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的思考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w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的科学探索中,教师是倾听者、观察者,理解幼儿的探索愿望和探索行为。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推动幼儿进行有意义的探索。
  一、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教师从生活中寻找科学探索活动的主题背景
  我们尽量采用贴近生活的(饮料瓶、水管子、纸张、纸巾盒等)的好材料。孩子们通过感官运用、接触、摆弄、视听等活动来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和物体之间的区别。如,在托班《好听声音》,让幼儿从摸箱里摸出红枣、大豆、蚕豆并从塑料管滑落时,孩子们会发现装有棉花、布头的小盒子里声音很轻。而《游羊村》这节活动是通过孩子寻找熟悉的“喜羊羊的家”为主线,让孩子们在寻找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巩固对厕所、无障碍、垃圾筒、电话亭等这些标志的认识。
  由于幼儿受知识、语言、抽象概括水平的制约,他们对“地球的吸引力”的概念不能直观看到,于是通过一节让幼儿尝试抛扔纸条的活动,让幼儿间接理解这些抽象概念。
  二、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有效提问和策略,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在幼儿园集体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很关键,好的问题设计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引起幼儿的大胆思考与探索,把活动引向深处。那么,到底怎样设计问题才能让整个活动层层深入,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参与的快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科学活动的设计者
  如何精心设计提问呢?怎样合理有效地回应孩子?在科学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易受外界新异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调动幼儿积极性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使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教师向幼儿提出有趣味性的问题能吸引幼儿的注意,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引起探究的愿望,这对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2.活动材料的提供者
  如,《为三只熊送礼物》这节活动中材料的选择,都是来自于孩子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头卡、勺子、碗、盘子、电池、玩具汽车、套娃、牙刷、衣服、背包、毛巾、肥皂)让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感官,感知来自自然、社会的直接经验。教师在投放这些活动材料时,还要考虑到目的性、可操作性和适宜性。又如,在《风车转转》中,我们提供了不同材质的纸:吹塑纸、硬卡纸、皱纹纸……在做做玩玩中让孩子们感知使用不同材质制作的风车,也会影响风车转速的现象。
  3.活动目标的引领者
  教师的提问要直接指向活动的目标,既解决了问题又突出了重点。比如,在《球的滚动》中,在孩子第一次玩球时,教师提问:“你用什么办法让球滚动起来呢?”孩子们纷纷将自己的动作用语言进行表达,使孩子们对球的探索一下子积极起来。这样的提问,有助于扩充幼儿的知识广度,使幼儿具备解决认知程度复杂的问题时所需要的相关知识,为接下来的探索打下基础。最后的重点提问:“两个球在同一起点、同一方向,同时放下,怎样让它们的速度不一样?”这样的提问开拓了孩子们继续研究的兴趣,并进一步提高了要求,使孩子们在“挑战”的情境下继续思考和探索。
  4.科学活动的提升者
  一种是递进式的:初问浅显,再逐步加深,逐步一般化、抽象化;另一种是渐退式:开始提出一个较抽象或比较大的问题,以引起悬念或产生整体印象,当幼儿不能正确回答时,再逐步具体化,并把两种方法归纳为循序渐进的一种提问策略。比如,《折纸画》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连续提问的三个问题是:“如果给你的纸是横过来的,画会怎样变化呢?”“如果让你画房子、女孩,又会怎样呢?”“如果把纸折成两下,又会怎样呢?”这些提问促进幼儿不断思考,不断递进式地探索。
  三、教师创设科学探索活动,要考虑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运用多种形式,不断实践
  1.在“做”中学
  在《纸桌》的探索中,幼儿不断寻找影响纸桌平衡的因素,不断在失败中获得增加纸桌承重的办法。尽管是一次小小的纸张变形,也会带来很大的惊喜。
  2.在“玩”中学
  我在《球的滚动》中跟幼儿一起拍球,问孩子们:“我们想一想、看一看谁能让球滚动起来?”引导孩子们尝试不同的方法,借助于身边的工具,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同伴一起分享科学探索的经验。
  3.在“说”中交流
  及时捕捉来自幼儿的信息交流主题。在信息交流中,可以产生许多问题和新的发现,经过我的适时介入和梳理,促使孩子在交流中进行经验提升。如,《有趣的手机》活动中,通过说说手机外观、功能的不断更新,让孩子感受科技在不断发展,从而萌发孩子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4.在“观察”中学
  教幼儿喜欢并学会观察是培养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在《蚯蚓》活动中,让孩子用放大镜亲自观察蚯蚓的身体形状,头部跟尾部的特征。通过提问、点拨幼儿,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变化,当提问“蚯蚓身体断了,还能生存下来吗?”来激发幼儿进一步的观察兴趣,并对他们在观察中提的问题给予耐心的解答。
  5.在“探索”中共同成长
  随着孩子科学探索能力的增强,我们在鼓励孩子不断实践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素质,开阔视野,一起带着问题寻找资料,从书籍、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途径去获取信息,在学习和科学实践中,我们跟幼儿一起成长。
  (作者单位 徐汇科技幼儿园)
其他文献
摘 要:主要从因材施教,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引导学生多思、多想、多讲,让学生养成读书、爱看书的习惯,完善教学方法五方面来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关键词:英语;课堂效率;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密切配合、相互促进的双向互动活动。一方面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是教师的点拨、引导、帮助。教师亟须适时进行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学生意识”
摘 要: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师主宰一切的局面,形成了可变的师生多向互动关系,形成了开放的课堂教学,追求互动生成的数学课堂已成为教师教学的追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动生成;策略  一、利用教材,预设生成  案例: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在学生初步学会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即将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为闰年,有余数的为平年之后,教师没有急于交代对于整百年这种方法并不适用,而是继续出示2096年
随着人们对电气设备应用的日益广泛,各种电气安装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工程项目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由电气安装问题所引发的事故不断发生,给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造成巨大的
现代社会中,关于人类情感的研究将情感类型不断细化。学校作为普通人成长的必经环境,进入青年后,学生个人意识开始塑造定性,对于学校的情感也呈现多样化。其中归属感是较为全面和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也是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说话,使他们能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多说,一直是小学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围绕如何“让学生多说”进行了探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还将为今后学生的终身发展
摘 要:防水混凝土是目前建筑工程防水施工中的主要材料,只要在施工中设计合理、细部构造处理恰当、材料选择合适和配料施工完善准确,那么在混凝土渗水漏水现象是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的。本文就混凝土施工中防水技术进行阐述和浅析,为日后同行施工提供借鉴依据。  关键词:防水砼 施工 技术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水是一门综合性和實用性很强的技术措施,是采用各种防水材料进行严格控制和分析的施工阶段。防水材料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社会公众对民办高校教育的认识存在许多偏见,影响了民办高校教育的发展而针对民办高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