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LCD一种绿Mura机理分析和改善

来源 :液晶与显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_ex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色斑不良(Mura)是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常见的显示缺陷,严重影响产品品质。色斑不良表现形式多样,原因也各不相同。本文针对8.5世代线发生于81.28 cm(32 in)产品上的一种固定位置发绿条状Mura,通过实物解析、设备排查和不同工艺条件试验,对不良机理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81.28 cm(32 in)产品彩膜绿像素使用的G-1型光刻胶受光照后性质发生变化是导致该不良的直接原因。进一步确认不良的根本原因为G-1型光刻胶中颜料分子锌酞菁化合物在600~700 nm光波处存在吸收峰,被光照后吸收光子
其他文献
具有宽带反射特性的胆甾相液晶在众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拓展调控反射带隙的方法,实现在所需波谱范围内的带隙调控,本文通过添加紫外吸收染料,制备了一种聚合物网络梯度分布的新型聚合物稳定胆甾相液晶器件。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网络的梯度分布使液晶盒上下表面附近的聚合物网络弹性产生了显著的差异,因此,其电诱导的反射带隙拓宽可以改变直流电场的方向进行调谐。当液晶盒厚度为40μm,染料浓度为1.2%的PSCLC,在施加12 V的直流电场时,面向光源为正极时的反射带隙位于570~778 nm,改变电场方向后,反射带隙
为快速解决大尺寸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产品中的高温竖向串扰(V-CT)不良,本文研究了漏电流与V-CT现象间的定量关系,用以指导TFT特性相关工艺的调整。首先,基于V-CT电压梯度曲线及TFT开关实际工作状态下的漏电流,建立了一种定量表征漏电流的大小和V-CT严重程度间关系的测试方法。然后,应用此方法对客户端评测画面(CT-SEC)下发生的高温V-CT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V-CT电压梯度曲线可以较好地匹配总体漏电流Ioff_total渐变规律。高温初始及长期信赖性评价条件下,V-CT不良
以一年生蒙古黄芪种苗为材料,在盐碱地探究二年生蒙古黄芪根系产量和药效成分对不同肥料(海藻酸水溶肥、腐殖酸水溶肥、微生物菌剂生物肥、复合肥和有机肥)的响应以及其光合生理机制,为盐碱地蒙古黄芪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在盐碱地,微生物菌剂生物肥的施用对蒙古黄芪的抗逆性、光合作用效率、生长特性、根系产量及质量均无显著性影响;复合肥的施用显著促进了蒙古黄芪地上部分的生长,但对根系产量无显著影响,反而显著降低了其抗逆性、光合作用效率和药效成分;海藻酸水溶肥、腐殖酸水溶肥和有机肥的施用均显著提高了蒙古黄芪抗逆性、
为了指导科技立项、研发资源投入和综合管理评价,对主要显示技术方向的演进趋势进行研判。基于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趋势,对新型显示主要技术系统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进行判断,利用专利数量与时间的关系挖掘研发资源投入与其生命周期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液晶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系统分别处于成熟期和成长期,电子纸和激光显示处于过渡期,量子点和微发光二极管处于婴儿期。专利数量多,预示着研发投入大,技术系统的市场生命周期长。技术系统成熟度越低,研发成果的发明级别越高。基础研究投入应侧重于婴儿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应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