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荷马史诗》的讲述中看神人“二分”思想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eorwei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古希腊神话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原因之一是因为古希腊神话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本质特征。本文从《荷马史诗》中神人述说的分析得出古希腊神话中希腊人神灵信仰方面并非仅是神人“二同”,更为重要的是在述说神人“二分”的重要思想。
  关键词: 《荷马史诗》 古希腊神话 神人“同形同性” 神人“二分”
  
  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①这就是说:“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②马克思的论断切中肯綮地指出了古代神话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实质,古希腊神话传说也是这样。古希腊神话传说产生于古代希腊人史前文明发展的时期,反映了古代希腊人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条件下认识自然的努力,是他们借助想象力征服自然的产物。古希腊神话堪称人类各民族中最为系统、最为完整的神话。它是古代希腊人创造的伟大的文化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恩格斯誉为古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③古希腊神话或传说大多来源于古希腊文学,包括如《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赫西奥德的《神谱》,奥维德的《变形记》等经典作品,以及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的戏剧。在荷马史诗中对于奥林帕斯神系的描述方式一直以来都归于所谓“二同”,即神人“同形同性”论。通过神人同形同性的描述对神灵进行去神圣化、去英雄化,在这样的消解中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后世的人类中心主义从这里得到了支点。然而,正所谓古今异调,我们后人对于这样的消解有没有重新解读的可能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1.神人“同形同性”
  古希腊神话有自己明显独特的特点。它曾经经历过图腾时期,但后来逐渐拟人化,具有了丰富的形象。神明与凡人同形同性是古希腊神话最鲜明的特点。神明也像凡人一样具有丰富的情感,像凡人一样喜怒哀乐。这在《荷马史诗》的歌唱中得到很好的体现。《荷马史诗》讲述的是发生在距诗人生活的时代四五百年以前的故事。奥林匹亚山上的神灵有人的心理动机、思考和行动,亦有人的七情六欲,具备人的社群特点,沿用人的交际模式。
  特洛伊战争起因即有所体现:阿喀琉斯的父母举行了盛大的婚礼,邀请了所有的神,但是偏偏遗漏了不和女神厄里斯。厄里斯来到婚宴上留下了一个不和的金苹果,上面写着“给最美的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阿弗罗狄忒果然争吵起来,她们争执不休,为此来到天神宙斯那里。宙斯让她们去找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之子帕里斯评判。三位女神找到帕里斯,都许诺给他不同的好处。赫拉许诺让他成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诺他成为最伟大的英雄,阿弗罗狄忒则许诺他娶到最美丽的妻子。帕里斯将金苹果判给了阿弗罗狄忒。当帕里斯远游到希腊的斯巴达,见到国王美丽的妻子海伦时,他知道是爱神帮他实现愿望的时候了。在阿弗罗狄忒的帮助下,他将海伦带回特洛伊城。为了海伦,希腊人和特洛伊人展开了持续10年之久的战争。与此同时,奥林匹亚山上的神灵也分成了两派,各自为阵。在神的助佑下,希腊人获得了成功和胜利,最终攻下了特洛伊。
  《荷马史诗》中神有着和人一样的私心、狭隘、偏执。古希腊哲学家塞诺芬尼论述道:“荷马把人间认为是无耻丑行的一切都加在神灵身上:偷盗、奸淫、彼此欺诈。”神人是同形同性的。
  《伊利亚特》开篇第1卷571行至600行中唱道:
  为了安慰他的母亲,白臂神赫拉,
  著名的神匠赫菲斯托斯第一个开口:
  “如果你们为了凡人的小事
  争吵不休,以致引起战斗,
  这将是一场灾难。
  ……
  您心平气和地同他谈谈吧,
  他会马上恢复对我们的宽厚和荣誉。”
  ……
  说着,他跳了起来,把一只双重的酒杯,
  送入母亲的手中,说道:
  “忍耐吧,我的母亲,压制住你的烦恼。”
  ……
  他的劝言使白臂神赫拉眉开眼笑,
  含笑接过儿子手中的酒杯。
  赫菲斯托斯从调缸中舀出甜美的奈克塔耳,
  从左到右逐个斟满天神的酒杯,
  幸福的天神们看到他在宫廷中忙忙碌碌,
  个个忍不住地畅怀大笑。
  正当人间的战争进行的如火如荼时,奥林帕斯神山上最重要的两位——神王宙斯与神后赫拉也在“开战”,但是这场争吵很快被匠神赫菲斯托斯巧妙化解。
  《伊利亚特》第14卷中赫拉诱惑宙斯,使之坠入情网,其中唱道:
  乌云神宙斯立即答道:
  “赫拉,别那么匆忙,你改天再去吧,
  现在让我们躺下,尽情地寻欢作乐吧。
  任何一个女神或凡女,从未象现在这样,
  如此强烈地激起我的爱欲。
  ……
  赫拉,我同这所有的女子
  寻欢作乐,都不及今天,我对你的情欲冲动。”
  ……
  说罢,宙斯伸出双臂,紧紧抱住妻子。
  ……
  被睡眠和爱情驱使下的天父,抱着动人的妻子,
  安闲地沉睡在伽尔伽朗峰顶。
  ……
  神后赫拉不愿意丈夫宙斯为了前情人忒提斯去帮助特洛伊人。为了帮助几乎溃不成军的希腊联军,神后赫拉便将自己精心打扮,使用美人计和调虎离山计欺骗了多情的宙斯。
  又如《奥德赛》第八卷266行至366行中唱道:
  听罢,女神情意绵绵,引他走向睡床,
  他们刚躺上睡床,匠神赫菲斯托斯
  精制的巨大罗网从上落下,将他们罩住
  使他们手脚无法活动,无法起身,
  他们心中暗暗叫苦,可是毫无办法。
  ……
  护佑凡人的永生的天神们挤在卧房门的,
  看到里面的情景禁不住哈哈大笑,
  尤其是看到赫菲斯托斯的罗网。
  一位天神对身旁的一位这样说道:
  “这真叫恶有恶报,可笑!脚快的
  反而被腿慢的抓住。
  ……
  听罢,赫耳墨斯这样答道:
  “远射神阿波罗,高贵的宙斯之子。
  如果我真的可以睡在阿弗罗狄忒身边,
  那么即使被比这牢固三倍的罗网罩住我!
  被所有天神观望,我也心甘情愿!”
  匠神用计将正在偷情的妻子美丽的阿弗罗狄忒和战神阿瑞斯罩在网上,奥林匹亚众神前来观看。匠神捉奸场面的描述着实让人忍俊不禁。在神灵之间这样一出出的闹剧和喜剧中使得两部史诗的调性变得丰富起来。
  通过以上所述,在两篇史诗中,荷马是在唱说神灵交给的诗篇的同时,愉悦凡人的心怀。荷马及其一批行吟诗人唱出美文来愉悦听众,使他们有持续的热情来聆听并为之神迷。两篇史诗的题材即战争和历险都充满紧张感,是凶险、血腥甚至是惨烈的,但是我们从中能够读出盎然的生趣来。
  2.神人“二分”
  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尤其是一部距今过于遥远的作品——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受到自己所处的政治环境、历史文化、价值理念、道德风俗、生活方式等前置判断因素不自觉的影响,因此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有意地淡化甚至忽略某些东西,或者强调某些东西。神是人创造出来的,是人想象的产物。古希腊神与凡人的主要区别是神强大,具有超凡的力量,凡人不可企及;神生命长久,常生不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神是不死的“凡人”。这是古希腊人按照自身创造了神的结果,这些神与人相区别的方面正是自然力固有的本质特征的反映。那么荷马真的只是在唱“二同”吗?事实上荷马在唱“二同”的时候反复唱着“不同”。荷马唱得非常清楚,我们却把它忽略了。
  荷马不止一次地唱到神与人从来就不是一个族类,神不能越雷池一步,即使是宙斯也不能。
  《伊利亚特》第16卷唱道:
  牛眼的赫拉这样答道:
  “可畏的克罗诺斯之子,你在说些什么呀?
  如果一个凡人命中注定要死去,
  难道你想挽救他,让他不会死吗?
  你尽管做吧,
  不过,其他天神绝不会同意。
  另外,还有一点请你三思:
  如果你从激烈的战场上救回萨尔佩冬,让他回家,
  那么其他天神也有理由挽救在激斗中的自己的儿子,
  若你阻止,他们就会非常仇恨你。
  不光只有你的儿子在普里阿摩斯的都城下参战!”
  神族有自成一套的不越雷池的定律。因为死是凡人的定理,宙斯不能违反神的意志而去救自己的凡人儿子,结果洒下铺地的泪水。
  《伊利亚特》第5卷中太阳神阿波罗救爱神之子时诗人唱道:
  远射神阿波罗发出愤怒的吼声:
  “提丢斯之子,莫要痴心妄想,乖乖地退回去,
  不要试图与天神争个高下。
  天神永生不灭,而凡人双脚离不开大地!”
  神和人从来不是一个族类。人是有限的,必死的,人是微贱的,凡人的脚跟离不开泥土。
  除了必死和微贱,人生也充满了苦难。宙斯悲叹道:“不幸的凡人,一切生聚和爬行在地面上的生灵中,凡人是最多灾多难的。”不幸的人类、卑微的人类、有限的人类、必死的人类——这就是荷马对照神灵生活状态,提示我们人类是一个什么样的性状和生存境遇。
  在《荷马史诗》中最聪明的俄底修斯也充分领会了人的宿命,他的叹息呼应了宙斯:“在大地哺育的生灵中,所有行走在地面的族类里,人是最孱弱的一类。”这是俄底修斯的人生体悟。荷马还用“幸福的神”和“不幸的人”来区别神和人。在《荷马史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荷马在唱着“二同”的时候强调了“不同”。
  荷马还唱道:“人的生命有限,智慧也是有限的。”神和人判然有别,以人的理性和智慧去把握猜测神的意志是猜不透的。因为神灵高深莫测。但敬信是人的宿命,《荷马史诗》的唱诗无碍于对神灵的信仰。
  3.结语
  以人为神的形象,以人的精神承认为神,这是古希腊有别于其它民族发端文化中心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通过对神人同形同性的重辩,对神的定性和人的定性这两个不同族类的判断,凸显了古希腊人深厚的神灵信仰,这是古希腊人重要的价值观。随着古希腊神话的形成,形成了最初的希腊人本主义观念,它成为整个希腊文明的灵魂,乃至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我们在承认神人“二同”的同时,不应忽视神人的“二分”。
  
  注释:
  ①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VOL 2:113.
  ③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VOL 4:22.
  
  参考文献:
  [1]陈中梅.神圣的荷马:荷马史诗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王焕生译.荷马史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3]王佐良主编.欧洲文化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4]吴家荣主编.比较文学新编[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5]叶胜年.西方文化史鉴[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 邢昉作为“布衣诗人第一”在高淳明清时期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本文主要从诗人的家世生平和文学成就方面,结合诗人的家学渊源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综合运用选本比较、数据统计以及交游考述的方法对诗人进行深入考察。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考察和梳理,本文试图对邢昉的研究提供系统化的认识。  关键词: 邢昉 石臼 唐风定 竟陵  邢昉(1590年—1653年),字孟贞,一字石湖。因住家距石臼湖较近,故自
摘 要: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中心话题之一。在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概念形式到实践都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新一轮国家基础课程改革又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和契机,使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本文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思考,如使用计算机后是否就不需要传统媒体的加入、计算机在网络课中应处
针对电子商务领域中移动Agent存在的各种风险,提出了PKI体系下的匿名移动Agent安全机制。并对PKI的局限性,根据MH完整性保护方案进行改进,从而实现了移动Agent的匿名性、完整性
卫生监督所能否廉政执法,不仅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主管部门监管的首要工作内容,更是基层一线监督执法人员的行为准则.我区卫生监督所在自律、责任、制度上下真功夫,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