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姬松茸,别名小松口磨。因种源来自巴西,故也叫巴西蘑菇。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香气浓郁,脆嫩爽口,具有杏仁香味,而且药用价值很高,姬松;茸化验分析与临床试验:其蛋白质含量为香菇的3~5倍,提取物中所含甘露聚糖对肿瘤、痔疮特别是对精神病、香港脚、肝病更为明显。增强精力等方面有神奇之功效,引起美食、保健、医学界极大的兴趣与关注,是我国新开发成功的名贵真菌。目前,货源紧缺,国际出售价干品每公斤60~70美元。因此,发展姬松茸生产,是一条效益高,见效快,发家致富的好门路。
近年,中科院、福建農业大学、三明真菌研究所等科研部门先后从日本引进姬松茸菌种,试验栽培。94年,福建省引种栽培成功。去年,我们扶持的十几户菇农,投入与生产的比例达到1:3.5~6.2,而历时仅四个月。为便利广大菇农栽培姬松茸,现将科研成果通报如下:
一、生物学特性
菌丝生长阶段:温度允许范围10~35℃;最适为25~28℃;湿度要求在70%左右;光照暗或弱光;通气良好;培养料含水量55~65%,PH值6.5~7.0最佳。
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栽培方式有:室内架式栽培,类似蘑菇做法;室外畦式栽培,类似竹荪做法。现着重介绍室外栽培法,室内栽培可参照进行。
1.栽培时期:平均气温达15%以上,菌丝即能正常生长,所以每年公历4~8月份为栽培适期。
2.培养料配制:选用稻草、畜粪(羊、牛、兔粪等)为栽培原料。配方一:干畜粪80,干稻草100,复合肥0.8,石膏3石灰,2~3。(单位:公斤下同)配方二:干畜粪70,干稻草120,尿素0.9,过磷酸钙3,石膏3,石灰3~4。原料配好后,要进行堆积发酵,使培养料腐熟,减少杂菌。一般在播种前20~25天进行堆积发酵。堆积时,使料温能升至60~70℃。堆积时间约22天左右,其间翻堆4~5次。
3.选用优质菌种:菌种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产量和质量,而且关系到栽培的成败问题。因此,选育优良菌种是实现优质高产的前提保证。菇农可直接选用优质栽,培菌种,也可选购优质原种自行扩制。栽培菌原料配方同上。
4.菇棚栽培;为了模拟姬松茸的自然生态环境,采用菇棚栽培,棚顶上铺放茅草、芒箕、芦苇或麻袋等遮阴,四周也应围上挡风,形成三分阳七分阴的栽培环境。菇麻畦宽约1~1.2米,畦高10~20厘米,长度不限。菇床方向最好是坐北向南,利通风换气,栽培料铺上菇床前,应先用PH值试纸测定其酸碱度。若PH值小于6.0,可用澄清石灰水调节;若PH值大于7.5,则用过磷酸钙调节;使PH值在6.5~7之间。每平方米栽培面积用料量为20公斤左右,畦床上栽培料的厚度为10~15厘米。栽培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以“手握料有水滴渗出,松手会自然散开”为准。料铺完,即可进行接种工序。一般每方米接3~4袋或1~2瓶的菌种。菌种用量足,利于早出菇和提高产量。播种方式采用穴播或条播,效果较好。播种后,应立即盖上薄膜,以提高养料的温湿度,促进菌丝快速生长。以后每天揭开薄膜通气1小时左右即可。
5.管理:播种后9~12天,菌丝开始爬上料面扩此时要进行覆土,下层用粗土粒,上层用细土粒,以利于通气和保水。覆土厚度为2~3厘米,然后每平方米喷水0.5~1公斤,通风1~2小时后盖上地膜。此后,每天及时揭膜透气,并调节湿度在60%左右。覆土后约20~25天,菌丝在土中扭结形,成子实体,开始出菇。出菇期间,要注意通风换气,同时每天应喷水1~2次,每次每平方米喷水0.5~1.5公斤。
6.适时采收:以菌盖刚离开菌柄为采收适期。出菇周期约10天,以后每隔10~15天又可收一潮菇。可持续出菇3~4个月。整个出菇期每平方米可收干品0.8~1.2公斤。
(作者单位:164022黑龙江省红星农场农业科)
近年,中科院、福建農业大学、三明真菌研究所等科研部门先后从日本引进姬松茸菌种,试验栽培。94年,福建省引种栽培成功。去年,我们扶持的十几户菇农,投入与生产的比例达到1:3.5~6.2,而历时仅四个月。为便利广大菇农栽培姬松茸,现将科研成果通报如下:
一、生物学特性
菌丝生长阶段:温度允许范围10~35℃;最适为25~28℃;湿度要求在70%左右;光照暗或弱光;通气良好;培养料含水量55~65%,PH值6.5~7.0最佳。
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栽培方式有:室内架式栽培,类似蘑菇做法;室外畦式栽培,类似竹荪做法。现着重介绍室外栽培法,室内栽培可参照进行。
1.栽培时期:平均气温达15%以上,菌丝即能正常生长,所以每年公历4~8月份为栽培适期。
2.培养料配制:选用稻草、畜粪(羊、牛、兔粪等)为栽培原料。配方一:干畜粪80,干稻草100,复合肥0.8,石膏3石灰,2~3。(单位:公斤下同)配方二:干畜粪70,干稻草120,尿素0.9,过磷酸钙3,石膏3,石灰3~4。原料配好后,要进行堆积发酵,使培养料腐熟,减少杂菌。一般在播种前20~25天进行堆积发酵。堆积时,使料温能升至60~70℃。堆积时间约22天左右,其间翻堆4~5次。
3.选用优质菌种:菌种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产量和质量,而且关系到栽培的成败问题。因此,选育优良菌种是实现优质高产的前提保证。菇农可直接选用优质栽,培菌种,也可选购优质原种自行扩制。栽培菌原料配方同上。
4.菇棚栽培;为了模拟姬松茸的自然生态环境,采用菇棚栽培,棚顶上铺放茅草、芒箕、芦苇或麻袋等遮阴,四周也应围上挡风,形成三分阳七分阴的栽培环境。菇麻畦宽约1~1.2米,畦高10~20厘米,长度不限。菇床方向最好是坐北向南,利通风换气,栽培料铺上菇床前,应先用PH值试纸测定其酸碱度。若PH值小于6.0,可用澄清石灰水调节;若PH值大于7.5,则用过磷酸钙调节;使PH值在6.5~7之间。每平方米栽培面积用料量为20公斤左右,畦床上栽培料的厚度为10~15厘米。栽培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以“手握料有水滴渗出,松手会自然散开”为准。料铺完,即可进行接种工序。一般每方米接3~4袋或1~2瓶的菌种。菌种用量足,利于早出菇和提高产量。播种方式采用穴播或条播,效果较好。播种后,应立即盖上薄膜,以提高养料的温湿度,促进菌丝快速生长。以后每天揭开薄膜通气1小时左右即可。
5.管理:播种后9~12天,菌丝开始爬上料面扩此时要进行覆土,下层用粗土粒,上层用细土粒,以利于通气和保水。覆土厚度为2~3厘米,然后每平方米喷水0.5~1公斤,通风1~2小时后盖上地膜。此后,每天及时揭膜透气,并调节湿度在60%左右。覆土后约20~25天,菌丝在土中扭结形,成子实体,开始出菇。出菇期间,要注意通风换气,同时每天应喷水1~2次,每次每平方米喷水0.5~1.5公斤。
6.适时采收:以菌盖刚离开菌柄为采收适期。出菇周期约10天,以后每隔10~15天又可收一潮菇。可持续出菇3~4个月。整个出菇期每平方米可收干品0.8~1.2公斤。
(作者单位:164022黑龙江省红星农场农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