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美学对中国民族风格设计的启示

来源 :中国包装工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p_c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禅宗美学思想蕴含尊重人性、尊重自然,反对浮夸,注重内在本质的特性,是处在盲目阶段的中国设计所欠缺的。本文运用禅宗美学思想的经验结合中国现阶段的设计现状,从禅宗的“顿悟”、“空寂”美学观和禅宗“境界”观三个方面,就如何形成中国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进行探讨和研究,为中国设计的民族化和风格化提供可用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禅宗 美学思想 中国设计 民族化
  中图分类号:TP212 文献标识码:A
  1 中国设计现状
  近年来,我国对禅宗美学的研究不断升温,如张节末的《禅宗美学》、徐光兴的《心理禅——东方人的心理疗法》以及吴言生的《禅宗哲学象征》等专著揭示了禅的感性经验与其背后的哲学思辨、价值体系和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对于现代设计,王受之的《世界现代设计史》研究较为全面,我国学者在禅宗美学和现代设计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将两者相结合的研究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
  中国设计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把我国古代装饰符号或纹样直接拿来运用到现代设计中;二是将符合其他国家人文、历史、文化的新设计样式直接拿来运用;三是巧妙地将传统经典与国外先进的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相融合。其中前两类居多,他们盲目追求风格,如欧式、和式、中式,而没有深入地研究风格产生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搞形式主义,简单地认为欧式就是竖几根罗巴柱,和式就是榻榻米和纸拉门,中式就是剪纸、窗花、中国红,所谓的设计理念更是子虚乌有。这种设计现状与曾经极度繁荣的文化大国极不相称,设计师只看到了中国文化的表面,而没有深层挖掘其中的本质与内涵,盲目追欧美、追日韩,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何设计出既有中国民族风格又能满足现代人审美需求,同时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作品,重新塑造中国设计和中国风格,成为目前中国设计师亟待解决的问题[1-3]。
  禅在魏晋时期进入到中国的文化系统。它不设言句,不立文字,但它的意念、思想“可以反拨当代设计过于直接张扬、浮躁凌厉的弊病,使蹈虚凌空的设计回到‘当下即是’的平常心,把一切平常景物都看做悟的道场,将自我化入万物,以不染不离、超然即世的态度感悟人生世相。”《坛经》云:“净心,则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虚空者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善人恶人,恶法善法,尽在空中,世人心空,亦复如是。”唯有以一颗经过净化的排除世俗欲望的心境,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观照,方能体悟到宇宙万物的内在体质和生命律动,从而到达审美境界。[4]
  我们从禅宗的“顿悟”、“空寂”美学观和禅宗的“境界”观三个方面学习运用禅宗美学思想的经验,结合中国现阶段的设计现状,就如何形成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设计风格进行探讨。
  2 禅宗的“顿悟”与设计的灵感显现
  “顿悟”是禅宗的一种修行方法。《坛经》云:“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一刹那间妄念俱灭”,顿悟是指思维在瞬间的改变和飞跃。顿悟有着“顿”与“悟”的双重境界,是顿渐并兼,犹如《楞严经》上所说的:“理须顿悟,乘悟并销,事资渐修,因次第尽”。由此可以看出,“顿悟”是指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之后,通过日常中的某一件小事,触类旁通,体会到事情“原来如此”,要有严谨的渐悟修行过程[5]。
  这种“顿悟”与设计的灵感来源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设计从思考到灵感的闪现可以看做是禅宗从众生到成佛的转化过程,除却努力与思考的前提外,都需要“顿悟”思维的推动。
  设计是一门特殊的学科,设计师不仅需要有大量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更需要有对先进思想、先进理念与先进科技敏锐的洞察与接受能力,通俗一点就是日常所说的设计“天分”。设计的灵魂是设计创意,创意的出现不是靠经年累月的公式计算或冥思苦想,创意可能会在不经意的瞬间,受到一件小事或者一个不相干的物件的启发,在偶然的瞬间迸发出来。对于设计创意,直觉与感性的影响要大过理性的推理,灵感的闪现具有突然性,稍纵即逝,也就是“顿”之后,“悟”的瞬间。这种思维经过外界点拨的突变,对应了禅宗顿悟的“棒喝”法则。
  若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就是设计师在对某些问题进行长期的艰苦思考之后,这些问题和思考的心得会按照一种我们所不知道或不了解的方式进行一种内在的加工和重构,然后在受到环境和生活中某些特殊现象的刺激下发生“顿悟”。可以说“顿悟”就是设计灵感在潜意识中经过长期思考之后孕育成熟,并同潜意识沟通后的瞬间表现。禅宗开悟的过程与设计创意的形成过程有诸多相似的地方,因此将禅宗“顿悟”法则的思维方式运用到设计中,对设计的发展必然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3 禅宗“空寂”美学观
  3.1用简约代替复杂
  不同历史时期的设计有着不同的风格,现代社会物质极度丰富,人们既享受着辛勤劳动带来的视觉盛宴,又要承受着各方面压力,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简单、自然的生活,对于设计也是追求一目了然,简约不只是简单,而是要有内涵的简洁[6]。“空寂”是以“贫困”作为本质构成在这一事实上构成“雅致”的设计,即质朴的格调。
  中国艺术形式中简洁的代表非中国画莫属,国画中的“留白”使得画面中虚实相生,呈现出一种特殊的中国“含蓄”之美和“大象无形”的“空灵”境界。六祖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是一种“空寂”美。如著名的“鲁宾之杯”,两边深色的人脸侧面即是“有”,而中间的白色空间是“无”,因为“有”而构成的“无”恰恰是一个新的“有”。这是“有”与“无”构成的“空寂”美。这样有无对比构成的形式美,简单大方却又充满内涵,是简约设计的典型代表。
  3.2 用自然代替人造
  禅宗倡导“平常心即道”,所谓“平常心”就是“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江西大寂道一禅师语》),也就是追求一种任性逍遥、随缘放旷、自然适意的自然境界。引用到设计中也就是设计师要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顺应材料的特性,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吸取养分的同时,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另外,在产品设计上设计师应从消费者角度考虑,着重于产品必不可少的功能性。设计为生活设计,商家不应为了利益而一味的在功能与材料上炒作,附加不必要的功能。而真正的设计应该是尽可能少的减法设计,因此设计师不仅应该设计为生活带来方便产品,更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设计所带来的二次危害,多使用竹、木、石料等自然材料,避免使用高能耗、高污染制造出的所谓的新材料[7][8]。设计师只追求富贵华丽,而与生态环境脱节,违背了中国古代“顺其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比如很多设计师提倡的极少主义设计,即是推崇“回归自然”,认为在设计中只有与自然相结合,才能让人类在现在快节奏、高科技的社会环境中获得心理的平衡。事实上这正是东方的朴素自然观与西方现代设计理论的完美结合。现代设计只有更加立足于现实,巧用自然材料特有的属性,面对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不矫揉造作,不为商家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才能设计出真正满足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的产品,也为“中国设计”做出应有的贡献。
  4 禅宗的“境界”观
  禅宗通过对山与水的辨析表述了禅修达到的三种不同的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可见禅的顿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设计也是。首先,从设计的发展过程来看,设计风格的出现就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例如,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盛行维多利亚之风,一方面追求自然纹样以及哥特式风格,追求高质量产品;另一方面复兴手工艺传统,反对装饰与矫揉造作。新艺术运动时期否定了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对手工艺传统的复兴,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完全走向自然风格,甚至强调自然中不存在任何直线,没有完全的平面。而后来出现的装饰艺术运动又批判机械美,倡导华丽的装饰和完全的手工艺。
  现代主义设计则以“功能决定形式”、“少即是多”为设计理念,认为“无用的装饰就是犯罪”。近几年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推崇情感,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作用,出现了浪漫主义、波普艺术等风格。设计风格的发展既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又否定前人的不足之处,不同风格的继承发展不断将设计推向新的高度。其次,从设计作品的衡量标准来看,设计也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设计从最初满足功能的需求,到满足审美需求,再到满足情感需求的发展过程,正是设计作品衡量标准的自我否定与发展过程[9][10]。设计师在设计风格与作品衡量标准的双重发展中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设计与体悟能力,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与消费者精神需要的诉求。正如迦叶洞悉了佛祖的心意一样,设计师也应该深刻体会消费者的内心诉求,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禅宗指出修行者只有克服了对物质利益的贪念和对空净禅定以及菩提涅槃等佛法的盲目执着,才能真正达到最高境界。设计师也是同样的道理,保持设计的单纯性,不能只为了满足商家的利益而设计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产品;同时也应该遵守职业道德,以不违背自然规律,不破坏生态环境为设计前提。
  禅宗主张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体会深刻的道理。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佛典》)”
  现代设计也应该通过设计本身而不是靠文字解释就能让读者领悟设计的内涵[11],比如海报招贴设计中,橄榄枝和鸽子代表了和平就成为世界通用的设计语言。设计作为一种无国界艺术语言,需要用抽象比喻的表达方式,让世界人引起共鸣。也就是设计语言之外的自我表达。所以,设计应当有学习禅宗平易近人、追求自然的修行方式,通过有效地运用设计的艺术语言进行自我表达,让产品成为人人都可以使用的、好用的、实用的设计。
  结语
  通过分析禅宗美学思想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发现禅宗思想注重内在与本质、注重顺其自然与生态和谐的美学特性对现代设计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事实上中华民族文化兼容并包,注重和合,即“和合”文化。一是“天人合一”,二是“中庸之道”,强调对待任何事物关系都要把握一个“度”,在“度”之内才能避免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既吸收国外精华,又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与中国文化相融合,既尊重自然,又能坚守“中庸”之道的精神存在,才有了辉煌的华夏文明。
  因此,作为中国设计师应该深入学习禅宗思想的精髓,挖掘其内涵,为设计服务。同时也要合理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设计理念与设计发展的成功经验,在保证生态和谐与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为我国现代设计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张节末.禅宗美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78.
  [3]刘媛媛,吴萍.谈禅宗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J].山东文学,2009.年第8期.
  [4]南怀瑾.禅宗与道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5]金昕.论禅宗美学与现代设计追求的境界[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8,
  [6]李晓艳.实以形见,虚以思进——浅谈中国传统“虚实”观念与室内设计[J].南京艺术学院报,2004.2.
  [7]刘亦文,胡宗义.中国低碳包装发展机制与体系研究[J].包装工程,2012,33(7):140-145.
  [8]李康乐.可持续发展观视野下的现代包装设计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0.
  [9]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40-55.
  [10]赵江洪.设计心理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5-63.
  [11]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
其他文献
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对酚醛树脂(PF)进行改性,并以膨胀石墨为第一导电填料,用模压成型法制备了新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膨胀石墨/PF-PVB复合材料双极板.研究了PVB与PF质
大的就是美好的一连串的收购事件以及一系列新印刷机的推出表明,宽幅喷墨印刷市场正在迅速成熟。这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在Ipex2006上我们有望看到哪些新发展?就在喷墨印刷机
包装印刷是纸制品加工工业中持续增长的一部分。包装领域增长最大的一部分是在标签和窄幅卷筒印刷领域,如收缩套标。为了满足参观者预期的高度兴趣,Ipex2006已经宣布在展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