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用“待字闺中”指女子未嫁?

来源 :党的生活(黑龙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minyi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女孩待嫁称做“待字闺中”,与中国古代人取名字的礼俗有关。现代人一般只有一个比较正规的大名作为社会交往中代表个人的符号。而在古代,人们取名字非常讲究:出生三个月后要由父亲为孩子取名,作为幼年时对他(她)的称呼;成年之后,还要在名之外取一个庄重、正规的别名——“字”。
  古代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又叫上头、上头礼,即改变幼年的发式,把头发盘起来,插上簪子,从此代表成年了,也要取“字”作为别名。这就是《礼记·曲礼上》所说的“女子许嫁,笄而字”。
  有了“字“就表示已经成年了,标志着到了嫁人的年龄,“字”就有了出嫁的意思。 (據《书摘》)
其他文献
2017年入秋,山河屯重點国有林管理局曙光林场职工侯绪东因突发大面积脑梗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全家人为了照料侯绪东,无暇顾及1.5公顷已经成熟、亟待收割的黄豆。林场党政领导闻讯,立即动员党员干部帮助侯家收割黄豆。经过一下午的紧张劳动,侯家的黄豆全部收获完毕。对此,侯家人非常感动。
现以驻青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借鉴大众传播学奠基人哈罗德·拉斯韦尔"5W"经典传播模式具体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隐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5W"要素(教
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爱国主义在动员和鼓舞全体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作用,成为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