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材及课堂中融入中国元素的对策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4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将中国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材及课堂一直是编者和教师的编写与教学目标之一。本研究在对大学英语教材和课堂的分析基础上提出,甄选涉及中国元素的英语原版语言材料、补充当前缺少的中国元素类别、创新练习题题型以及加强涵盖的中国元素与其所处单元主题的关联度,这四个对策可以被融入编者和教师的具体计划中,真正创设跨文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国元素;对策;英语教材
  【作者简介】 王天睿(2000.10-),女,汉族,北京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本科生。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111415061)。
  教育部于2014年3月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其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是此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内容,表明中华文化应蕴含在教材之中并达到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目的。教育部在2019年12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中指出“高校教材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指明教材中应融入中国元素,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并传播中国文化。而英语教材和课堂分别是承载中国优秀元素的载体和场所,将中国元素纳入英语教材和课堂能够使学生加强本民族文化自觉,并在与国际友人沟通的情境中自如地用英语来介绍中国元素,从而实现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英语教材编写与课堂活动的目标。
  然而,有些研究发现,目前部分英语教材和课堂中出现“英语国家文化主导,中国文化不足或边缘化”等情况。本研究在对于大学英语教材与课堂的分析基础上提出有关大学英语教材与课堂融入中国元素的对策,以期能满足学生新时代跨文化的交际需求。
  一、遴选包含中国元素的英文材料,提升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英语表达力
  在对十套本科国家级规划大学英语教材的研究中,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英美国家的语篇占比最高为81.2%,中国语篇在某类教材中最高占到7.3%,且有两部教材占到0%,可见,中国文化在英语教材中呈现出边缘化的局面。因此,编者可以甄选一些阐释中国文化的英语材料来替代原有的课文,或者教师找寻一些英语母语者所著述的涉及与教材主题相关的中国要素的作品片段来作为课堂补充材料,以此来实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传播中国文化的课程目的。例如,教师可以精选英国汉学家庄士敦所作Twilight in the Forbidden City(《紫禁城的黄昏》)中的内容,“这本书记叙了清廷在结束了长达二百多年统治之后的黄昏时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相应片段,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有关中国的政治事件、宫廷人物、传统建筑等中国元素的英文表达。
  Road to Heaven:Encounters With Chinese Hermits(《空谷幽兰——寻访现代中国隐士》)也是适用于教学的原版材料,这本书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借助大量中国文化典籍和诗句典故而展现终南山隐士及隐逸文化的著作。通过阅读其中精选片段,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中国传统经典文学、传统历史事件、隐逸文化等中国元素,并且加強目的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作者在中国通过亲身访问而探求隐士的理想生活状态及发展过程,真切体现了作者对我国文化的赞扬与敬意。学习这本书的内容能培育学生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使命感,即肩负传扬中华文化的担当。
  使用以上两种原版材料,可以使学生学习地道的英文表达方式,避免了中式表达的文本对学生交流起负迁移作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诸如此类的原版材料,能够帮助学生丰富母语知识结构并据此深切体悟相应课文的主旨深意,故在课堂上形成微妙比例的中外要素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在新时代全球化背景下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
  二、完善教材内容,增加中国元素种类
  部分中国要素涉及较少,所以编者可在课本中增添相应要素,比如补充中国革命文化的内容。教材需“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法治意识和国家安全、民族团结以及生态文明教育”,可见,中国革命教育也是课本中应体现的文化要素之一。编者可在教材中补充有关中国革命文化的语言材料来加深学生关于该领域的认知。例如,编者可以选取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著作Red Star Over China(《红星照耀中国》)的片段来当作课文文本,该著作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策略、生活等,可以填补一些英文教材中有关革命文化的空白,并激发学生在跨文化场景中传播中国革命文化的热情与动力。
  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也是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之一。编者和教师可以分别将一些我国的重要法治原则与法律条文的经典翻译版本融入教材和课堂中,学生通过学习中西双方法律来感知文化差异,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培育用中国法律思维解决各种事情以及将我国法律概念传扬给更多国际友人的能力,以提升跨文化交际水平。
  三、改进融入中国文化的练习和活动方式,增强其多样性与趣味性
  教育部于2020年6月指出,要创新教学模式,即通过改进教学过程来激发学生兴趣并思考教学内容。创新练习形式并编纂新型试题,如增添辩论、情景表演等,有利于唤醒学生文化意识,进而增强学生想向外输出中国文化的意愿。例如,教育是某套英语课本中蕴含的主题,编者可以在课后题中设置辩论的环节,要求学生对于中国现行高考制度是否需要再次改革进行争辩讨论,在答辩论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强对中国教育现状的认识与反思,同时这也是中国学生向国外介绍中国教育改革的跨文化场景的模拟,不仅提高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英语交际能力,还兼顾了实用性与趣味性的设计目标。
  “文化观念类隐性文化内容,则需要引导学生去分析和体验。”一些教材中蕴含中国价值观和重要生活问题的元素应以一些学生亲身体验的活动为依托,在实践中加深学生的文化认同并促进目的语的学习。例如,疫情反映出的生态文明问题、文化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刻板印象问题以及麦当劳化过程注重效率而忽视人文关怀的问题等等,学生可以通过调研、实地走访等形式来强化对于当今中国社会问题的思考,反思中国文化,并最终呈现英文研究报告,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
  四、推进教材的重新编写,加强练习中的中国元素与单元主题的关联性
  中国文化在某些英语教材中的体系构建较为欠缺,元素之间联系较少,均被零散地分布在各个章节,欠缺清晰的逻辑思路将其编排组织,故很多教材中的中国元素未能体现单元主题的问题亟待解决。编者可将练习中涉及的大部分元素都改成和单元主题相关的内容,以此来加强中国元素与教材的内在逻辑性,便于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与记忆每一单元所含特定类型的中国元素内容以及英文表达,缓解“中国文化失语症”。例如,死亡是某套教材中涉及的话题,在学生预习完文章对小说内容和死刑的废除产生疑问的时候,编者可以在练习中的预习部分设置一道题,引用鲁迅先生所作《阿Q正传》在最后一章描写阿Q被处以枪毙的场景的英译版,引领学生思考死刑的意义以便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涵。这道题涵盖的中国元素不仅和单元主题相契,而且用中国小说片段还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进言之,书中元素与主题切合使学生易于掌握体系化的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并进行流利输出。
  五、结语
  在中华优秀文化逐步融入世界的时代背景与中国元素纳入教材与课堂的教材编写与课程思政的指导要求下,在英语教材和课堂中融入中国元素有其深远的意义。本研究探索并提出,将中国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材和课堂的对策,以期有助于英语教材与课堂在补充与改进中国元素的种类、数量和呈现方式等方面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切实提高用英语流利表达中国文化内容和在跨文化场合下交际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宝仙.新时代英语教材的文化使命及其实现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0(9):102-107.
  [2]刘艳红,Lawrence Jun Zhang,Stephen May.基于国家级规划大学英语教材语料库的教材文化研究[J].外语界,2015(6):85-93.
  [3]杜雅端.“洋帝师”与紫禁城——庄士敦《紫禁城的黄昏》宫廷叙事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20.
  [4]谭洁.寻隐者的文化之旅——评《空谷幽兰——寻访现代中国隐士》[J].世界宗教文化,2004(4):61.
  [5]徐若梦.浅议我国英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失语”与传承[J].出版广角,2016(1):79-8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持续进步,高中教育已经逐渐变成目前我们国家十分重视的对象之一。在英语教学之中,阅读一直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对学生的综合水平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为此,教师理应提高重视程度,改进教学方案,促使学生们可以有效融入到课堂之中,提升教学质量。本篇文章将阐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探讨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于具体改进的方法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见解。  【关键词】学科;
【摘要】英语科组是以英语教师为核心的教学研究单位,其职责是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教研活动,用科研促教研,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师们的业务水平和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英语科组整体的能力水平,创建思想先进的教师团队,从而对英语科组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英语科组;建设;提高;教研  【作者简介】黄小玉,罗定市榃滨中学。  一、英语科组存在问题与现状分析 
【摘要】语言是文化与知识的结晶,也体现着人的思维方式。在学习外语这门学科时,要对英国国家的思维习惯与文化进行了解和认识。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老师关注提升学生英语技能、知识能力的同时,还有对学生的文化品格、情感价值以及学习态度等进行培养,最终全面推动学生发展。本文以高考试题分析为切入点,对培养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高考试题;分析;高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作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内容中,词汇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必须充分地重视词汇教学过程的高效化,让学生可以在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词汇水平,进而为学生的高效英语学习进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本文从充分利用生活素材来有效丰富学生词汇储备量、借助情境展开教学来增强学生词汇理解能力以及利用游戏辅助教学来提升课堂趣味性这几个方面,简单阐述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展开高效词汇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
【摘要】赏识教育作为一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全新教育策略,需教师客观观察学生的闪光点来切入激励评价,让学生及时把握学习优势,如此,便能够较为直接、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为了延续这种积极情绪而实现自主学习。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赏识教育实现有效教学,改善师生互动状况。本文将从赏识学生的英语能力、赏识学生的学习行为、赏识学生的优良品质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全面实施赏识教育。  【
【摘要】当今世界教育科技文化水平迅速发展,英语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的通用语言,英语教学任务重大。我国的地方高校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过程中,课程讲授主要由本校教师和国外学校教师协同合作,外文课堂给国内学生带来了一定挑战。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指的是学术英语。其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的综合语言能力,包括课堂讨论发言能力、学术阅读能力、学术写作能力等技能。
【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是新课改明确提出的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英语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学生大部分运用英语的时间都集中在课堂上,很少有机会利用英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不够浓厚。游戏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天性,如果能将英语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学生一边游戏一边学习,势必能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方法;策略  【作者简
【摘要】本文是對美国小说家伊丽莎白.吉尔伯特所著自传性小说《一辈子做女孩》的管中窥豹。基于本文作者个人的阅读体验,文章将该书可能为读者带来的益处分为三个方面进行讨论:文化方面、精神方面、心理方面。通过具体引文以及个人阅读感悟,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吸引更多读者去看这本书,去吸收有益于他们生命成长的养料。  【关键词】《美食祈祷和恋爱》;伊丽莎白吉尔伯特;文化;精神;心理  【Abstract】This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核心素养逐渐成了老师教学的主要方向和主要目标。对于初中英语课程来说,阅读教学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当前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简要分析如何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开展高效的英语阅读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教育;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之一,随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在行业英语教学中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为当前行业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视角下结合行业英语方向,分析对旅游产业的调查和访谈数据,解读国家政策对于旅游行业英语能力需求的影响,以探究高等职业教育中旅游行业英语教学存在的困境和亟待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旅游;行业英语;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刘寒雨(1987.02-),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