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下身子倾听花开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ng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小学教育教学遭遇种种困惑与尴尬。本文就走出尴尬做一番探索与思考,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反思和审视,以期引起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尴尬;困惑;童心;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人人会历经酸甜苦辣。那些层出不穷的小小事件就像银河系中的一颗颗星星,时不时眨眨眼睛,叫人尴尬、困惑,叫人深思、震撼。而今站在全新的角度来反思和审视,竟会发现其中的教育契机,想方设法把这些亮点串接起来,居然会擦出教育的火花,并使之熠熠生辉。走出尴尬,就会发现,生命是那样可爱,世界是那样美丽!
  一、道不尽酸苦——遭遇种种尴尬與困惑
  (一)动漫与教材
  初捧新书,几乎100%的学生都是一口气从头读到尾,兴味盎然。再读,就要品词析句,这个词、那个句用得好,好在哪里,学生总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眼神。几乎每堂课,都会发现有孩子往课桌里偷偷地摸一下或瞟一眼动漫书,那么爱不释手。有一次课堂上叫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到底是谁打碎了花瓶?”他竟脱口而出“大番薯”,引起哄堂大笑。多么尴尬啊,那么精美的课文,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学生喜欢的东西,你不喜欢;你欣赏的,学生却表现得漠然;学生在课堂上偷偷翻看《老夫子》《龙珠》的比比皆是,常叫人觉得不可思议,也许你会想,那么优美的课文,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呢?
  (二)分数与成就
  回顾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语文,简直是一个受挫折的过程。因为语文和数学一样也有标准答案,而且语文的标准答案往往让学生莫衷一是。课本谁都看得懂,可看得懂的大多不会出现在试卷中,倒是有些弄不明白的常常会出题考学生;学生绞尽脑汁而成的答案从没有满分,很少有成就感。如小学二年级一次考试时,要求用“……像……”造句,有学生写道:“小溪哗哗地流着,像在唱着欢乐的歌。”也有学生写道:“我今天写的字真漂亮,就像老师写的。”而标准答案是必须造成比喻句,可是题目只要求“用下面的词语造句”,并没明确要求。就这样,一个个富有创意思维的、真实而鲜活的答案都无一例外地被那鲜红的“×”宣判了死刑,而那些被老师有意侵占了如此狭窄的思维空间的答案却以一个大大的红“√”而胜利告终……
  (三)苦心与“回报”
  走进不同的学校,有一个相同的现象经常在眼前出现,即黑板一角的“黑名单”。有老师写的,有学生干部写的,有白色粉笔加红色线条醒目地摆着的,也有自己歪歪扭扭“挂”上去的。除了文字,有的还加以美术边框装饰,倒也成了班级文化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这“风景”我也再造过,开学初第一篇习作有5人没交,催要了几次仍是一无所获。无奈,我找出一块小黑板,五位学生都把自己歪歪扭扭地“挂”了上去,本想用此“激羞法”促其醒悟、激发上进,没想到有位学生竟这样足足挂了一周,麻木了一般,让老师都无法收场,第二周只好请来家长,看到孩子在家长“督促”后“回报”的密密麻麻的作业,都不知道自己是有功还是有过。
  二、尝不完甘甜——走出尴尬的思考与尝试
  (一)放飞久违的童心,和孩子同赏“动漫”
  孩子有自己的世界,喜欢动漫正是他们纯朴、天真的写照。静下心来细想,学生为什么喜欢看“动漫”,为什么对奥特曼那么入迷?不妨试着和学生一起欣赏《老夫子》《奥特曼》等,竟也被书中精彩的动画、妙趣横生的情节、诙谐的语言、机智的战术所感染。当我们换个角色去读这些书时,就不难理解孩子了。他们有时会很孤独,在书中寻找同伴,在“动漫”中寻找快乐,在“武打”中宣泄学习上的压力与不平。理解、懂得了学生的情感,不妨换个方式,让所有看过《老夫子》的学生一人说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小故事:乐极生悲、杯弓蛇影、南柯噩梦、劫后余生…… 同样积累了词汇,训练了语言。我们早该“蹲下身子看孩子”了,最大限度地理解孩子鲜活的童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引领孩子向往美好的境界。
  (二)敞开温情的怀抱,变“黑名单”为“报喜单”
  小学生天真烂漫,即使犯错,也希望老师能给自己一个改过的机会,当他怀揣美好的心愿来到学校,看到“黑名单”上的自己,想到“家长会”后的皮肉之苦,他这一天的心情还会好吗?带着这种愤懑之情,他还能学得进去吗?而我们恰恰就忽略了这一点。这样的失败,应该给我们敲响惯用法宝的警钟,不妨换个工作方式,变“黑名单”为“报喜单”。同样是这块小黑板,同样写上学生的名字——“××,你赶在放学前做完了作业,真棒!”“××,你连得两个优,加油!”这样就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他们会在放学后又特意跑回来向老师打招呼,要知道,敞开温情的怀抱,让孩子心灵舒展比什么都重要!
  (三)创设多彩的教学,让课堂变为“磁场”
  当学生在课堂上分心时,我们应该静静地想想为什么这节课没有吸引他,如果我们留给他一些未发现的新知,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参与的机会,他们仍会这样漠然吗?反思每一次成功的“笑话会”“成语接龙”“课本剧排演”等,没有一个学生不感兴趣的,那是因为他们亲自参与,发现了新知,探究了问题,随之而来的是成功的喜悦。由此,我们必须创设多彩的课堂吸引学生,或一堂有趣的引言、一次难忘的参观、一次有意识的生活体验,甚至任课老师的一表人才、幽默风趣的性格等,让课堂变为“磁场”,引领学生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学习的全过程。
  总之,作为老师,时刻别忘提醒自己:我面对的是一颗灵动的心,是一个有灵性的生命,让每个生命都扬起自信的风帆,让每颗心灵听到花开的声音,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生命的可爱与世界的美丽,是每个教师不懈的追求。
其他文献
【摘要】潜下心来,倾听语文课堂的声音,我们会发现在很多公开课上教学过程只是热闹地解读文本内容,忽视了语文的本性,而这恰恰就是“我们都热心去种别人的田,却荒了自己的地”,很明显这是不科学的。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层面的概念,从教的方面说,主要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 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
【摘要】21世纪以来,教育的核心主题之一便是“学会协作”。事实上,对小学生而言,在语文课堂上,不但应该参与学习,还要主动进行合作。换言之,新教育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定位,要求我们变革课堂结构,选择协作学习方式,让学生互相帮助、交流分享,在不断的配合中,发展个体的主体性和创新性。事实证明,以协作思维重新定位小学语文教学,会对学生起到更自然的引领作用,让教学充满智慧的光泽。  【关键词】合作学习;共同成长
【摘要】新课标中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有明确的规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为学生拓展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获得更加丰富深刻的体验。拓展延伸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效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以及广度,构建精彩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中对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这样规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
【摘要】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课堂是传统文化学习的主阵地,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作为高层次教育,有必要承担起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本文从契合生活实际、挖掘教材内容、实施活动策略、加强实践应用等方面,探讨了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大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全球文化、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传统文
【摘要】一定的阅读能力、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切都要凭借课堂教学来培养,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成为语言积累的主渠道。我们只有立足阅读教学,凸显语用为主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学会积累、乐于积累、善于积累,才能实现语言文字的有效积累。  【关键词】高年级阅读教学;语用;语言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读过一些书,也做过不少摘录,但
【摘要】“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亦是教育发展的目标导向。但应试教育长期主导教育舞台,以知识积累、成绩提升为教学目标的模式,成为思维定式。语文离“人文”越来越远。近几年,教育工作者开始提倡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作为教学风向标的高考,便是这场教育变革的先行者。“人文”色彩逐渐走进语文高考,并成为语文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人文色彩;语文高考;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
【摘要】语文活动课是语文课改的一个特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关键词】语文活动课;提高语文素养;勇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课堂活动的理论依据  积极心理学里有一句话:发现优势比修正缺点更有教育意义。如果孩子能确认自己
【摘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常常自省:我的课堂将带给孩子们的是怎样的生长?最近学到了一位老师教学的《争论的故事》的课堂实录,我就带着生长的眼光来学习、分析这样的有生长的课堂。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长性课堂;师生共生长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一、生长性课堂应该是能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状态的基础上唤醒学生学习热情的课堂  教师不是知识的
【摘要】朗读是人们驾驭和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的要求。朗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说与写的能力,引导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激发审美意识,理解文章深层意蕴,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并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朗读;气韵;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叶圣陶先生也指出:“教学语文课本和文学剧本,就要好
【摘要】归有光作为明代“唐宋派”散文的代表人物,其文平淡冲和而韵味不穷,备受推崇,后世对此评价已非常详尽。细读归氏之文,其构思也颇具匠心。本文试从其代表作《项脊轩志》的情感角度入手,对作者情感铺排的技巧作浅近的赏析。  【关键词】《项脊轩志》; 悲情; 铺排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孔子说:“情欲信,词欲巧。”这就告诉我们写作过程中,要想让感情真实感人,文辞表述就得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