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慧的语文课堂,应力求抓住语文课堂学习中的各个空白点,或补读插图,或补充课外资料,或补给情感,或补抒意境,或补写练笔,用教师的课堂智慧来打造智慧的课堂,从而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阅读、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素养。
一、补读插图,辅助智慧课堂
现行的教材都配有或形象、生动,或活泼、精准的插图。插图与课文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出示了课文的难点,有的再现了课文的重点,有的展示了课文的主旨。教师恰到好处地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在课文插图处做做文章,对提高学生读写兴趣,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思想内涵,在课堂中有效生成都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插图的直观形象深得学生和老师的喜爱。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来看,他们对抽象的事物不容易接受,因此,课文中那一幅幅生动、多彩的画面就成了辅助孩子们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文本中空白的学习点。
二、补学资料,丰富智慧课堂
细细品味,可以发现,我们的教材中许多地方都给学生和教师留下了拓展延伸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对教材进行补充,还可以引导孩子们一起去搜集、整理各种课外补充资料,丰富课外知识的贮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让智慧课堂的内容更进一步丰厚起来。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的主题丰富多彩,然而,教材中还是留有许多空白之处需要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悟。每个孩子的生活阅历一定不相同,他们的情感体验也各式各样,教材中留空的正是对这些内容的整理与补充。于是,我们在教学时给每个孩子提供了一份课外资料,内容有跳皮筋、丢手绢、古诗接龙等游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类似这样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教师应利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抓住这些空白处,将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整合,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补给情感,升华智慧课堂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使他们在理解、体验的天空下自由畅想。有时,课文中有些句子看似平淡,但仔细琢磨起来,会发现言语浅近而意义深远。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些文本中的空白处,因势利导让学生展开想象,把课文中并没有直接描述的情感补给学生,这样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情感更深层次的把握,使智慧课堂因情感而闪闪发光。
四、补抒意境,渲染智慧课堂
诗歌的意境是教学中比较难以把握的部分。很多时候意境的创设都建立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程度上。怎样把“不可言传”的意境深刻、准确地传达到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让他们随着诗人的语言去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呢?“抓诗歌意境的空白处,补抒意境之美”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它能渲染我们的智慧课堂。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夜书所见》,描写客游在外的诗人,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很难体会到作者的“孤独郁闷”和看到篱笆下的灯光所燃起的“亲切之感”。于是,教师抓住诗歌意境的空白让学生进行想象,补充抒发诗歌的意境,使原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内容蔓延在每个学生的心头,这就是智慧课堂的妙处所在。
五、补写练笔,提倡学以致用
随堂练笔,是积累的语言得以运用的过程,是句式的迁移和情感得以抒发的过程,更是语文学习“厚积薄发”、“学以致用”的过程。在我们提倡智慧课堂生成的同时,在课堂上能动笔写一写、练一练,就显得十分扎实有效了。
在教材中,文章结尾留出空白,发人深省的情况随处可见。如教学寓言故事《坐井观天》的最后一部分,可问:青蛙到底有没有跳出井口呢?跳出井口后故事又将怎样发展呢?这些内容故事中都没有交代,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续写课文,可加深学生对寓言深刻寓意的理解。
文章中对某些景物主要详写,对另外的部分作次要处理,一笔带过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这些略写的内容就成为文章中的又一留白处,成为学生练习仿写的重要素材。
课文中不乏语句优美、行文对仗工整的句子,许多课后练习中都涉及对这些句子的仿写,或是学习它们的写作方法,或是积累它们的优秀词句,或是促使学生展开想象,总之,练习中的留白都是为了组织学生进行练笔。
可以这么说,语言文字在积累、运用的过程中,都是以“补充”的形式出现的,它成为学生想象、思考、阅读、习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平台和媒介。
总之,抓住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空白点进行有效补充,可为智慧课堂增添无限光彩,也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责编钟岚)
一、补读插图,辅助智慧课堂
现行的教材都配有或形象、生动,或活泼、精准的插图。插图与课文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出示了课文的难点,有的再现了课文的重点,有的展示了课文的主旨。教师恰到好处地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在课文插图处做做文章,对提高学生读写兴趣,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思想内涵,在课堂中有效生成都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插图的直观形象深得学生和老师的喜爱。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来看,他们对抽象的事物不容易接受,因此,课文中那一幅幅生动、多彩的画面就成了辅助孩子们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文本中空白的学习点。
二、补学资料,丰富智慧课堂
细细品味,可以发现,我们的教材中许多地方都给学生和教师留下了拓展延伸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对教材进行补充,还可以引导孩子们一起去搜集、整理各种课外补充资料,丰富课外知识的贮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让智慧课堂的内容更进一步丰厚起来。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的主题丰富多彩,然而,教材中还是留有许多空白之处需要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悟。每个孩子的生活阅历一定不相同,他们的情感体验也各式各样,教材中留空的正是对这些内容的整理与补充。于是,我们在教学时给每个孩子提供了一份课外资料,内容有跳皮筋、丢手绢、古诗接龙等游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类似这样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教师应利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抓住这些空白处,将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整合,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补给情感,升华智慧课堂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使他们在理解、体验的天空下自由畅想。有时,课文中有些句子看似平淡,但仔细琢磨起来,会发现言语浅近而意义深远。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些文本中的空白处,因势利导让学生展开想象,把课文中并没有直接描述的情感补给学生,这样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情感更深层次的把握,使智慧课堂因情感而闪闪发光。
四、补抒意境,渲染智慧课堂
诗歌的意境是教学中比较难以把握的部分。很多时候意境的创设都建立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程度上。怎样把“不可言传”的意境深刻、准确地传达到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让他们随着诗人的语言去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呢?“抓诗歌意境的空白处,补抒意境之美”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它能渲染我们的智慧课堂。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夜书所见》,描写客游在外的诗人,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很难体会到作者的“孤独郁闷”和看到篱笆下的灯光所燃起的“亲切之感”。于是,教师抓住诗歌意境的空白让学生进行想象,补充抒发诗歌的意境,使原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内容蔓延在每个学生的心头,这就是智慧课堂的妙处所在。
五、补写练笔,提倡学以致用
随堂练笔,是积累的语言得以运用的过程,是句式的迁移和情感得以抒发的过程,更是语文学习“厚积薄发”、“学以致用”的过程。在我们提倡智慧课堂生成的同时,在课堂上能动笔写一写、练一练,就显得十分扎实有效了。
在教材中,文章结尾留出空白,发人深省的情况随处可见。如教学寓言故事《坐井观天》的最后一部分,可问:青蛙到底有没有跳出井口呢?跳出井口后故事又将怎样发展呢?这些内容故事中都没有交代,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续写课文,可加深学生对寓言深刻寓意的理解。
文章中对某些景物主要详写,对另外的部分作次要处理,一笔带过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这些略写的内容就成为文章中的又一留白处,成为学生练习仿写的重要素材。
课文中不乏语句优美、行文对仗工整的句子,许多课后练习中都涉及对这些句子的仿写,或是学习它们的写作方法,或是积累它们的优秀词句,或是促使学生展开想象,总之,练习中的留白都是为了组织学生进行练笔。
可以这么说,语言文字在积累、运用的过程中,都是以“补充”的形式出现的,它成为学生想象、思考、阅读、习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平台和媒介。
总之,抓住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空白点进行有效补充,可为智慧课堂增添无限光彩,也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