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妇女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zy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绝经后健康妇女雌激素受体(ER)基因PvuⅡ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绝经后健康无亲缘关系妇女237例,运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ER基因PvuⅡ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 237例绝经后健康妇女PP、Pp及p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9.8%、44.3%及35.9%。ANOVA分析显示,Troch部位骨密度与ER基因PvuⅡ酶切位点多态性显著相关(P=0.0106);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ER基因多态性与腰椎及Troch部位的骨密度变化相关性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0.0998、0.0548。结论 中国上海地区绝经后健康妇女ER基因多态性与股骨Troch部位的骨密度显著相关,p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骨量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人类妊娠早期胎心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规律,初步筛查出与染色体畸形可能相关的血流讯号.方法采用经阴道二维+多普勒超声技术对172例妊娠早期正常孕妇的胚胎/胎儿心脏进行研究,得出正常参数;随之对1022例行人工流产的孕妇胚胎/胎儿心脏进行探查,总结异常变化并进行绒毛染色体分析.结果(1)妊娠早期胎心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妊娠7周以前,原始心搏引起的多普勒讯号表现为单一峰值;妊娠7周后,可观察到流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