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乐中教学,感受数学的美丽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puqi4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239-01
  教学格言:做孩子喜欢的老师,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去感受数学的美丽。努力以自己的教学美,开启学生学习的乐与思。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
  为此,我在数学教学尝试采用快乐教学法。
  我们常常会发现,即使你觉得平时再“笨”的学生,只要一到玩游戏,或听好听的故事时,他也会玩得十分高兴。这说明每个人的骨子里多多少少都有快乐的因子,只不过有些人比较显性,有些人比较隐性而已。教学中教师如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对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我在数学课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教学资源要有趣味性。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
  2.改变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小学生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1.练习时,让学生把书本中出现的人物当作自己。因为这样一来学生会觉得好像这道题目更贴近自己,感觉更亲切。
  2.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教师在教学中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3.利用学生好动及好胜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数学游戏、竞赛抢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三、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只看结果,应该是重过程,轻结果的。
  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措施是这样的:
  1.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经常表扬。不论谁在学习上有优点,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点点,我都不吝表扬。比如一个学生的字进步了,口算速度快了,多举手了,或解题的方法新颖,我都会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
  2.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幼,往往对物质奖励更喜爱。我就常常制作些头饰胸饰送给他们,以表对他们学习的肯定。
  3.把个人荣誉和集体挂钩,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每个小组的组员表现好就得一面小红旗。学生很喜欢这种奖励措施,谁都想让自己的小组得到更多的小红旗。
  我们可以感受到沉闷、机械化的数学课堂就犹如一潭死水,缺乏生机。而如果课堂上能够能适当添加上“趣味”这调味剂,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总之,“快乐教学”是当代教育界正在深入探讨的课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快乐教学”必将代替传统的那种枯燥、单板的教学模式,苦学、乐学、会学,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231-01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城郊小学,我班85%左右的生源都是外来打工人员的子女,他们的父母平时都忙于生计,基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对他们进行管教,因此学生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行为习惯都比较差。当代是信息社会,社会竞争也异常激烈,然而学生的自主能力却很差,自我学习的意识也很薄弱,这些对于他们的发展都是非常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题目:① ■A=■B=■C(A、B、C均不为0),比较A、B、C的大小。②在■﹤a﹤■中,a的值有多少个?对于这些类型的题目,学生看了都很头痛,无从着手,很难正确地解答。究其何故,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其解题的方法,明白其算理。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其解决的办法,轻松愉快地完成这种类型的题目,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