性的“怪物”,但也同样具有这些元素非凡的特点 。蝙蝠说道:“我翅膀上的爪子,能够指引我走出恶道轮回。我身子小皱纹多,那是驱除烦恼痛苦的标志。我的口气大,那是象征我了断世间与出世间的束缚。我的上嘴唇分成两部分,那是具有威力和智慧的象征。我直立的耳朵是征服现实世界中敌人的标志;我的耳朵立直了,这是坚守既定真理的象征;有禽兽的身躯,是为了利益九兄弟(人类)的标志。”国王听后赞美蝙蝠的智慧,蝙蝠也因此躲过了杀身之劫。

  这则神话故事,充满了寓意。蝙蝠这个具有多种动物集合特性的物种,被赋予宗教意象,就是我们将人类的思维演绎到动物世界的表现。若抛开蝙蝠身体的形象,从说它自己走出恶道轮回、驱除烦恼痛苦、了断世间与出世间、具有威力和智慧、利益九兄弟( 人类) 等自我定位的要素来看,俨然具备佛教或苯教的一位出世间护法神所有的特点 。

  “使者”的主题,同样出现在纳西族东巴教的经典《白蝙蝠取经记》中。据说人间疾病肆虐,想尽一切办法都无济于事,唯有到天上求得祭祀的经书和打卦的卜书才能平息灾难。而上天取经与唐玄奘西天取经一样,充满了重重困难。关键时刻白蝙蝠挺身而出,以大雕为坐骑,凭借自己的勇敢,用自己的巧言善辩和聪明机智与神沟通,最后取回真经,消除了人间疾苦,完成了作为人类“使者”的使命。
  学者杨福泉先生根据这则故事总结说:“东巴神话中的飞禽蝙蝠,是智慧的化身。它有‘白色金蝙蝠’的美称,是人类与神来往的使者,人类祈神,无不是蝙蝠为之穿针引线。”不难看出,藏族文化和纳西族文化二者当中,关于蝙蝠的象征与隐喻有异曲同工之妙 。

  陰谋诡计的小人
  藏族民间故事关于蝙蝠的描述,却截然不同。传说很久以前,众鸟聚集商议选出一位鸟王。规定谁先看到太阳升起,就被拥立为王。第二天蝙蝠和琼鸟同时看到太阳升起,因此大家对立谁为王产生了争议。于是众鸟又商议规定比赛飞行能力,蝙蝠藏在琼鸟的羽毛中,等琼鸟飞到其他鸟的上方大声说“我到天上了”时,蝙蝠才飞出来说:“我在你的上面呢。”众鸟知道了蝙蝠的诡计后非常生气,纷纷降落到岩石上,一致认为这个没有羽毛而长角,有翅膀却不能飞的异类不配当王。卑鄙的鸟与高尚的鸟为伍是众鸟的耻辱,于是将蝙蝠赶出鸟群,拥立琼鸟为王。在这个传说中蝙蝠被描述为一个有阴谋诡计的卑鄙者,最终被鸟类家族逐出 。
  传统的藏族社会对一个图谋不轨的人进行严厉惩罚的手段,就是将其驱赶出部落和社区。上引的传说中,将触怒群鸟的蝙蝠从鸟群中驱赶走,是将藏族社会的集体意识演绎到动物世界的另一种表现。
  有毒之物
  自苯教以来对天人的崇拜,更展现在藏人对自然及物种的敬畏,对它们的生命形态顶礼膜拜。蝙蝠独特的身体构造结合了多种生物的特点,藏医药学发现蝙蝠肉有毒性。
  藏医药起源于藏族先民同大自然和各种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中。纵观藏医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藏族先民把动物的肉、血、骨,野果百草等药物最早作为食物无意识地进行滋味尝试的“试验”,经过百死百生、反复尝试、不断探索,久而久之渐渐懂得药草之间相生相克的原理,逐步认识到动物、植物、矿物的药理,便得出“有毒就有药,有药就有毒,药与毒并存,互为变化”最原始的藏医药理论。这个时期为藏医药的启蒙时期,时间在上千年左右。
  蝙蝠作为古老而神秘的物种,也是最早的哺乳动物之一。近现代科学研究揭示,一只蝙蝠的身上同时携带的病毒最多可达上百种,但由于蝙蝠具有特殊的基因,所以它在携带这么多病毒的同时自身却不会发病。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吐蕃赤松德赞时期,藏医药学典籍《医学奇妙目饰》就有如下记载:“蝙蝠有牙有翼,半鸟半鼠,白天不敢出来,其肉有毒,不可食也。” 在古代藏医文献《苛慈宝瓶》中也记载,蝙蝠肉具有毒性,与其他动物不同,它有许多疾病,因此人类不可食用其肉。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西藏对自然保护神的崇拜与敬畏,一方面是出于对自我内在生命平衡和救度的需要,而在另一方面,也表达出西藏人的神话思维方式在审视生命的各种样态时所显示的重要特点——生命一体化的鲜明特征。所有生命样态的价值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实质上来讲,都是同一的,同值的,他们甚至可以互换。

  因此,在大自然面前,我们要把人字写得小些再小些。从另一个广义的角度上来讲,自然界的确是充满神灵的,现在神话的预言已经再现,我们肆无忌惮,对大自然进行过度开发和破坏,已经开始受到报复,这样的例子触目惊心,比比皆是。
  如何保护好濒危物种蝙蝠,使之能够与我们人类长期共存,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或许可以从先人留下的文化密码中得到启示。
其他文献
人类迈向充满希望与挑战的21世纪第二个十年,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倍受世界关注。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科学瞻望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引起世界各国政要、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的热议,评论如潮。  中共90年开创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国外研究中共的专家学者认为,中共90年,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堪称世纪的经典。他们
2009年11月2—3日,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与德国卢森堡基金会联合举办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发展模式的改革与竞争”国际研讨会。来自德国、美国、日本、印度、新加坡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中联部部长助理郭业洲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研讨会讨论内容综述如下:    如何看待中国模式    l、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模式。中国特色
应日本经济产业省邀请,2008年12月11-17日中直机关青年干部代表团对日本进行了友好访问。  此访是2006年2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与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就加强两部门青年干部交流达成共识以来中方派遣的第三个访日团。日本经产大臣二阶俊博会见了代表团,产业技术环境局介绍日本循环再利用相关立法及实践,通商政策局局长冈田秀一介绍日本环保政策,九州经济产业局局长橘高公久介绍九州地区节能环保
西藏当代美术是一个任务艰巨的专题。最初的动因只是想借着在北京宋庄美术馆的一个西藏当代美术展览,介绍一下活跃在拉萨的一个比较前卫的当代美术群体。但是只介绍这个群体的成就,不能让读者对这个群体的成长背景,以及西藏当代美术整体成长的过程和已经享誉国内外的骄人成绩有所了解,又感觉是一个不完整的选题,同时也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缺憾。于是我们向着一个视野更广阔、历史纵深更浓厚的目标迈进了。  感谢西藏美术界的前辈
所谓日本“民族保守主义”是指“占据当今日本政治舞台中心的主流派政治家普遍奉行的‘安邦立国’的政治理念以及由此提出的政策路线和政治主张”;就其内涵讲,可以理解为“日本的主流派政治家群体在21世纪初期所信奉的带有浓烈民族主义色彩与特性的日本式保守政治意识形态及其系统理论”;它的外延应该是指“所有信奉这种政治理念的民族主义保守派政治家所表现出来的政治言论和政策行为”。①  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民族保守
小泉纯一郎当初以“改革无禁区”等为标榜登上首相宝座,对外政策采取“对美一边倒”,不惜以一再参拜靖国神社来显示对亚洲的蔑视,对内则高举“邮政民营化改革”的大旗,也曾风光一时,但最终在社会两极分化加剧、外交失策的批判声中下台。作为近年日本政坛难得一见的“长期政权”,小泉本来有机会通过真正的经济和社会改革,巩固自民党政权的基础,但他实际上留给后任安倍晋三的是一个“烂摊子”,使安倍在2007年的参议院选举
一、南海东海形势波涛汹涌,中国海洋维权稳步推进  菲律宾争夺中国黄岩岛花招迭出,中国高调设立三沙市,海洋维权迈出实质步伐。军事上,菲律宾与美国在菲南部海域举行“战备与训练合作”年度军事演习,阿基诺三世称将要求美国海军派遣间谍飞机协助监控南海争议区域,并宣布18亿美元的军购计划。菲参议院通过《菲律宾—澳大利亚访问部队协议》,允许澳大利亚在菲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外交上,在东盟地区论坛系列外长会议中,菲伙
远眺卡瓦格博 图/ 张静  横断山脉深处,滇藏茶马古道中心地段,梅里雪山横空出世,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为云南省第一高峰。他是云南之最,它是迪庆州德钦这块平安之地的傲骄。它因为被格萨尔收服而成为其大将,并为历代高僧大德所加持,就进入了涉藏地区更大的山神的体系之内,因而它的影响也随之扩大,成为“三江并流”区域藏族共同崇拜的神山。自古至今,每年秋冬之际,就有大批来自四川、西藏乃至青海、甘肃的信教
2011年11月13日,前欧委会成员、资深经济学家马里奥蒙蒂被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任命为政府总理,并授权组阁。在意大利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困境下,这位被誉为“超级马里奥”的经济学家不仅被意大利社会各界寄予厚望,期待他为重振经济、改善民生开出一剂“良方”,而且整个欧洲都将目光投向他和他率领的内阁团队,指望他在危机当前能够挽狂澜于既倒,因为他拯救的不仅是意大利,而是整个欧洲的命运。16日,蒙蒂携新内阁成
【摘 要】“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学习,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结合教学实际,教师应在单元整体教学观的引导下,解读教材与学情,落实教学有效性;设计单元话题与板块,落实教学渐进性;设计目标与过程,落实教学可操作性;设计评价与作业,达成教、学、评的一致性,由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写话;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