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校对学生实施终身教育是应时代所需要,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以终身为指导思想,重要培养学生的健身,树立终身收益的健身意识。
关键词:终身体育 高校体育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4-138-01
1、在高校建立终身体育思想的意义
从现实需要来看,当今社会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需求日益增强,终身体育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越来越离不开体育锻炼。学校是终身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并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自觉、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培养健身的能力、兴趣和习惯,为终生健身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完成学习任务提供身体保证。从长远发展来看,让学生明白健壮的身体并非永恒不变,只有养成锻炼的习惯,才能独立自主地进行身体锻炼。特别是在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以后,在终生健身意识的支配下,坚持进行健身活动,使自己能健康、愉快、顺利地工作和生活,以旺盛的精力去参与竞争,迎接挑战。
2、应把终身体育思想体现在体育教学中
高校体育教学要以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要对旧的体育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改革与建设。高校体育教学由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旧格局向以增强学生体制为中心的思想转变近20年,可是至今不少高校尚未改革这种旧的教育格局。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把改革的目标与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改革,致使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旧课程体系至今还没有彻底改变,以强身育人为中心的新课程体系至今还没有健全。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进程。
当务之急是尽快把终身体育思想体现在新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就明确指出,在科技革命时代的教育,寻求获得的方法比传递和储存知识更重要。同时,以运动技术为主的教学不能运用健身的原理分析运动健身的过程,使学生上了体育课后,难以达到强健身心的效果。目前我国高校这种重运动、轻健身的体育教学大纲,是竞技运动的教学体系,不适合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和终生健身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为此,应当根据体育的本质合规律,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以终生健身为主的,以全面锻炼和养护学生身心内容为主体的健身意识,掌握科学锻炼,养护身心的方法,以保证理论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做到与实践课教学和学生锻炼实际相结合,互相衔接,默契配合,使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加深理解和学以致用。而实践部分则要简化高难运动技术,增加各项健身手段的应用方法和保护方法,以增强学生科学锻炼,养护身体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自觉经常地锻炼身体的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自我锻炼和自我养护的终生健身都有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意义。
3、终身体育教育在高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它具有与社会生活衔接的特点。为此,在理论方面要认真加强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健身意识,增强学生的健身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健身打好坚实的基础。
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高等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主要途径。高校体育教学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对体育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懂得锻炼身体的目的和意义,树立终身锻炼的习惯和观念;其二,使学生对自己身体情况与能力作出符合实际的了解与评价;其三,使学生掌握并且熟练运用两种以上学生喜爱,并带有社会普遍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其四,掌握具有健身方法的知识,并能运用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进行经常锻炼;其五,要具有独立进行健身的能力,并能进行自我锻炼的监督与效果评价,渴求锻炼身体;其六,加强理论教学,建立考试制度,使理论知识教育滞后的局面彻底改变。
4、以终身体育思想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要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要立足现实,努力培养学生身心自我完善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我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使之具有终生锻炼身体的渴望,不仅在学生时代,而且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不管条件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能因地制宜,独立自主地从事身体锻炼,以保持体育教学效益的连续性。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学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注重健身能力的培养和健身志趣的培养。将传授健身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终生健身的体育观,培养终身体育的志趣、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寓德、智、体、美诸育于体育教学之中,充分发挥体育的各种教学功能,以使德、智、体、美协调发展,达到身心和谐统一。
关键词:终身体育 高校体育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4-138-01
1、在高校建立终身体育思想的意义
从现实需要来看,当今社会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需求日益增强,终身体育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越来越离不开体育锻炼。学校是终身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并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自觉、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培养健身的能力、兴趣和习惯,为终生健身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完成学习任务提供身体保证。从长远发展来看,让学生明白健壮的身体并非永恒不变,只有养成锻炼的习惯,才能独立自主地进行身体锻炼。特别是在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以后,在终生健身意识的支配下,坚持进行健身活动,使自己能健康、愉快、顺利地工作和生活,以旺盛的精力去参与竞争,迎接挑战。
2、应把终身体育思想体现在体育教学中
高校体育教学要以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要对旧的体育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改革与建设。高校体育教学由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旧格局向以增强学生体制为中心的思想转变近20年,可是至今不少高校尚未改革这种旧的教育格局。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把改革的目标与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改革,致使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旧课程体系至今还没有彻底改变,以强身育人为中心的新课程体系至今还没有健全。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进程。
当务之急是尽快把终身体育思想体现在新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就明确指出,在科技革命时代的教育,寻求获得的方法比传递和储存知识更重要。同时,以运动技术为主的教学不能运用健身的原理分析运动健身的过程,使学生上了体育课后,难以达到强健身心的效果。目前我国高校这种重运动、轻健身的体育教学大纲,是竞技运动的教学体系,不适合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和终生健身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为此,应当根据体育的本质合规律,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以终生健身为主的,以全面锻炼和养护学生身心内容为主体的健身意识,掌握科学锻炼,养护身心的方法,以保证理论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做到与实践课教学和学生锻炼实际相结合,互相衔接,默契配合,使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加深理解和学以致用。而实践部分则要简化高难运动技术,增加各项健身手段的应用方法和保护方法,以增强学生科学锻炼,养护身体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自觉经常地锻炼身体的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自我锻炼和自我养护的终生健身都有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意义。
3、终身体育教育在高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它具有与社会生活衔接的特点。为此,在理论方面要认真加强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健身意识,增强学生的健身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健身打好坚实的基础。
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高等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主要途径。高校体育教学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对体育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懂得锻炼身体的目的和意义,树立终身锻炼的习惯和观念;其二,使学生对自己身体情况与能力作出符合实际的了解与评价;其三,使学生掌握并且熟练运用两种以上学生喜爱,并带有社会普遍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其四,掌握具有健身方法的知识,并能运用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进行经常锻炼;其五,要具有独立进行健身的能力,并能进行自我锻炼的监督与效果评价,渴求锻炼身体;其六,加强理论教学,建立考试制度,使理论知识教育滞后的局面彻底改变。
4、以终身体育思想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要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要立足现实,努力培养学生身心自我完善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我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使之具有终生锻炼身体的渴望,不仅在学生时代,而且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不管条件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能因地制宜,独立自主地从事身体锻炼,以保持体育教学效益的连续性。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学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注重健身能力的培养和健身志趣的培养。将传授健身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终生健身的体育观,培养终身体育的志趣、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寓德、智、体、美诸育于体育教学之中,充分发挥体育的各种教学功能,以使德、智、体、美协调发展,达到身心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