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肉鸽养殖见效快,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是农民发家致富的一条新途径。总结了肉鸽的养殖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鸽场建设、肉鸽的营养与饲料、饲养管理、常见病防治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 肉鸽;饲养管理;疾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0-0155-02
鸽肉营养丰富,且容易吸收,对产妇、久病体弱者,是一种非常好的食疗补品,与当归、党参等中药蒸服,具有调心、养血、补气等功效。肉鸽繁殖率强,亲鸽自孵自哺,1对种鸽年产乳鸽10~20只,且乳鸽生长快,周期短,28d即可上市销售。肉鸽饲养简单,投资少、成本小、用粮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已成为新兴产业,发展前景良好。现将肉鸽的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选好品种
必须选择品种纯、体型较大、体质健壮、无病残、哺雏性能好、繁殖率高、适应性强的肉鸽作种鸽,这样才能取得高产、优质,达到商品鸽的标准。
2场地的建设及笼具的准备
肉鸽场地建设可因地制宜,场地要求能避雨,通风透光性较好,水、电、交通方便,无污染的地方。 肉鸽规模生产主要是采用笼养方式,笼具是工厂生产的金属笼具(也可用木笼具),每个笼子宽50cm,高50cm,深60cm,笼子外边悬挂配套的塑料食槽、水槽和保健砂杯,笼中放置栖架和蛋架,一般1m2可养4~5对种鸽。
3肉鸽的营养与饲料
肉鸽主食植物性饲料,如谷、豆、玉米、高粱等,可喂配合饲料,参考配方为:玉米50 %、麸皮7%、高粱10%、豌豆20%、油枯5%、石粉4%、磷酸氢钙3.7%、食盐0.3%、适量氨基酸。 鸽子必须采食保健砂,一方面利于消化,另一方面补充微量元素。如喂原粮,保健砂可参考如下配方:粗河沙37%、 骨粉30%、旧石灰2%、黄泥20%、木炭末3%、食盐4%、维生素2%;若用配合饲料,保健砂只需采用粗河沙或风化红土即可。
4肉鸽的饲养管理
4.1精心护理乳鸽
乳鸽孵出后,亲鸽按乳鸽的需要自己喂给鸽乳。因此,在育雏期亲鸽的饲料营养要丰富,可增加豆类的用量。另外,乳鸽食量大,排泄多,易污染巢穴,应及时清理干净,以防乳鸽得病。从母鸽产蛋算起,经过17~18d的孵化,育雏24d即可出售。
4.2留种童鸽的饲养管理
留作种用的童鸽可继续留在亲鸽身边,待28~30d能独立生活时,及时捉离亲鸽。对于新的环境,童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此期一定要细心照料,夏天注意通风,冬天注意保温,特别应防贼风,槽位、水位要合适,供给细颗粒状饲料,水中加适量的多维。2月龄童鸽开始换羽时,加大饲料中的能量比例,并在水中有计划地加入抗生素,预防呼吸道及副伤寒等疾病;3~5月龄的童鸽每天供料2~3次,每次约30min吃完,保健砂每只每天供给3~4g,晚上不需补料及灯光。
4.3亲鸽的饲养管理
新配对的种鸽应防止产无精蛋、软壳蛋或畸形蛋,以防影响正常亲鸽的健康。在亲鸽换羽期,应加强管理。若普遍停产,可降低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和减少喂料量,以促使鸽群在短时间内尽快换羽。换羽后应及时恢复饲料的营养水平;同时,在换羽时,对鸽群可作适当调整,淘汰差的,补充优良的,并进行1次全面的清洁消毒。对亲鸽要搞好登记、留种工作,以利于掌握生产情况,一定时间输入新种,以防近亲交配,品种退化,有计划地预防亲鸽疫情的发生。
5常见病防治
5.1鸽痘
由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皮肤、口腔喉部粘膜上发生痘疹。蚊、虻、蜱、虱等昆虫叮咬是主要传播途径;饲养管理不善、鸽舍拥挤、通风不良、阴暗潮湿、缺乏维生素及体表有寄生虫等,均可促使本病发生。本病分皮肤型、粘膜型和两者混合型。表现为皮肤无毛处及口腔粘膜结痂,以皮肤、粘膜混合型多发,成鸽死亡率不高,雏鸽死亡率较高,夏秋季多发。预防措施:一是在夏秋季节用“百毒杀”喷雾房舍;二是用鸽痘疫苗针刺接种。治疗方法:一是饮用含0.2%阿莫西林的饮水,连用5d;二是每只每次注射5万单位链霉素,2次/d,连用3d;三是用浓盐水涂擦,剥去结痂,涂上红霉素软膏。
5.2鸽霍乱
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被病原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和保健砂感染;也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鸽舍环境条件差、气候剧变、营养不足、长途运输和密集饲养等恶劣环境条件是该病的主要诱发因素。病鸽体升高、精神萎靡、闭目缩颈、不思饮食、羽毛松乱、频频饮水、嗉囔积液、口流黄色油脂状粘液、拉黄色或绿色稀粪,急性的常突然死亡或在2~3d内死亡。
预防措施:一是注意圈舍消毒,保持干燥卫生。对病死鸽集中焚烧或深埋,严禁在鸽场内乱丢病死鸽;二是每50kg饲料加入环丙沙星15g,连用5d,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5.3鸽丹毒
由丹毒杆菌引起机体皮肤、肌肉、心膜及内脏出血为特征的一种败血性疾病。在卫生条件差、营养不良、鸽舍潮湿拥挤以及气候剧变时可诱发。丹毒杆菌对消毒药的抵抗力较强,但在土壤里生存时间很长,污染的房舍、场地、饲料、饮水及用具等可成为传染的主要来源,通过消化道及皮肤破伤侵入体内。病鸽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头部肿胀,下痢粪便呈黄绿色。慢性者出现脱水、贫血、瘦弱、日渐消瘦、关节肿大、不愿飞翔等状况。
防治措施: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青霉素6~8万单位,1次/d,连用3d;或者用青霉素溶于饮水中,全天供水,连饮5d。
5.4鸽副伤寒病
肠型症状是拉稀,拉绿色或水样粪便;败血型表现急性死亡;关节型表现腿关节、翅膀关节发炎肿胀。剖检可发现肠粘膜有麸皮状溃疡,肝肿大,针尖状坏死呈古铜色。治疗用氟苯尼考,每50kg饲料加40g,连用3d,也可用氧氟沙星,每50kg饲料加15g,连用5d。
5.5寄生虫
寄生虫病对鸽的生产危害很大,特别是影响鸽正常产蛋,使无精蛋增多,同时消耗营养使鸽消瘦,降低鸽的体质,引起其他疾病等。每年要进行2次体内寄生虫防治,主要用驱蛔灵、驱虫净、丙硫咪唑、阿福丁等。体外寄生虫可用杀虫剂或药物采取直接涂抹、沙浴、水浴等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6参考文献
[1] 张少华.肉鸽保健砂的配制[J].科学种养,2008(3):42.
[2] 王克钦,鹿岩,许海涛.肉鸽的饲养管理[J].新农业,2008(1):31.
关键词 肉鸽;饲养管理;疾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0-0155-02
鸽肉营养丰富,且容易吸收,对产妇、久病体弱者,是一种非常好的食疗补品,与当归、党参等中药蒸服,具有调心、养血、补气等功效。肉鸽繁殖率强,亲鸽自孵自哺,1对种鸽年产乳鸽10~20只,且乳鸽生长快,周期短,28d即可上市销售。肉鸽饲养简单,投资少、成本小、用粮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已成为新兴产业,发展前景良好。现将肉鸽的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选好品种
必须选择品种纯、体型较大、体质健壮、无病残、哺雏性能好、繁殖率高、适应性强的肉鸽作种鸽,这样才能取得高产、优质,达到商品鸽的标准。
2场地的建设及笼具的准备
肉鸽场地建设可因地制宜,场地要求能避雨,通风透光性较好,水、电、交通方便,无污染的地方。 肉鸽规模生产主要是采用笼养方式,笼具是工厂生产的金属笼具(也可用木笼具),每个笼子宽50cm,高50cm,深60cm,笼子外边悬挂配套的塑料食槽、水槽和保健砂杯,笼中放置栖架和蛋架,一般1m2可养4~5对种鸽。
3肉鸽的营养与饲料
肉鸽主食植物性饲料,如谷、豆、玉米、高粱等,可喂配合饲料,参考配方为:玉米50 %、麸皮7%、高粱10%、豌豆20%、油枯5%、石粉4%、磷酸氢钙3.7%、食盐0.3%、适量氨基酸。 鸽子必须采食保健砂,一方面利于消化,另一方面补充微量元素。如喂原粮,保健砂可参考如下配方:粗河沙37%、 骨粉30%、旧石灰2%、黄泥20%、木炭末3%、食盐4%、维生素2%;若用配合饲料,保健砂只需采用粗河沙或风化红土即可。
4肉鸽的饲养管理
4.1精心护理乳鸽
乳鸽孵出后,亲鸽按乳鸽的需要自己喂给鸽乳。因此,在育雏期亲鸽的饲料营养要丰富,可增加豆类的用量。另外,乳鸽食量大,排泄多,易污染巢穴,应及时清理干净,以防乳鸽得病。从母鸽产蛋算起,经过17~18d的孵化,育雏24d即可出售。
4.2留种童鸽的饲养管理
留作种用的童鸽可继续留在亲鸽身边,待28~30d能独立生活时,及时捉离亲鸽。对于新的环境,童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此期一定要细心照料,夏天注意通风,冬天注意保温,特别应防贼风,槽位、水位要合适,供给细颗粒状饲料,水中加适量的多维。2月龄童鸽开始换羽时,加大饲料中的能量比例,并在水中有计划地加入抗生素,预防呼吸道及副伤寒等疾病;3~5月龄的童鸽每天供料2~3次,每次约30min吃完,保健砂每只每天供给3~4g,晚上不需补料及灯光。
4.3亲鸽的饲养管理
新配对的种鸽应防止产无精蛋、软壳蛋或畸形蛋,以防影响正常亲鸽的健康。在亲鸽换羽期,应加强管理。若普遍停产,可降低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和减少喂料量,以促使鸽群在短时间内尽快换羽。换羽后应及时恢复饲料的营养水平;同时,在换羽时,对鸽群可作适当调整,淘汰差的,补充优良的,并进行1次全面的清洁消毒。对亲鸽要搞好登记、留种工作,以利于掌握生产情况,一定时间输入新种,以防近亲交配,品种退化,有计划地预防亲鸽疫情的发生。
5常见病防治
5.1鸽痘
由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皮肤、口腔喉部粘膜上发生痘疹。蚊、虻、蜱、虱等昆虫叮咬是主要传播途径;饲养管理不善、鸽舍拥挤、通风不良、阴暗潮湿、缺乏维生素及体表有寄生虫等,均可促使本病发生。本病分皮肤型、粘膜型和两者混合型。表现为皮肤无毛处及口腔粘膜结痂,以皮肤、粘膜混合型多发,成鸽死亡率不高,雏鸽死亡率较高,夏秋季多发。预防措施:一是在夏秋季节用“百毒杀”喷雾房舍;二是用鸽痘疫苗针刺接种。治疗方法:一是饮用含0.2%阿莫西林的饮水,连用5d;二是每只每次注射5万单位链霉素,2次/d,连用3d;三是用浓盐水涂擦,剥去结痂,涂上红霉素软膏。
5.2鸽霍乱
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被病原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和保健砂感染;也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鸽舍环境条件差、气候剧变、营养不足、长途运输和密集饲养等恶劣环境条件是该病的主要诱发因素。病鸽体升高、精神萎靡、闭目缩颈、不思饮食、羽毛松乱、频频饮水、嗉囔积液、口流黄色油脂状粘液、拉黄色或绿色稀粪,急性的常突然死亡或在2~3d内死亡。
预防措施:一是注意圈舍消毒,保持干燥卫生。对病死鸽集中焚烧或深埋,严禁在鸽场内乱丢病死鸽;二是每50kg饲料加入环丙沙星15g,连用5d,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5.3鸽丹毒
由丹毒杆菌引起机体皮肤、肌肉、心膜及内脏出血为特征的一种败血性疾病。在卫生条件差、营养不良、鸽舍潮湿拥挤以及气候剧变时可诱发。丹毒杆菌对消毒药的抵抗力较强,但在土壤里生存时间很长,污染的房舍、场地、饲料、饮水及用具等可成为传染的主要来源,通过消化道及皮肤破伤侵入体内。病鸽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头部肿胀,下痢粪便呈黄绿色。慢性者出现脱水、贫血、瘦弱、日渐消瘦、关节肿大、不愿飞翔等状况。
防治措施: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青霉素6~8万单位,1次/d,连用3d;或者用青霉素溶于饮水中,全天供水,连饮5d。
5.4鸽副伤寒病
肠型症状是拉稀,拉绿色或水样粪便;败血型表现急性死亡;关节型表现腿关节、翅膀关节发炎肿胀。剖检可发现肠粘膜有麸皮状溃疡,肝肿大,针尖状坏死呈古铜色。治疗用氟苯尼考,每50kg饲料加40g,连用3d,也可用氧氟沙星,每50kg饲料加15g,连用5d。
5.5寄生虫
寄生虫病对鸽的生产危害很大,特别是影响鸽正常产蛋,使无精蛋增多,同时消耗营养使鸽消瘦,降低鸽的体质,引起其他疾病等。每年要进行2次体内寄生虫防治,主要用驱蛔灵、驱虫净、丙硫咪唑、阿福丁等。体外寄生虫可用杀虫剂或药物采取直接涂抹、沙浴、水浴等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6参考文献
[1] 张少华.肉鸽保健砂的配制[J].科学种养,2008(3):42.
[2] 王克钦,鹿岩,许海涛.肉鸽的饲养管理[J].新农业,200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