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的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改革。首先说明过程教学法的必备条件,然后给出其实施步骤,最后提供采用此教法产生的效果以及作者的反思。
[关键词]科技英语 翻译 过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222-02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是一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应运而生的民营高校。从建校初期就确定了为满足市场需求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向。在这种培养模式的大前提下,各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向学生传授实用的科技知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科技英语文体在词法、句法以及语篇方面的特点,通过典型科技资料的阅读和翻译,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翻译能力。
阅读的目的在于理解,理解的目的在于准确翻译。针对阅读理解,我们采取了“以科技英语文体特点为切入点、以内容为基础的教学法”;针对提高翻译能力,采取的是“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法”。本文专门论述此种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法的探索和实施过程。
一、以过程为导向的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法的必备条件
实践性、应用性和职业性奠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过程为导向的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法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途径之一。该教学法的着眼点不是将科技文献资料翻译的如何好,而是了解、熟悉并掌握整个翻译路径。因此,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语言水平的要求同样很高,另外还要有合适的教材。
(一)双师型的教师
华桥外国语学院经过了精心的建设和发展,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师具有多年的光、机、电文献资料翻译实践且从事科技英语翻译教学和研究数年,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教研能力,属于典型的双师人才。
(二)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
从实用性、应用性和代表性出发,我们筛选了21世纪发展空间大、市场需求广、就业机会多的光、机、电、算技术相结合的文献资料;遵循拓展性、实效性和难易适中性三个原则,确定了包括激光、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机器人、汽车夜视、污染物探测、医疗仪器等内容的教学资料并做了与之匹配的PPT;向学生传授科技知识、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科技英语翻译的原则及技巧。
二、以过程为导向的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法的实施
翻译课的传统教学往往从理论讲起,紧跟着是词汇、句子、段落、篇章的翻译,中间还会穿插语言学和翻译知识。根据华桥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科技英语翻译课的教学大纲,我们正在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一)译前的导入十分重要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翻译任务之前,要对相关专业知识做信息性的介绍,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发挥其想象力,使他们产生好奇心和获取知识的欲望。例如翻译发光二极管方面的英文资料时,借助PPT向学生说明LED光源的特点:(1)使用电压低,很安全,适用于公共场所;(2)功耗低,比同光效的白炽灯减少80%;(3)体积小,可制备成各种形状的器件且适合于易变的环境;(4)寿命长,能达到10万小时;(5)响应时间快;(6)对环境无污染;(7)价格低。鉴于LED的自身优势,目前主要应用于显示屏、交通信号灯、汽车用灯、照明。联想到长春人民大街两侧美化兼照明的小灯泡(LED), 还有购物中心和火车站的大显示屏,学生自然就会产生十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迷恋于知识的获取。
(二)提供必要的术语以保证翻译不偏向
学语言的学生初次接触科技知识会很蒙,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加之高中阶段知识的积累,逐渐会找到感觉。老师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术语或半术语,并给予适当的说明或解释,确保翻译时准确选择词义,不偏离语义。科技英语词汇包括:术语、半术语及非术语。一个术语只有一个词义,如:laser-激光,robot-机器人,hologram-全息图。但一个半术语在不同领域意思各不同,如:power-功率,电源,动力,电力,机能,乘方,焦强,倍率。可见词义的选择是翻译科技资料的一大困难。
(三)交代有关翻译资料内容的主线,以保持始终如一的兴趣和正确的思路
例如在翻译“日趋成熟的非球面加工技术”一文之前,老师让学生带着若干问题去做翻译,包括“传统的光学系统常使用哪种透镜?”“现代光学系统采用非球面透镜有何好处?”“磁流变精加工技术的优势?”这些问题恰恰就是该文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应该学习、了解并掌握的知识点。心里装着问题,就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
(四)在“工作坊”里合作完成翻译任务
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二课堂”不仅仅是一课堂的拓展,更是培养持续发展能力的极好平台。学生自由组合成4~5人的翻译小组,在二课堂的“工作坊”里自主学习,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翻译任务。然后,带着译文 进入一课堂。
(五)学生是译者,老师是评判者和指导者
在课堂上,各小组以表述形式给出译文;教师将发现的问题加以分析。例如学生翻译“太阳能电池制作工艺”一文时存在的问题:(1)半术语词义的误选。“cell”是一个半术语,词义很多,包括细胞、晶格、光电元件、电池、容器等,此处应选择“电池”词义。(2)对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句子的翻译难于摆脱句型的约束。例如:“PV cells made from an n-doped cadmium sulfide layer over a p-doped CdTe layer is a high-risk high-potential technology.”此句为主系表句型,学生给出的翻译修饰语过长,太啰嗦。其参考译文:薄膜光电池是在掺P 的碲化镉膜层上制备出掺n的硫化镉膜层,这项技术风险大,潜力也大。(3)名词化结构词组或句子的翻译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英语有一种少用动词的自然倾向,而汉语则有一种多用动词的固有习惯。由此可见,英语是“静态”的语言,而汉语则是“动态”的语言。同样现象也反映在科技英语中。由于汉语的负迁移影响,学生往往将英语名词化结构词组或句子翻译得十分别扭。例如:“Sawing of wafers results in loss of silicon as sawdust。”其参考译文:用线锯切割晶片,硅材会以锯削形式损失掉。(4)其他科技英语小知识处理不当。
三、教学效果与反思
采用以过程为导向的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法,学生进入的是与传统教学有着明显差异的教学课堂,双师型教师教学使学生逐渐学会并掌握科技英语翻译的思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完成若干份典型科技英语资料翻译之后,我们组织了“真枪实弹”的翻译,检查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水平。资料来源于实习平台—光机电信息刊物,学生翻译小组将其作为“项目”来完成,查找有关中文资料以熟悉内容,统一用词,分工合作,连贯语篇,润色语言,感悟整个翻译过程。迄今为止,已有近十篇的译文发表在光机电信息刊物上。
在教学法改革实践中,我们发现文科学生面对科技英语翻译存在着心理障碍,会产生为难情绪。因此,适当的心理疏导能克服不自信,明确科技英语与普通英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消除其神秘感,翻译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过程。“过程”教学法犹如倒着走路,先体验,后归纳,经过反复实践,逐渐形成翻译思路,以不变应万变。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身认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英汉翻译基础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黄峻峰.实用科技英语阅读[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的科技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科技英语 翻译 过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222-02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是一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应运而生的民营高校。从建校初期就确定了为满足市场需求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向。在这种培养模式的大前提下,各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向学生传授实用的科技知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科技英语文体在词法、句法以及语篇方面的特点,通过典型科技资料的阅读和翻译,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翻译能力。
阅读的目的在于理解,理解的目的在于准确翻译。针对阅读理解,我们采取了“以科技英语文体特点为切入点、以内容为基础的教学法”;针对提高翻译能力,采取的是“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法”。本文专门论述此种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法的探索和实施过程。
一、以过程为导向的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法的必备条件
实践性、应用性和职业性奠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过程为导向的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法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途径之一。该教学法的着眼点不是将科技文献资料翻译的如何好,而是了解、熟悉并掌握整个翻译路径。因此,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语言水平的要求同样很高,另外还要有合适的教材。
(一)双师型的教师
华桥外国语学院经过了精心的建设和发展,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师具有多年的光、机、电文献资料翻译实践且从事科技英语翻译教学和研究数年,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教研能力,属于典型的双师人才。
(二)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
从实用性、应用性和代表性出发,我们筛选了21世纪发展空间大、市场需求广、就业机会多的光、机、电、算技术相结合的文献资料;遵循拓展性、实效性和难易适中性三个原则,确定了包括激光、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机器人、汽车夜视、污染物探测、医疗仪器等内容的教学资料并做了与之匹配的PPT;向学生传授科技知识、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科技英语翻译的原则及技巧。
二、以过程为导向的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法的实施
翻译课的传统教学往往从理论讲起,紧跟着是词汇、句子、段落、篇章的翻译,中间还会穿插语言学和翻译知识。根据华桥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科技英语翻译课的教学大纲,我们正在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一)译前的导入十分重要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翻译任务之前,要对相关专业知识做信息性的介绍,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发挥其想象力,使他们产生好奇心和获取知识的欲望。例如翻译发光二极管方面的英文资料时,借助PPT向学生说明LED光源的特点:(1)使用电压低,很安全,适用于公共场所;(2)功耗低,比同光效的白炽灯减少80%;(3)体积小,可制备成各种形状的器件且适合于易变的环境;(4)寿命长,能达到10万小时;(5)响应时间快;(6)对环境无污染;(7)价格低。鉴于LED的自身优势,目前主要应用于显示屏、交通信号灯、汽车用灯、照明。联想到长春人民大街两侧美化兼照明的小灯泡(LED), 还有购物中心和火车站的大显示屏,学生自然就会产生十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迷恋于知识的获取。
(二)提供必要的术语以保证翻译不偏向
学语言的学生初次接触科技知识会很蒙,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加之高中阶段知识的积累,逐渐会找到感觉。老师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术语或半术语,并给予适当的说明或解释,确保翻译时准确选择词义,不偏离语义。科技英语词汇包括:术语、半术语及非术语。一个术语只有一个词义,如:laser-激光,robot-机器人,hologram-全息图。但一个半术语在不同领域意思各不同,如:power-功率,电源,动力,电力,机能,乘方,焦强,倍率。可见词义的选择是翻译科技资料的一大困难。
(三)交代有关翻译资料内容的主线,以保持始终如一的兴趣和正确的思路
例如在翻译“日趋成熟的非球面加工技术”一文之前,老师让学生带着若干问题去做翻译,包括“传统的光学系统常使用哪种透镜?”“现代光学系统采用非球面透镜有何好处?”“磁流变精加工技术的优势?”这些问题恰恰就是该文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应该学习、了解并掌握的知识点。心里装着问题,就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
(四)在“工作坊”里合作完成翻译任务
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二课堂”不仅仅是一课堂的拓展,更是培养持续发展能力的极好平台。学生自由组合成4~5人的翻译小组,在二课堂的“工作坊”里自主学习,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翻译任务。然后,带着译文 进入一课堂。
(五)学生是译者,老师是评判者和指导者
在课堂上,各小组以表述形式给出译文;教师将发现的问题加以分析。例如学生翻译“太阳能电池制作工艺”一文时存在的问题:(1)半术语词义的误选。“cell”是一个半术语,词义很多,包括细胞、晶格、光电元件、电池、容器等,此处应选择“电池”词义。(2)对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句子的翻译难于摆脱句型的约束。例如:“PV cells made from an n-doped cadmium sulfide layer over a p-doped CdTe layer is a high-risk high-potential technology.”此句为主系表句型,学生给出的翻译修饰语过长,太啰嗦。其参考译文:薄膜光电池是在掺P 的碲化镉膜层上制备出掺n的硫化镉膜层,这项技术风险大,潜力也大。(3)名词化结构词组或句子的翻译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英语有一种少用动词的自然倾向,而汉语则有一种多用动词的固有习惯。由此可见,英语是“静态”的语言,而汉语则是“动态”的语言。同样现象也反映在科技英语中。由于汉语的负迁移影响,学生往往将英语名词化结构词组或句子翻译得十分别扭。例如:“Sawing of wafers results in loss of silicon as sawdust。”其参考译文:用线锯切割晶片,硅材会以锯削形式损失掉。(4)其他科技英语小知识处理不当。
三、教学效果与反思
采用以过程为导向的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法,学生进入的是与传统教学有着明显差异的教学课堂,双师型教师教学使学生逐渐学会并掌握科技英语翻译的思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完成若干份典型科技英语资料翻译之后,我们组织了“真枪实弹”的翻译,检查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水平。资料来源于实习平台—光机电信息刊物,学生翻译小组将其作为“项目”来完成,查找有关中文资料以熟悉内容,统一用词,分工合作,连贯语篇,润色语言,感悟整个翻译过程。迄今为止,已有近十篇的译文发表在光机电信息刊物上。
在教学法改革实践中,我们发现文科学生面对科技英语翻译存在着心理障碍,会产生为难情绪。因此,适当的心理疏导能克服不自信,明确科技英语与普通英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消除其神秘感,翻译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过程。“过程”教学法犹如倒着走路,先体验,后归纳,经过反复实践,逐渐形成翻译思路,以不变应万变。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身认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英汉翻译基础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黄峻峰.实用科技英语阅读[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的科技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