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九连环”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来源 :教育界·综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九连环是中国民间传统玩具,距今差不多有两千年的历史。九连环以金属丝制成9个圆环,将圆环套装在横板或各式框架上,并贯以环柄,以解开为胜。其解法多样,可分可合,变化多端。九连环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智慧的象征。
  【关键词】九连环;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一、“巧解九连环”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通过生活中简单的数学内容的接触,学生有了一些逆推思维的训练,但是逆推思维能力还不强。本节课的学习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喜欢探索新事物,勇于挑战,愿意动手,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但缺少展现自我、动手操作的机会。由于本课在理解“解环技巧”方面是通过动手操作,尝试解环的各种可能性,从而总结出规律的过程,达到训练学生的直观思维、有序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减少了技巧的繁杂概念,大大简化了叙述和记忆的过程,预期学生是可以理解并掌握的。益智课堂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机会和条件,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愉快地操作,积极地钻研,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以退为进”的智慧,培养其学习专注精神、耐心以及坚持不懈的品质,并磨炼他们的意志,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了解古典益智玩具——九连环,清楚九连环的组成,了解游戏规则;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探索操作技巧和规律,学会拆解九连环。
  2.能力目标:在问题引导下通过探究训练学生的直观思维、有序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3.情感目标: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愉快地操作,积极地钻研,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以退为进”的智慧,培养其学习专注精神、耐心以及坚持不懈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解环技巧的探究以及解环规律的发现、推理和应用。
  2.难点:激发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课堂生成中抓住学生思维的关键点展开思维训练。
  (四)教学准备
  “九连环”器具(每人一套)。
  (五)教学过程
  1.人文导入
  师(人文历史导入):九连环、华容道、七巧板、鲁班锁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智力玩具。九连环历史非常悠久,据说发明于战国时代。它是人类所发明的最奥妙的玩具之一。宋朝以后,九连环开始广为流传。在明清时期,上至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大家都很喜欢它。很多著名文学作品都提到过九连环,《红楼梦》中就有林黛玉解九连环的记载。(板书“九连环”)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或者想提出哪些问题?
  师: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一起去尝试解决最难的这个问题吧。
  师:从谚语“解不开的岐中易,摘不下的九连环”中可以看出九连还真的很难解,解开它真的需要智慧和勇气。同学们觉得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更智慧的人?
  生:认真听,仔细想……
  2.引导学生有序思考
  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认真听就能把别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让我们一起仔细想,认真倾听,自主实践,努力变得更智慧吧!
  师:(课件出示游戏的规则。)
  活动一:让学生尝试自主解开,挫折体验。
  师:同学们好像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既然做不成诸葛亮,那就停下來,让我们一起当个“臭皮匠”吧。老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现在能很容易摘下哪一环?是怎么做到的?
  生1:摘不下来。
  生2:第1环能很容易摘下来。(给其余同学示范)
  生3:我能一次性摘下前两环。(教师也可适当提示:能不能一次拿下两个环呢?)
  练习体验1、2环的解环技巧。(解1号环的方法——一只手端住柄把,另一只手将1号环从环柄上摘下穿过环柄中间。装回1号环的方法——将1号环穿过环柄中间旋转九十度挂在环柄上。)(1、2号环可以一块上、下。)
  师:解九连环的基本技巧只有这两个,我们这群“臭皮匠”在交流中就学会了,那么让我们一起尝试怎样解下3号环吧。
  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解下3号环的各种可能性。
  出示探究活动表格,请学生按提示要求组内操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得出结论:要想下3号环,2号环必须在柄上,1号环必须在柄下。
  下环数 是否可以 原因
  1、2号环在柄上,直接下3号环
  先下1、2号环,再下3号环
  先下1号环,再下3号环
  回忆解下3号环的步骤,归纳步骤——下1,下3,上1,下1、2。
  学生尝试装回前三环,装前教师给出“装环步骤和下环步骤相反”的提示。
  生口述装环步骤,师板书——上1、2,下1,上3,上1。
  学生根据板书尝试动手操作,练习,竞赛。
  3.引导学生思维推理延伸,探究规律
  师:请同学们思考要想解下第3环,谁必须在杆上?
  生:第2环。
  生:要想解下、装回3号环,2号环必须在环柄上,1号环必须在环柄下。
  生:要想解下、装回某个环,它前一环必须在环柄上,再往前其余各环必须在环柄下。
  师:我们已经解下前三环,你现在能把哪一环再拿下来?
  生:第5环。
  师:以此类推前五环都拿下来了,就能解第几环?
  师:1、3、5、7……这些环数有啥特点?
  生:奇数。
  师:也就是说,奇数环的解法是一样的。
  师:第5环拿下来了,可是第4环还在杆上。怎么拿下第4环呢?我们先把第5环装上,一起试试吧!一起思考怎么拿下第四环,先思考再说。   生:要先把3号环装上。
  师:咱要解环,你咋不解反而装呢?那不就倒退了吗?
  生:不装下不来啊,根据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要想解下第四环,它前面的第3环必须在杆上,第1、2两环必须都解下来。
  师:对,我们看似后退了,实则是为了更大的进步。以退为进是人生的另类智慧,加油!
  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上1、2,下1,上3,上1,下1、2,下4,
  活动三:合作探究解下4号环的步骤。
  师:要想解下、装回4号环,3号环必须在环柄上,1、2号环必须在环柄下,做到的同学来示范一下吧。
  师:下1、2,下4,上1、2,下1,下3,上1,下1、2。
  師:我们已经解下前四环,你现在能把哪一环再拿下来?
  生:第6环。
  师:以此类推前6环都拿下来了,就能解第几环?
  师:2、4、6……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生:偶数。
  师:也就是说,偶数环的解法是一样的。
  师:我们这节课掌握了九连环的基本解法,探究出了它的规律,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实践一下我们思考推理的对不对。
  活动四:运用所学,实践解环,练习解下前五环,如果你觉得很轻松可以继续解。
  4.思维延伸
  十连环、十六连环都可以按照这个规律来操作。2003年3月8日,王仲斌以3分57秒成功解出九连环,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19世纪的格罗斯经过运算,证明解开九连环共需要三百四十一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其他更为便捷的答案。解九连环不但难度大,而且操作相当复杂,即使是熟手,也需6-8分钟(目前最快纪录在3分钟左右)。十连环的话,需要682步,20到40分钟才能解开。假如做成三十三连环,即使你夜以继日,不吃不喝,一步不错,一世也解不开它,因为要走57亿步,约需180年才能解开。
  5.总结谈收获
  (1)你在玩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2)解九连环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以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力为目标,展开探究活动,层层深入,步步为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又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同时在学生的有序思维和创新理解中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同时,课堂以“探究-发现”为基本的思维训练模式,探究活动精心设计,层层递进。学生在探究中体会了“以退为进”的哲学精神,对益智器具承载的教育意义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不是在单纯地玩游戏,而是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启迪学生的智慧。
  三、结束语
  本节课收获很多,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整节课时间把握方面前紧后松,最后一次探究留给学生的时间紧张一些,只有部分学生探究出来了。还有,虽然学生对这节课兴趣很高,但在探讨时课堂纪律有点乱,今后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约束。
  【参考文献】
  [1]邓秀华.小学数学教学的措施浅谈[J].科学中国人,2015(35).
  [2]邢丽娜.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科学中国人,2017(20).
其他文献
【摘要】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写作成绩不佳将严重影响考试成绩,对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也十分不利。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生写作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教师应如何进行有效写作指导提出意见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写作;问题;措施  一、前言  写作是使用文字表达情感,反映客观现象,传承知识和信息的脑力劳动过程。与职业作家、专职写
【摘要】在我国应试教学实际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不论是课时安排、教材配备还是师资、体育器材配备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导致小学生的体育素质不健全,无法适应当前体育教学的要求。基于此,文章展开小学体育教学中整合素质拓展的策略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整合素质;拓展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全面锻炼身体,促进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由身体素质带动心理素质发展,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锻炼身体
分析了阶跃信号过渡时间参数对动态校准结果一系统频率响应函数的影响,得到了系统频率响应函数误差与过渡时间参数误差的关系,最后对典型的斜坡型负阶跃信号进行了分析.本文
【摘要】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的态度和责任”等核心素养,根本在于变革课堂教学模式,而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要从“教案的革命”(学历案)入手。如何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促进国家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即促进学历案中学习目标的落实,是提高学生学习力的重要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历案;建构;反思;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高中阶段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各个学科的学科核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语文教师要在教会学生教材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教师作为教学的执行者,其教学方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文章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为例,重点研究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语言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运用;语言  在新课改的实施下,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有了很大变化,教学重点也与以往大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