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可视化构建高中英语“学习中心课堂”的策略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623159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中心课堂”是指以学生能动、有效的学习活动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或本体的课堂。将可视化技术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中,可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英语“学习中心课堂”。
  【关键词】可视化;高中英语;学习中心;思维品质
  【作者简介】郑慧,福建省柘荣一中。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高中英语可视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立项批准号:FJJKXB18—352。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作为课程评价体系(新课标2017)。然而,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仍然普遍存在以教师及其行为作为本体、作为中心的现象。这一现象典型的表现: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还是以教师单边活动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学生处于静听、静观或被动配合、跟随教师指令的状态。课堂教学活动主要集中在符号性的活动(听讲、看书、作业),严重缺少操作性、实践性和体验性的学习活动。或者是目标导向的课堂,主要表现在教师以升学考试所侧重的知识理解与记忆以及读写算等认知技能掌握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其设计的教学行为径直地指向目标,而无视学生现有的学情状态,忽视学生的能动参与和积极主动的信息加工或建构过程;教学过程没有铺垫,也没有兴趣的引导和动机的激发。此类课堂没有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学生参与热情低,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课堂如“死水”般了无生机。面对这种现状,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尝试借助可视化的教学手段構建“以学生为主体”“学为中心、教为学服务”的高中英语“学习中心课堂”的策略,旨在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意识,辅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促进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成效。本文以一节英文阅读教学为例,以此探讨可视化教学构建“学习中心课堂”的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可视化教学的内涵
  1. 可视化教学的定义。可视化教学是(Visual Instruction)是一种变“知识灌输型”为“思维发展型”的图形教学策略,它既可运用图示技术构建和呈现核心知识,让学生的知识掌握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而提高信息传递的效能,还可借助图像手段梳理和呈现知识表征背后的思考方法及思考路径,让学生的知识运用从局部有序走向整体有序,从而提高信息加工的效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 可视化教学与“学习中心课堂”的关系。“学习中心课堂”,是指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或本体的课堂。在学习中心课堂中,学生能动、有效地学习活动成为课堂中的目的性活动,而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引导、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条件或手段。教师的作用是以激发、引导学生能动、独立的学习为最高追求和根本目的。
  在学习中心导向下,学生的自主建构、质疑批判、能动创造等高阶思维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活动。可视化教学,不仅是学习中心课堂突出学生自主实践探索的适应性脚手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动创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助燃器。借助可视化教学,一方面,可使学生运用图示技术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和完善信息整合,实现识记记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有序性。另一方面,将体验性和研究性导学策略融入课堂,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热情,促进学生亲身经历和独立完成思维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感受、体验和领悟等直接经验,这种直接经验的积累,最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可视化教学在学习中心课堂具体实施
  在建构学习中心课堂实践中,笔者以一节阅读教学课为例,具体阐述可视化教学在学习中心课堂的具体实施。本节课课案选取高中英语人教版选修7第四单元Sharing Reading one 的阅读课。所选文本是书信体裁,主要讲述志愿者Jo在贫困国家当乡村教师的所见所闻及其心得体会。本文介绍志愿者工作的相关信息,文本叙事清晰易懂,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为了阐明可视化教学具体实施的阶段性,笔者将可视化运用分成三个部分阐述:
  1. 课前导学——借助可视化,激发兴趣,实现信息整合。学习中心导向下的教学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课本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而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对课本进行适当的增删,课前设计导学案,借助可视化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敲门砖”。利用丰富多彩的图形图示作为思维诱导工具,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兴趣,同时能动地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并实现信息的处理和整合。笔者在导学案中从以下几方面切入:(1)采用圆圈图Circle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我国当前的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地增加,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国家及社会培养专业性人才的摇篮,其发展过程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现阶段的高职高专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以服务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作为其最根本的培养原则,以及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培养模式在近年来随着市场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门学科,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能力就是英语的基本要求,我们国家现在的英语阅读教学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的教学严重制约了现在的学生还有英语阅读相关的教学手段,我们国家应该重点研究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中可能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我们应该针对这种问题,研究出一个能够解决的方案。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阅读;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
【摘要】随着时代的日渐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英语学习成为在学校学习中占有很大比重的一部分,英语是世界上第一大通用语言,学好英语 ,是学生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尤其口语练习,更是世界上英语使用国家最为广泛常用的语言,英语口语灵活多变,根据说话环境的不同,各个英语单词的表达也不尽相同,所以口语是学生日常学习英语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口语;练习;贴近生活  【作者简介】姜雯雯(1985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变化,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人与人之间更加注重交流与沟通。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人与人沟通与交流的工具,我们使用英语的频率大大增加,学好英语口语就变得十分重要。本文把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与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结合,对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该理论下的口语教学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作者简介】刘佳琳(1994.11-),女,汉族
【摘要】本文以三所高校为例,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百名大一至大四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创新能力和学生负荷感展开调查,根据统计数据发现:1.目前大学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不能很好地满足培养学生思辨创新能力的需求;2.英语专业学生存在较大的课程设置负荷感;3.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生的负荷感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性。  【关键词】思辨创新能力;课程设置;学生负荷感;课程模块;国标  【作者简介】张文艺,青岛理工大学
【摘要】导入,即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属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既影响着整体教学质量,还关系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精心设计多样化的导入形式,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期待与渴望,使得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习的惬意,更是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英语;高效课堂;导入策略  【作者简介】张晓凤,江苏省灌云
【摘要】在小学英语阅读教训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优化既定的教学模式,为孩子们提供更丰富多样的科学英语阅读指导方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小学生能够从小就养成良好英语学习习惯,提升自身英语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朱清,江苏省高邮市秦邮实验小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现如今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更加重视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在阅读英文文章的
【摘要】英语词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针对不同的初中生,从中学英语教学中单词记忆的特点出发,讨论了“思维导图”法进行词汇教学。通过思维导图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词汇的学习和记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思维导图;记忆;单词;思维  【作者简介】陈玉芳,福建省漳州立人学校。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应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班级中的学生可以切实有
【摘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资源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改革的推动力和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旨在探讨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信息化;移动资源;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杨恕华,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
【摘要】近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了多次改革,提高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要求。三本院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大多英语语音基础薄弱,听说能力较低。运用自然拼读法可以夯实语音基础,带动听说能力的提高。应用在艺术专业大学英语的课堂中,可以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自然拼读法;艺术专业;大学英语  【作者简介】孙艺青,西安思源学院。  一、现状  近年来,笔者一直从事三本院校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