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刚的“县官”轨迹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inga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下最真实的官只有两个,一个是宰相,一个是县官。”这句话对于冷刚同样适用。主政双流期间,冷刚缔造的“三个集中”成为“成都方式”的核心内容与突破口,而其自身亦成为成都城乡统筹的典型人物之一。
  
  2008年2月1日,“三个集中”的缔造者冷刚被任命为四川省水利厅厅长。
  从成都龙泉区算起,经双流、成都、德阳,这是冷刚仕途的第五站,其中主政双流的县官生涯是其精彩的仕途轨迹之一:正是在双流,冷刚进行的土地流转试点被誉为“第三次土地承包”;而在土地流转基础上形成的“三个集中”更是成都城乡统筹的突破口和“成都方式”的核心。
  “天下最真实的官只有两个,一个是宰相,一个是县官。”显然,这句话对于冷刚同样适用。
  
  “种黄金也富裕不起来”
  
  “我们成都的情况是什么呢?全市农民的人均耕地面积是0.83亩,你就是种黄金也富裕不起来!要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必须‘精简农民’,就必须彻底改变农民和耕地面积的比例,减少束缚在耕地上的农业人口。”
  如果以主政一县的党政正职为准点,冷刚的县官轨迹是从1998年1月的成都双流开始的:冷刚被任命为中共双流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双流地处川西平原腹地,历居四川十强县之首,但土地的分散经营却严重制约了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就双流而言,第一轮承包与第二轮承包,南方和北方不一样。当地农民是按照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思想来进行分配的,好坏均摊,肥瘦搭配,因此承包的土地是零星分散的。”相关专家分析道。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冷刚就任县长之后的首站调研地:煎茶镇老龙村九社。远离县城50余公里的老龙村九社,道路险阻、经济落后。由于自然条件等多种原因,农民的承包地更是被分得七零八落。令冷刚一直记忆犹新的是当地的一户农民牛泽成,一家四口人承包土地12亩,分成46块,最小的一块栽不下三棵树。
  显然,土地的零星分散无法进行规模种植,也无法产生规模效益,进而制约了农民增收。而当地农民的素质本来就不高,对市场的应变能力非常差,如果还地少人多,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就非常困难,农民增收就非常缓慢。
  “你想嘛,一亩地养十个人,和十亩地养一个人,哪个效益好,吃得饱?就是瓜儿(傻子)也算得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冷刚说道,“我们成都的情况是什么呢?全市农民的人均耕地面积是0.83亩,你就是种黄金也富裕不起来!”在冷刚看来,要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必须“精简农民”,就必须彻底改变农民和耕地面积的比例,减少束缚在耕地上的农业人口。
  于是,从1998年开始,在冷刚的指导下,双流开始在老龙九社进行“土地流转”试点:将全社土地统一收起来,分为两大部分,对耕作条件较差的坡耕地承包给农户,按统一规划,既发展优质梨、人参果等高效农业;耕作条件较好的作为口粮田,分给农户,种植水稻,保证农民的吃饭问题。
  这在全国绝对是个创举。从全国的情况来看,80年代后期以来,农户自发进行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基本只有1%到3%。1998年农业部对浙江等八省所做的调查显示,参与流转的土地只占全部土地的3%到4%,发生面最广的浙江省也只有7%到8%。而仅双流万安镇农地流转的就达8000多亩,占其全部耕地的1/4强。
  试点效果十分明显,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老龙村九社从人均年收入2455元增加到3594元;大部分传统“粮农”一两年间变成了“果农”、“菜农”。
  不仅如此,双流还在试点的基础上形成了“土地集中承包”、“土地竞标承包”、“土地业主承包”、“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模式。其中,“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允许农民把土地作为股份,与业主进行合作,业主以资金、技术作为股份,被媒体称为“第三次土地承包”。
  2007年,“土地向经营者集中”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准确的表述是“农用土地、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光是“精简农民”还不够
  
  “光是‘精简农民’还不够,因为农民不会经营呀!现代农业,只会种地可不行,还要会经营,还要成规模,还要搞科学种田、技术革新。我们这1.2万平方公里耕地,金贵得很,不能交给100万农民按照过去的方法去耕种,今天整点茄子,明天整点黄瓜,挑个担担儿到镇上叫卖。那是脱不了贫致不了富的。”
  2002年3月,冷刚升任双流县委书记,其县官轨迹继续向前发展。但职务的变化却给了冷刚一个不一样的舞台,而一年后的城乡统筹试点则给了其更大的操作空间。
  2003年3月,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将双流、都江堰、郫县、大邑、龙泉五个区县的领导干部叫到一起,谈了四句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措施,切实加快城镇化进程,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成都自费改革的城乡统筹试点就此开始,按照冷刚的说法,“春城书记要我们领会四句话的精神,回去进行试点工作。”
  不过,在冷刚看来,“这个事情,开不得玩笑,打不得马虎,先得想清楚了再做。过去我们很多事情,决心不能说不大,力度也不能说不强,但是效果不佳,可以说是‘投入不少,动作不小,解决不了’。为啥子呢?就因为没有想清楚。”
  当时,双流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成都向东向南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双流迎来大发展的良机,工业园区、教育园区、成都南城、农业产业化片区等相继涌现,大部分地区成了大开发的热土。但由此而产生的3个涉及面宽、十分尖锐的问题摆上双流县委、县政府议事日程:农村经济如何发展?农业生产路在何方?农民失地后如何致富?
  “我当过生产队长,我曾经回到我当知青的地方,山还是那样的山,人还是那些人,农村还是如此的贫穷。这又咋个行呢?”冷刚说。而一次在茶余饭后散步时,一位村民感慨地对冷刚说:“我现在一无土地,二无工作,是个地道的下岗农民”。
  显然,要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同时解决“三农”问题,仅仅是“土地流转”还不够,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
  在此前试点的基础上,2003年3月,“土地流转”在双流全面推开,而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冷刚在成都率先提出“三个集中”的试点思路:“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以推进工业向产业发展区集中来聚集经济要素,激发民间活力,发展民营经济,建立产业支撑;以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来加速农民变市民的进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以推进土地向业主集中来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为农民的转移、转化创造条件。
  事后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冷刚讲述了其思考的逻辑说,“光是‘精简农民’还不够,因为农民不会经营呀!现代农业,只会种地可不行,还要会经营,还要成规模,还要搞科学种田、技术革新。我们这1.2万平方公里耕地,金贵得很,不能交给那100万农民按照过去的方法去耕种,今天整点茄子,明天整点黄瓜,挑个担担儿到镇上叫卖。那是脱不了贫致不了富的。”
  “三个集中”发展思路立即受到广泛关注。四川省、市领导多次莅临双流视察指导,把双流列为全省、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试点县。
  2003年10月23日,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现场会在双流召开,在总结“双流经验”基础上,成都开始在全市广泛推广“三个集中”。“‘三个集中’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突破口。统筹不是单纯的农民进城和人口转移,也不是单纯的城镇规模扩张,其根本在于经济生活空间的转移、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文明生活的演变。”李春城说。
  2004年10月,冷刚升任成都市副市长,其县官轨迹就此结束。两年之后,其调任德阳市市长,2008年初被任命为四川省水利厅厅长。
其他文献
郑州市刚完成一个大动作。市直机关126名县处级领导干部被纳入调岗范畴。不只是对县处级官员,目前,郑州市对市直大约260名科级官员的单位内调岗也在筹划中。    郑州市刚刚完成了一个前所未有且难度极高的动作,市直机关126名县处级领导干部被纳入调岗范畴,其中49人进行了交流换岗,36人退出现职改任非领导职务。  至今,涉及调岗者,不管跨度大小,比如从商务局到体育局、从粮食局到老干部局,从房管局到规划
“做最好的90后!”这是湖南男孩吴牧天的青春宣言。然而,小时候的他调皮捣蛋,还动手打过爸爸,一度痴迷网络游戏致使成绩一落千丈。高三那年,他被选拔到美国交流一年。虽然历史成绩为B,他还是主动申请给历史老师做助教。随后,他写下30万字的自我管理日记,申请进入有“美国航空航天之母”之誉的普渡大学就读,把中国交流生最阳光的一面展现给了世界。  挑战:  B以下成绩申请当助教  吴牧天1994年4月出生于湖
伪娘、假小子、易装癖、同性恋、性变态、变性手术……近些年,光怪陆离的性别错乱现象不断挑战人们的传统观念和道德底线,而这一切病态的结果,都源于幼年的性别认知偏差……  5岁男孩偷用妈妈的口红,4岁女孩像个假小子……孩子的行为与性别不符,父母要不要干涉  一天早晨,李先生发现5岁的儿子优优在梳妆台前玩妈妈的口红,小嘴唇已经抹得乱七八糟,连鼻子尖都是红的,于是生气地制止:“优优是男孩还是女孩啊?快放下!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就看搭建什么样的平台来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服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要解决党在基层的领导体制和基层社会的管理体制问题。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构建社区“大党委”制,在“大党委”框架下,实现基层社会领导体制和社会管理的创新。  “点、线、面”结合  原有城市基层居委会与行政村的管理体制,存在体制不顺、党组织横向协调和纵向领导的权威性较小、“管不了”辖区
跟许多借调干部一样,我也兴奋、焦躁、不安过,甚至许多次梦中惊醒,有次梦中哭醒,梦到自己一起借调过去的干部转正了,而自己却不在其中。    跟许多借调干部一样,我也兴奋、焦躁、不安过,甚至许多次梦中惊醒,有次梦中哭醒,梦到自己一起借调过去的干部转正了,而自己却不在其中。醒来怀疑自己将来的前途,又是到天亮无法合上眼睛。  回想我的工作历程,心里无法平静。  我毕业后考入河南省汝南县广播电视局当播音员,
“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冲出去。”钱钟书《围城》里的这句经典名言,用在借调上竟也是如此适合。  一方面是在约定俗成中形成的上升阶梯,一方面是冷暖自知的借调生活;一方面是想搭上借调便车的普通公务员,一方面是想尽快结束等待的弱势群体,“城”内“城”外显然两重天地。  如果我们将“城”内的他们看成一个群体,那么,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哪怕是一声叹息,反映出的都是制度层面的现实。但
他是天生小暴徒  小虎今年11岁,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男生。在学校,老师和同学都不叫他“小虎”,而叫他“老虎”,因为他长得高大健壮,走起路来虎虎生风,而且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打骂同学,甚至连校体育队的六年级男生都不敢惹他。因为小虎有明显的暴力倾向,在班主任的一再要求下,小虎在其妈妈赵女士的陪同下找到我咨询。  赵女士对我说:“其实我们早就应该来了,这两年,我接到老师和家长的投訴无数,小虎在学校不是打骂同
电视、报纸、电脑网络是浙江公务员获取科学信息的主要渠道,占比均超过了70%。    获取科学信息的渠道:电视、报纸、网络“三分天下”    为能够全面掌握公务员群体的科学素养,调查组选取了浙江省国家行政学院学员班学员、杭州市属机关公务员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0份,其中有效问卷259份,回收率为93.3%,有效率为92.5%。  公务员习惯通过什么途径获取科学信息?这是调查中首
“考核新机制凸显了科学发展制导、政治责任回应和执政行为改进三位一体的联动。”    8月初,在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机制的意见之后,中组部出台了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3个实施办法。“一个意见,三个办法”是中央第一次就干部考核提出明确、规范的文件,在我国干部考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将会带来怎样的变革?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孙柏瑛教授,
勤奋学习 有真有假  老张对儿子小张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在他眼里,孩子非常懂事和勤奋,每天放学回到家,不是丢下书包跑出去玩,而是趴在书桌上学习、做题,小朋友喊都喊不走。周围邻居也都夸小张学习刻苦、勤奋。可让老张苦恼的是,孩子已经这么勤奋了,考试成绩却不怎么理想,刚及格而已。  老张找到我咨询,除表达苦恼外,还非常不满地说:“是不是现在的教育制度太不人性化了?或者老师出题太难了?”我安慰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