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红色文化集聚区建设浅谈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ng2009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色资源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借鉴产业集聚区经验,建设红色文化集聚区,可发挥红色资源的集中效应。红色文化集聚区,要尽量选在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特别是红色资源的原生地。要用文化空间的视角去构建红色文化集聚区。红色文化集聚区建设要坚持创新、坚持科学发展。反对低水平重复,力避庸俗。把红色文化集聚区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训基地。
  关键词:红色文化 集聚区 红色资源
  
  一、引言
  产业集聚区是近些年来国际产业布局中的一个新概念,它注重产业发展的集束效应和整体效益。借鉴国内外产业集聚区建设经验,以产业集聚区理论为指导,建设红色文化集聚区,对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色文化集聚区”不同于“红色文化产业集聚区”,这两个概念有着内涵上的不同,后者注重的是产业的集聚和经济效益的发挥,而前者不但注重产业的集聚与经济效益的发挥,更注重产业之外红色资源要素社会效用的发挥。
  文化建设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在内涵上展现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品味与层次。关于文化建设,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和全省社科界专家学者座谈时的一段谈话做了很好的注解:“现在一讲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都容易偏到文化产业上,就讲文化产业,只“以人化文”。其实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关键还要“以文化人”,去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卢展工书记的讲话对推进河南红色文化集聚区建设具有重要指导和启迪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二、红色文化集聚区建设的资源条件与布局设计
  红色文化集聚区建设离不开红色资源。对于资源,一般地,我们多从自然的角度特别是从物质形态的角度来理解它。《辞海》给出的定义是“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根据这一定义,资源既包括象土地、森林、矿藏、水流等具有经济价值的有形物,也包括象氧气等具有经济价值或潜在经济价值的天然无形物。
  在传统资源观下,只有物质形态的具有经济价值的天然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来源才被认为是资源,而具有创造力和生产力的人以及社会文化成果被排斥在资源之外,使得传统资源观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在大资源观下,资源的视野被大大扩展,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都将纳入资源范畴。
  在认识资源概念时我们对自然资源并不陌生,然而对自然资源之外的社会资源我们关注的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对各类红色资源的关注还远远不够。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见证其历史,并具有一定价值的一切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资源,以及承载历史的人物的总和。其中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民众比较熟悉,而对非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则比较陌生。从表现形式上来说,非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有属于精神信仰层面的红色精神、革命传统;有属于艺术体裁的红色歌谣、红色影视、红色文学、红色舞蹈、红色美术作品;有属于历史记忆的红色传说、口述历史;还有属于时空一体的红色文化空间等。总之,一切记忆和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实践历程的有形和无形资源都属于红色资源的范畴。
  河南的红色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空间。河南的红色资源包容極广、总量极大。如豫北的红旗渠,豫东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豫西的洛阳八路军办事处旧址,豫南的鄂豫皖中央分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确山竹沟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等。河南的红色资源又有分散性的特点。从分布上来看,河南红色资源所展现的旅游景点比较分散,作为景点的红色遗址之间相距较远,这给资源的集中开发带来了难度。
  在总体分散的情况下,河南的红色资源又有局部相对集中的特点。红色资源是推动河南文化繁荣、促进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用文化集聚区建设模式统筹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红色文化集聚区,要尽量选在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特别是红色资源的原生地,这样既能保持资源的原真性,起到保护文物的作用,又能增加旅游吸引力。但从全省来看,要考虑各集聚区之间布局上的平衡。
  三、文化空间视域下红色文化集聚区建设思路
  “文化空间”是当前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从概念上来说,源于法国都市理论研究专家亨利·列斐伏尔等人的“空间”理论。列斐伏尔认为,空间是通过人类主体的有意识活动而产生的。“我们已经由空间中事物的生产转向空间本身的生产。” 从文化空间来看,它是特定时间、特定区间和特定活动的统一体。一方面,文化空间离不开一定的场所,有一定的程式,往往在自发的民间活动中逐步形成;另一方面,文化空间的形成并不排斥外力的扶持和影响。文化空间因其蕴含的文化价值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空间的这些特性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盘活河南红色资源,构建红色文化集聚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启发和参考价值。
  (一)要选择适当的地域空间进行建设
  如前所述,红色文化集聚区的地域选择要考虑红色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要尽量建在重大革命题材的原发地;同时要考虑红色文化集聚区与地域内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协调。例如把红色文化集聚区建在一个纯工业为主导的区域内就显得不协调,相比之下,在重点发展以文化旅游、休闲和服务为主导方向的地区建设文化集聚区就更合适些。
  (二)集聚区要突出主题、合理定位
  建设红色文化集聚区,必然涉及到发展主题和定位问题。对文化集聚区作一个基本的定位,特别是方向和主题的定位,十分重要。如根据资源条件,可以发展红色影视制作、红色文化商品(工艺品)生产、红色景观荟萃旅游等。也可以某一方面为主导,将集聚区建设成为综合性的红色文化体验区。如果按照功能划分,则文化集聚区还可分为创意功能区、娱乐功能区、旅游功能区、教育功能区等。
  以豫南为例,根据该区域红色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可以“鄂豫皖红色摇篮”和“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主题,分别在新县和信阳市以主题性建筑为核心,统筹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红色文化集聚区。   (三)集聚区要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训基地
  红色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利用红色资源开发的红色文化产品不单有娱乐的元素,更包含道德指向和价值观教育的元素。因此,红色文化集聚区建设,应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产业化开发,应把红色文化集聚区建设同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地。
  文化集聚区内的建筑要考虑布局和特色,要与文化活动统一起来,在体现特色主题的同时,要突出时间上的时点或时段标记,注重程式的设计,积极为新文化空间的形成创造条件。
  红色文化集聚区建设需要特别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创新,反对低水平重复建设。历史证明,创新是民族生存和文化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集聚区建设,不能简单照搬其他地方的模式,更不能低水平重复建设。要紧密结合地方资源特色,多从创新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集聚区的集聚效应,才能持之更久、行之弥远。二是着眼长远,反对急功近利。红色文化集聚区作为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既要讲求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要立足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投资者、建设者要有社会责任感,既要有企业家的经济头脑,也要有政治家、思想家的胸怀远见。三是注重文化生态建设,力避庸俗。红色文化集聚区要紧紧围绕红色主题,力避庸俗,决不能为了迎合社会上某些人或某些集团的个别需要,使一些错误思潮和低级趣味的东西渗入进来。
  红色文化集聚区要注重多样化文化功能的构建,要突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协调共生、融合发展的理念。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推进河南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河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①妙谈中原经济区[N].大河报,2011年12月21日A05版
  ②辭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③田青刚.大资源观下的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论[J].鸡西大学学报,2011(8)
  ④列斐伏尔.空间:社会产物与使用价值.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中原经济区建设专项课题“文化空间视域下河南红色文化集聚区建设与资源开发研究”(课题编号:教社政[2011]983号)、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跨文化视域下河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课题编号:2011-ZX-245)阶段性成果﹞
  (田青刚,1965年生,河南南阳人,信阳师范学院红色资源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历史文化、红色资源)
其他文献
滑环为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系统提供动力电源,并负责控制系统和变桨系统的通讯数据传输和安全链信号的连接.虽然滑环在整个风力发电机组中所占整机价值比例非常低,但是滑环整体
摘要:当今中国社会人口日益增多,人民的住房问题一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此对于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进行高层建筑土建设施工是国家政府以及相关技术人员一直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地区,特别是发达城市的房价上涨,不少年轻人没有房屋的购买能力,只能够在小小的空间里生活奋斗。建筑业需要充分考虑中国的人口密度问题,去大力推广和建设高层建筑,并且为中国的居民带来福利和便捷。以期能够有效解
“三伏”天:慎进补重调养
摘要:建筑工程的完成情况能否发达到或超出预期效果,取决于该工程的项目管理的质量水平。本文旨在讨论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过程中现存的主要缺陷,探究如何控制项目管理的质量,并给出相应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措施  引言:  随着工业水平和人们经济条件的提升,工业建筑和居住建筑的需求不断的加大,带动了各相关行业的发展的同时刺激了经济的增长。要维持建筑工程的经济推动力,就必须对工程施
教育权威问题,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孩子们的权威是对老师的一个最困难的考验,它是教育工作水平高低的标准和标志。”青年教师青春焕发,大多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表现欲,在班主任工作中存有强烈的权威意识,但是,由于一些青年教师对教育权威的本质内涵缺乏正确的理解,易使他们在教育舞台上的自我角色认知发生偏差,他们的权威需求也常常因主客体之间的不协调及实际工作经验的不足而得不到应有的满足。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通信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光纤通信技术水平的提升,智能电网的建设是电力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电力ONU则主要安置在配电
摘要:水利项目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利国利民,如果不能对其安全隐患实施排除,具有可能变为祸国殃民。文章首先从施工中的各方面入手,对建设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其分析结果实现解决策略的探究。  关键词:水利施工;安全隐患;对策  引言: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水利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实现建设工程中,安全问题始终是一项重点问题,如果对其进行严格控制,则会使项目应用中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使
济南市长清区乐天小学是一所新建学校。五年前建校时,正值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大潮,我们把握住难得的机遇,在各级领导的具体指导下,确定了“认识了解课改、参与研究课改、发展推进课改”的基本思路,努力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施。建校五年来,新课改以它不竭的内驱力,给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活力。可以说:“新课程改革成就了新乐天”。  一、优化课程设置  积极开发学校课程。为了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
如何健康喝出清晨第一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