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治疗措施进行探究。方法 有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1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甲钴胺500μg、维生素B1 100 mL肌内注射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10μg前列地尔溶于100 mL 0.9% NaCl溶液中对治疗组患者进行静脉滴注。结果 对照组体征与患者症状的改善总有效率为66.9%,治疗组总效率为97.4%。在对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和SHCV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前列地尔;甲钴胺
[中图分类号] R587.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91-0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一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并发症,其中发生率1型为54%和45%的2型糖尿病[1],临床表现为感觉及自主神经症状,如感觉减退或肢体麻木及针刺或烧灼样疼痛。近年来,笔者在有效的降糖治疗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DPN,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其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2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伴周围神经病变(DPN)的2型糖尿病患者165例,进行研究,其中男63例,女102例,年龄33~75周岁,平均病程为(11.7±5.1)年,DPN的平均病程为(4.5±1.1)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组织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并且具有比较典型的周围神经病变表现。有糖尿病;患者的四肢刀割样疼痛、肌萎缩无力、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腱反射、膝反射减退或消失等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传导速度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传导速度明显减慢;患者排除因为其他原因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将165例糖尿病患者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所有的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对照组患者给予采用甲钴胺(河南省中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44413)500μg,维生素B1 100 mg生理盐水肌肉注射,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10μg前列地尔(PGE)(沈阳通企药业有限公司,H21024083)溶于100 mL 0.9% NaCl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4周为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
1.3?判断标准
结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级别,对于疗效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神经电生理检查和患者症状、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显效:对患者症状、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时,如果患者的烧灼样、针刺样疼痛及肢体麻木,等症状基本消失,浅感觉基本恢复正常,则可判定为显效;有效;如果患者的烧灼样、针刺样疼痛及肢体麻木有显著降低,浅感觉较治疗前更为敏感,则可判定为有效;无效:自觉症状及体征无变化;则可判定为无效;治疗总有效=显效+有效。
神经电生理检查:使用神经肌电图仪对患者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进行测定。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1可见,对照组患者的癥状+体征改善的总有效率为66.9%,治疗组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其他的不良反应。
3?讨论
目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目标主要是为症状的缓解及预防神经病变的进展与恶化,甲钴胺能够通过甲级转化反应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内的蛋白、核酸以及脂肪的新陈代谢,修复患者收到损伤的神经组织,并且还能够辅助合成蛋氨酸,使得患者轴索的骨架蛋白输送变得正常化以实现轴索的正常再生,前列地尔即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 E1,PGE1)是一种血管活性药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血管扩张剂,可增加红细胞内cAMP含量,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而降低血液黏度,进而改善糖尿病患者高凝状态[2],总之在前列地尔的基础上加用甲钴胺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Paul V,Claude LD,Jean LR,et al.A multicenter,double-blind,safety study of QR-333 for the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a preliminary report[J].Diabetes Complications,2005,19(5):247-253.
[2] 钱峰,李辛,祝应俊,等.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31-32.
(收稿日期:2012-03-06)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前列地尔;甲钴胺
[中图分类号] R587.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91-0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一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并发症,其中发生率1型为54%和45%的2型糖尿病[1],临床表现为感觉及自主神经症状,如感觉减退或肢体麻木及针刺或烧灼样疼痛。近年来,笔者在有效的降糖治疗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DPN,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其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2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伴周围神经病变(DPN)的2型糖尿病患者165例,进行研究,其中男63例,女102例,年龄33~75周岁,平均病程为(11.7±5.1)年,DPN的平均病程为(4.5±1.1)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组织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并且具有比较典型的周围神经病变表现。有糖尿病;患者的四肢刀割样疼痛、肌萎缩无力、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腱反射、膝反射减退或消失等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传导速度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传导速度明显减慢;患者排除因为其他原因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将165例糖尿病患者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所有的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对照组患者给予采用甲钴胺(河南省中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44413)500μg,维生素B1 100 mg生理盐水肌肉注射,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10μg前列地尔(PGE)(沈阳通企药业有限公司,H21024083)溶于100 mL 0.9% NaCl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4周为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
1.3?判断标准
结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级别,对于疗效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神经电生理检查和患者症状、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显效:对患者症状、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时,如果患者的烧灼样、针刺样疼痛及肢体麻木,等症状基本消失,浅感觉基本恢复正常,则可判定为显效;有效;如果患者的烧灼样、针刺样疼痛及肢体麻木有显著降低,浅感觉较治疗前更为敏感,则可判定为有效;无效:自觉症状及体征无变化;则可判定为无效;治疗总有效=显效+有效。
神经电生理检查:使用神经肌电图仪对患者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进行测定。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1可见,对照组患者的癥状+体征改善的总有效率为66.9%,治疗组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其他的不良反应。
3?讨论
目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目标主要是为症状的缓解及预防神经病变的进展与恶化,甲钴胺能够通过甲级转化反应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内的蛋白、核酸以及脂肪的新陈代谢,修复患者收到损伤的神经组织,并且还能够辅助合成蛋氨酸,使得患者轴索的骨架蛋白输送变得正常化以实现轴索的正常再生,前列地尔即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 E1,PGE1)是一种血管活性药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血管扩张剂,可增加红细胞内cAMP含量,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而降低血液黏度,进而改善糖尿病患者高凝状态[2],总之在前列地尔的基础上加用甲钴胺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Paul V,Claude LD,Jean LR,et al.A multicenter,double-blind,safety study of QR-333 for the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a preliminary report[J].Diabetes Complications,2005,19(5):247-253.
[2] 钱峰,李辛,祝应俊,等.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31-32.
(收稿日期:201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