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融合教育的思考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han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市花都区智能学校,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 发展融合教育是残疾人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推进融合教育,让不管是学习障碍还是残疾的孩子都能快乐学习。
  关键词: 融合教育 个别教育 《地球上的星星》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印度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八岁男孩和寄宿学校美术老师的故事,主人公伊桑学习成绩差,每次考试考零分,他因学习成绩差而多次受到罚站、罚跪的惩罚,校长责令其退学,同样得不到父母的理解,父亲除了打耳光、谩骂外没有其他的方法。在新的寄宿学校与父母的分离让他更加闷闷不乐,所幸伊桑遇到了美术老师尼克,他走进伊桑的生活,与他的父母沟通,弄清了伊桑学习差的原因。伊桑存在严重的阅读障碍,同时发现伊桑身上的闪光点,他有着强烈的色彩感和丰富的想象力。美术老师告诉伊桑: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小时候同样有阅读障碍,以此培养伊桑的自信心,利用伊桑对色彩和绘画的优势,以在沙子上画字母,用颜料、橡皮泥来画、做字母,在电脑上玩游戏等增强伊桑对字母的敏感性。伊桑各门功课成绩均得到提高,性格也变得开朗,并在全校绘画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伊桑脸上又露出灿烂的笑容。
  伊桑存在读写障碍,是一位有着特殊需要的孩子,不同的教育者对他产生了非常不同的教育影响。每个学校总有个“伊桑”,学习成绩差,对学习存在障碍,是让他转学到特殊教育学校还是继续“随班混读”,如何让“伊桑”这类有学习障碍或者残疾的孩子融入普通学校,接受尽可能好的教育,必须推行融合教育。
  一、融合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可持续地发展
  国务院常务会议于2017年1月11日通过《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草案)》,提出“推广融合教育,保障残疾人进入普通幼儿园、学校接受教育”。大力发展融合教育是残障人士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指在平等和不受歧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残疾儿童安排在所在社区的普通学校就读,并提供最适合其需要的支持和帮助,使不同学习风格、不同能力和背景的残疾儿童得到尽可能好的公共教育[1]。融合教育还可以涉及学习困难、多动症甚至天才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融合教育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所有孩子都能够学习。让所有孩子都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机会,是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在参与普通班级现场活动中产生良性的互动,在活动过程中共同进步。重点强调的不是改变孩子,而是开展一种关怀、接纳、付诸行动的教育。强调多元价值,建立一种教育能普及所有的学生,从而更好地适应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孩子不管是学习障碍或者残疾的都能快乐学习,不因为学生成绩差、自身残疾而遭受排斥,不像前期的伊桑一样受到惩罚,不得以转学。让特殊需要孩子和普通孩子“融合”起来、一起上课,而不是被“隔离”出去,是全球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如何推动融合教育
  1.创造融合教育的环境条件。
  融合教育更倾向于“儿童中心论”,即以儿童为中心,要求学校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及特点,设法满足儿童的各种需要,即学校适应学生。
  首先要消除认知偏见,强调多元价值,创造开放多元的学校环境,为融合教育创造条件,如配备师资、资源教室、无障碍环境等。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安置在普通教育环境中,让学生平等、充分地参与所有学校活动,对学生的考核更多地从生活自理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社会适应的能力、自律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例如当一个视力障碍学童进入普通班级,在教室环境、教材课程和教学方法方面需要改变,首先向他们介绍学校的布局、教室的布置,让他们尽快熟悉和适应学校教室环境,他们的书桌靠近黑板,教室的光线适当,清除容易磕碰的障碍物;普通教师和资源室教师协同合作,为视障学生准备盲文教材、课文录音、作业录音和测试录音,为弱视儿童提供放大的印刷物或者辅助器械,在课堂中多使用实物或可触摸的模型便于他们理解。在教学中多使用口头语言,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学习和完成测验,可以采用口头或录音测验。同时为视力障碍儿童增设日常生活技能、动作训练、方位训练等技能教学。
  其次加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在各级教育中将特教、普教并轨督导,通过普教深化改革接受特教理念,高等教育师资培养课程设置和科研与一线发展需要相结合。让普校中的教师具有一定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送教上门、资源教师等从根本上提高融合教育质量。
  2.以学生为本,教育教学个别化。
  将融合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管理目标中,老师和学生尊重特殊学生,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比较正常、比较愉快,跟人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地提高或者逐步提高。
  实施个别化教育是提高融合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在课堂安置、课程开发管理、教育评估、康复训练指导方面体现个别化和个性化。根据学生的障碍类型制订个别化的教育计划,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力发展到最大值。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al plan,简称IEP)又译为“个别化教育方案”,是由学校与家长共同制订的针对学生个别需要的一份书面教育协定,它应记载学生的评定结果,该年度需提供的教育安置,相关服务及教学目标等[2]。个别化教育计划制订时需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必须经家长或监护人同意后方能实施。个别教育计划内容包括学生目前的成果表现、课堂测试、作业表现、父母老师和相关服务的个别测试评估结果;学年学习目标可以分为多个短期目标,包括學习、社会、行为等,目标必须是课测量;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包括需要的辅助器材教具和服务,学校及有关专业任务为他们训练及发展对普通教育所做的修改和变动;普通学生的活动,如不参加可以在计划中加以解释;区域性的测试,如不适宜参加测试加以解释或何种测试可以代替;日期和时间,必须陈述训练开始到结束日期,训练的频率和地点。特殊需要儿童与正常儿童共同学习,为他们制订个别教育计划,实行个别化教育支持,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教育教学。目前“走班制”或“一生一表”的教育模式即融合教育的不同尝试形式。   影片中尼克老师针对伊桑的阅读障碍,利用伊桑优势能力,通过在沙子上画字母、用颜料、橡皮泥来画、做字母、在电脑上玩游戏等活动增强伊桑对字母的敏感性,弥补和发展伊桑阅读方面的弱势,让小男孩伊桑在读、写方面有了进步,同时发掘他在美术方面的才能,体验到从未有过的成功的快乐,童真灿烂的笑容又回到伊桑的脸上。
  3.坚持“医教结合”和“康教结合”。
  对安置在普通学校中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能力和需求进行综合的、全程的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根据特殊学生的需求,学校建立资源教室,开设康复课程和服务项目,同时可以接受特殊医疗团队服务。通过融合教育和康复训练个别化支持,无论学生个人能力如何,都让他融入学校,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能力最大化提升。
  4.加強社区、家庭和学校的结合,营造融合教育的良好氛围。
  据报道某个班级内大部分学生家长联名致信学校,为避免影响自己孩子的学习,要求学校拒收一名自闭症学生。这是家校合作不成功的典型例子,深刻说明特殊需要学生在普通教育中接受教育、推广融合教育,需要所在社会、学校、家庭的鼎力支持。加强政府、社区、家庭和学校的结合,社会的尊重和接纳才能营造融合教育的良好氛围。要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进社会,充分发挥融合教育资源优势,一方面为更多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家庭服务,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融合教育给每一名学生带来的良好精神风貌和更深层次的变化树立了学校融合教育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多元参与,吸引包括教育界、社会名流、国内外知名企业、国际组织,以及国内外各大媒体对学校融合教育的关注与支持,助力融合教育的发展。创造和谐、生机勃勃的教育生态环境,推动融合教育的发展。
  融合教育是一种关怀、接纳,它适用于所有儿童,如学业困难的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儿童都可以采用特殊教育方法和手段得到改善和提高。让普校和特殊教育学校互动实现资源的共享,让融合教育观念对全校师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不仅使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融入普通教育,而且让教职员工的观念和教育态度发生变化,普通教师从融合教育中受益。推行融合教育,让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界限消融,当普通教育真正告别应试教育,关注学生不同发展需求的时候;当特殊教育真正告别“特殊”,与身边世界融为一体的时候;当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真正融为一体,教育就成为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自闭症的孩子被称为星星的孩子,每个特殊的孩子都像特别的星星,让我们用心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通过教育、康复,让每颗小星都能融合在学校、家庭、社会广袤的天空中,让其放出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厉才茂.关于融合教育的阐释与思考[J].残疾人研究,2013(03).
  [2]刘春玲,江琴娣.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9-68.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从教学环境、思想文化、教师和学生四个方面探寻课堂沉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重新焕发英语课堂的活力。  关键词: 高职英语 课堂沉默 原因 对策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学方法比过去多样化,课堂气氛比过去活跃。以前的课堂是教师加粉笔,口若悬河地贯穿整堂课。现在是教师运用多媒体,采用任务型、启发式教学,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学习。然而,沉默现象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仍然非常普遍。教
(咸阳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摘 要: 段永升博士新著《唐代诗人接受道家道教思想史论》是唐诗研究的一项新成果。该著作新颖的研究视角、宏阔的研究视野、通脱的学术思考、谨严的学术态度是对唐诗研究的新开拓。  关键词: 唐诗研究 道家道教 研究视角 研究视野  段永升博士《唐代诗人接受道家道教思想史论》①一书是唐诗研究领域的一项新成果。该著作对唐代诗人接受道家道教思想的
摘 要: 新时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仅仅依靠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不够的,还需要学校各方面协同配合,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力量组织起来,服务于学生发展与成才。选派党员干部联系班级,主动走进学生,与班主任一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而且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启发。  关键词: “三进三知” 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班主任 意义及思
摘 要: 《水浒传》在艺术上的成就离不开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施耐庵成功塑造了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一百○八条英雄好汉,并给每人取了一至两个绰号,这些绰号名目繁多,内涵丰富,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绰号的翻译给译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参考艾克希拉对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的分类方法,选取《水浒传》最具代表性的两位译者沙博理和赛珍珠的译本,比较他们对人物
摘 要: “党建”是十九大报告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贯穿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针对广东培正学院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思想状况存在的某些偏差,依托发展“五型党员”的工作主线,构建“五型基层党支部”的创新党建路径,坚持纵横深化发展“五型党员”(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思想型、体育型),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努力培养更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的优秀党员,可以推进构筑基层战斗堡垒。  关键词:
摘 要: 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是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结合在盐城工学院开展调查时发现的校本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以行动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的新模式,以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关键词: 辅导员 校本培训 行动学习  新形势下,面对复杂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做好辅导员队伍培训,尤其是定期的校本培训,建立起一支稳定、高效、能力强的辅导员队伍,成为
摘 要: “微调查”为依托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通过解读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的选择境遇,厘清“微调查”的基本特征和表达方式,理清微调查和微能力之间的对应关系,以期推动和实现高职学生“微能力”的培养与塑造。  关键词: 高职思政课 高职学生 “微调查” “微能力” 教学模式  深入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
摘 要: 近几年高考中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已有所体现,主要考查史料辨析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考查学生是否理解不同史料具有不同價值,如何从不同来源的史料中整理出历史事实,如何依据史料分析历史结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必须有所应对,教会学生史料搜集的基本途径、史料辨析整理方法、运用可信史料重构历史的原则与方法。  关键词: 史料实证 高考试题 历史教学  史料实证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近几年高
摘 要: 中国制造2025和弘扬工匠精神的提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机电专业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例,介绍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些经验,希望该探索能为其他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创新思维 技能人才 课程设计 实践课程  1.机电专业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学校所处有“中国制造第一县”之称的江阴市
(绍兴艺术学校,浙江 绍兴 312000)  摘 要: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手段是新时代对教师的客观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青年教师日益成为教师队伍中重要的生力军,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绍兴艺术学校为例,从提升音乐教师教学手段的现实背景与意义,影响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原因,提升音乐教师教学手段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 艺术职业学校 音乐教师 教学手段  在国内,对提高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