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继发皮肤毛霉病一例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mbsa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为探讨银屑病的细胞凋亡机制及中药对其影响,我们对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皮损Fas和Bcl-2的表达进行了光镜及电镜原位杂交研究,探讨了电镜原位杂交的实验方法,观察了8种中药对银屑病患者皮损培养细胞中Fas和凋亡表达的抑制作用。并检测了经银屑病患者白细胞刺激的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KC)Fas和凋亡表达的抑制作用,力图筛选出有效的中药。
目的 探索环孢素A、雷公藤内酯醇及红霉素对5-脂氧合酶的影响及建立相应的药效学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5-脂氧合酶产物――白三烯B4和5-羟花生四烯酸量的变化来反映该酶活性的改变。结果 环孢素A可抑制白三烯B4和5-羟花生四烯酸的生成,呈剂量依赖性,IC50值分别为38.0和0.96μg/mL。雷公藤内酯醇(T0)可抑制白三烯B4和5-羟花
期刊
为探讨饮食及代谢与银屑病的关系,我们于1997年及1998年冬季对78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血浆中氨基酸水平进行了检测,现将资料完整的59例报道如下。
期刊
红细胞上有多种胚系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如补体受体Ⅰ型(complement receptor typeⅠ,CR1)、趋化因子受体(chemokine receptor,CKR)、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因子(nature killer enhancing factor,NKEF)、细胞分化抗原58、59、55(CD58、CD59、CD55)、细胞分化抗原44s(CD44s)等多种天然免疫受体和分子,由于红细胞
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迅速升高,成为重要的医院内感染的原因之一。随着广谱抗真菌药的广泛应用,真菌的耐药现象日趋增多,为有效控制真菌感染增加了难度。1999年1~12月期间,我们对医院环境内真菌继发感染情况做了细致的调查,共发现104例患者,分离出106株念珠菌。为临床防治需要,我们对这些菌株进行了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道如下。
甲外测缘生长过度,陷入甲沟的软组织内,可引起疼痛和局部炎症.亦可继发感染或者诱发肉芽组织形成.因该病多发于拇趾甲.故可影响行走,重者对患者的工作、生活产生严重影响.传统拔甲虽然可治愈部分病例,但复发率也相当高.我科目1994年以来将传统拔甲改为仅拔除嵌入部分趾甲,结合甲母破坏术,治疗顽固性嵌甲共计18例23趾32处拇趾嵌甲,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期刊
在Th细胞向Th1/Th2细胞分化过程中,白介素12(IL-12)是决定免疫反应的性质和功效的关键性细胞因子[1,2],它甚至可以使1已建立的Th2型为主的反应向Th1型转变[3]。我们的实验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IL-12水平降低主要由单一核细胞分泌能力下降引起,而IL-10对单一核细胞功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有报道SLE患者单一核细胞和活化的B细胞分泌IL-10的能力都是增强的,且IL
近年研究表明[1],T辅助细胞亚群(Th1与Th2)功能失衡与特应性皮炎(AD)发病相关。我们拟通过测定AD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产生Th1与Th2细胞因子IL-4、IL-10及IFN-γ水平,进一步探讨Th细胞失衡在AD发病中的作用。
自60年代世界第一台激光治疗仪问世以来,激光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治疗皮肤色素性及血管性病变。我们采用510nm波长的氙灯泵浦激光,以不同剂量照射花豚鼠黑色皮面,观察照射后不同时期的表皮形态、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变化及激光照射后色素吸收演变的过程,以探讨激光对表皮色素的作用机理,为激光治疗表皮色素增生选择合理的剂量范围、适当的周期时限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