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中老年人群的护理沟通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c123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沟通是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信息交流、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而老年患者具有资历深、经验多,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等特点,与青年患者相比往往更加希望受到尊敬与关爱。在健康体检中进行有效地护理沟通能督促老年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与老年人群相关的阳性指标。
  【关键词】 健康体检 老年人 护理沟通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也随之而来,由此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2010年1月1日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总人口是13.7亿,中国已于1999年进人老龄化社会,是较早进人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73%。进人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老龄化进程呈加快趋势。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也发生较大的变化,表现为情绪波动、易激动、烦恼、焦虑和多愁善感等,这些情绪变化对老年人的身心危害极大。怎样使老年人身心愉快地度过自己的晚年,如何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是目前值得关注的护理问题。本研究通过对老年健康体检人群的护理沟通,探讨有效的心理护理方式,以提高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水平。
  1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1 老年人失落感强
  老年人退休前有着稳定的工作,规律的生活,然而退休后长期闲在家,心理难以适应,便会產生莫名的空虚与失落;退休后由于社会环境和角色的转变,存在心理落差,而变得情绪低落。
  1.2 老年人极易烦恼与焦虑
  老年人情绪波动大,易烦恼与焦虑。老年人退休以后应酬和人际交往减少,生活圈子变窄,自己认为已经被亲朋好友和社会所抛弃,心理孤独、寂寞与烦恼;有些老年人受到疾病的困扰及死亡的威胁,从而产生恐惧和焦虑不安。
  1.3 老年人可能抑郁消沉
  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人际关系紧张等,都会引起老年人心理的抑郁。有些老年人长期受病痛折磨,感觉康复无望。另一方面,个性内向、生活圈子狭窄,与外界隔绝,缺乏必要及时的思想和感情交流等,也是老年人群变得抑郁和意志消沉的原因之一。
  许多老年人不同程度的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硬化等慢性病,又因为对自身疾病及治疗缺乏医学知识,焦虑和悲观的心理普遍存在,常伴有血压波动、睡眠不佳和容易疲劳等症状。由此,在健康体检中增强与老年人群的护理沟通,可以有效缓解老年人群的不良心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群的自我管理能力。
  2 健康体检中老年人群的护理沟通技巧
  2.1 做好沟通前的准备工作
  护理人员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将老年人看做自己的亲人,不消极懈怠,不敷衍了事。只有秉承这样的思想观念,才能真正做好护理沟通;
  护理人员要掌握必要的沟通知识,是做好沟通必不可少的条件。除了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护理人员还要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提高自身内涵、修养,特别是要把握人际沟通的知识和技巧,不断提高沟通技能。
  2.2 语言沟通恰当得体
  护理人员要多对老年人使用敬语,不仅展现了对他们的尊重,又能建立和善友好的关系,使老年人在愉快中完成健康体检;对于有职务的老年人要尽量称官职,有职称的要称职称,对普通工人、农民可称呼大伯、大妈、叔叔、阿姨等。总之,要多用官称、衔称、尊称。
  护理人员不能使用刺激性的语言,老年人往往情感比较脆弱,对外来刺激非常敏感,刺激性的语言不仅使老年人听后心情不畅、情绪低落,有时甚至会加重其病情。所以,护理沟通必须禁用刺激。
  2.3 积极做好非语言沟通
  护理人员应庄重典雅大方,站姿优美,坐姿端庄,步伐优雅轻盈,护理操作时动作协调、准确,这既彰显出护理人员的优良素质,也会给老年人留下美好、可信赖的好印象,从而为护理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修养,举止得体,仪表整洁,既不扭扭捏捏,也不傲慢无礼,以自己高雅的姿态赢得老年人的信任和尊重。
  护理人员情绪积极,表情和蔼可亲,这不单单是职业道德的要求,更是乐观自信的表现。对于调节老年人健康体检的气氛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护理人员说话应和蔼亲切,诚恳友善,富同情心,说话的声音大小、语调高低、语速快慢应适度。 护理人员更不应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
  护理人员要周到细致,护理工作是一项极其细致的工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粗心,而在健康体检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的一举一动,老年人都看在眼里。由此,护理人员周到细致的工作,是争取老年人群信任与理解,从而做好沟通工作的重要因素。
  护理人员要善于倾听患者诉说,实践证明,倾听对于舒缓老年人的心理压力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在护理沟通中,护理人员应抱有极大的耐心,向老年人做解释时不能一味强调客观原因,当老年人有指责性语言时也不要急于辩解,不要随便打断老年人的讲话。
  言而总之,在健康体检中搞好与老年人群的护理沟通,必须要认真做好沟通前的准备,恰当运用沟通语言,并积极搞好非语言沟通。
  3 总结
  护理沟通能有效控制老年人群的阳性指标。在健康体检中可给每名来体检的老年人发放自行编制的健康教育小册子,并专门为每位慢性病患者建立体检档案;同时,也可以每月举办相关健康教育讲座,力争使每例患者知晓健康的重要性,从而督促老年人群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其生活质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护患沟通,患者的相关健康指标能有较大程度的好转。
  护理沟通对于改善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历代养生学家都十分注重调养情绪,保持平和、饱满和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身心的健康,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在健康体检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连贯的心理护理,积极调动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让老年人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教育并做好自我护理,最终帮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乐观的精神面貌。同时也应注意,老年患者自身的生活状态与其家属的情绪状态之间有着相互影响,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沟通时,同时也要重视家属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促进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艳、王银。健康体检中老年人群的护理沟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10)。
  [2] 张晓彬。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沟通[J]。现代护理,2009,(4)。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 探讨抗生素作用于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马鞍山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72例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采用单盲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行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1.67%,显著优于对照组61.1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χ2=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采用华法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给予观察组华法林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栓塞的发生率为1.1%,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华法林治疗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能够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关键词】 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 华法林 效果 
【摘 要】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见习是临床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接触病人、从单纯课堂教学步入临床实践的重要环节。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全国范围内较早地开展了肿瘤学教学的医院,肿瘤内科学临床实习教学工作对于学生提高肿瘤内科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实习前的准备、知识积累、能力及医德素质培养几个方面浅谈体会。  【关键词】 肿瘤内科 实习 肿瘤学  The exper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对高血压病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B组、C组。给予A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给予B组缬沙坦治疗,给予C组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C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低于A组与B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均
【摘 要】 目的:探讨引导式交接法在新生儿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以规范床头交接班操作。方法:建立床头交接本,通过引导式交接法来进行新生儿的床头交接,交接完成后,护士进行签字以明确责任。结果:应用引导式交接法后,新生儿床头交接中的护理隐患明显减少,各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降低。结论:引导式交接法的应用能够明显提高新生儿床头交接中的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 引导式交接法 新生儿床头交接 应用探讨
【摘 要】 目的 介绍一例儿童肾结核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预后,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3年4月收治一例发现血尿伴双肾积水患儿,最终通过病史资料、影像学改变、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确诊肾结核。结果 经过肾盂穿刺引流及外院抗结核治疗2周后复查B超疗效良好。结论 儿童肾结核是一种较为罕见疾病,通过病史、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预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