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缝合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广州市正骨医院收治并取得完整随访的38例采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的巨大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无法取得随访、依从性差的患者,分析术前X线片、MRI检查,了解肩袖撕裂口大小、肩袖回缩程度、肌肉萎缩及脂肪浸润情况,应用SPSS 17. 0统计学软件配对t检验对术前与术后半年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分和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患者38例,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66±6)岁,所有患者均获半年以上的随访,随访时间(12±5)月。所有患者在关节镜下均发现有2条或以上的肌腱撕裂,关节镜下见15例患者冈上肌腱和冈下肌腱撕裂,8例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腱撕裂,10例冈上肌腱、冈下肌腱撕裂和肩胛下肌腱撕裂,5例冈上肌腱和肩胛下肌腱撕裂。术前VAS评分为(6. 7±1. 6)分,术后6月随访时为(2. 4±1. 7)分,术前与术后6月随访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 123,P <0. 01);术前UCLA评分为(7. 9±1. 2)分,术后6月随访时为(23. 4±5. 1)分,术前与术后6月随访的UCL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 979,P <0. 01);术后的UCLA、VAS评分均明显升高。术后半年MR检查结果,5例患者出现小型再撕裂,裂口均<3 cm,术后再撕裂患者与无再撕裂患者的VAS评分和UCLA肩关节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巨大肩袖撕裂取得较好的短期疗效,是1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