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建筑工程中的模板施工

来源 :工程管理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mzg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提高了,而模板工程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必须要高度重视,不断提高模板工程的技术水平,确保建设工程的顺利完成。本文介绍了模板施工中的几个详细技术,并且分析了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关键字】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问题
  1 开始模板工程的准备工作
  在任何工程中准备工作都是最基本的环节,模板安装工程也不例外,它能够有效地确保模板工程的顺利开展以及对浇筑混凝土的工程质量提供保证,具体的准备工作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
  1.1 建筑施工面的准备工作
  1.1.1 标高。进行模板施工必须有一定的标准,各施工面的规划必须要按照图纸的设计来进行,使用水平尺对施工面弹线进行标高,确保标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便为模板施工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数据基础。
  1.1.2 清理。施工之前要先将各个施工面按照安装施工的要求进行全面的清理。
  1.1.3 刷脱模剂。脱模剂的涂刷必须均匀,涂刷过程也要符合标准。
  1.2 选择施工材料
  模板工程中主要涉及到模板材料和固定模板工程的材料两种。
  1.2.1 模板材料。选取模板材料要根据施工的具体要求来进行,如果没有特殊规定的话,一般选用18mm厚的木心胶合板作为工程模板,背带用60mm和80mm的木方为龙骨。
  1.2.2 紧固模板的材料。通过模板的固定浇筑混凝土成型,可以使整个建筑工程都处在稳定的状态之下,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都是采用加固杆和有防水效果的钢筋杆,这些加固材料都不能重复使用。
  2 模板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结构变形
  在拆除模板后施工面出现凸鼓或裂缝等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造成:支撑的间距拉大致使模板的韧性变差;在连接模板时没有按规范操作,降低了模板的整体性能;螺栓小而螺栓间距大,中间的差距使墙面体发生变形;地基下沉,用来竖向支撑重量的地基没有夯实打牢,而且排水设备差;模板固定不牢靠,使模板承受振捣混凝土的压力变弱,出现模板局部破裂的情况;浇灌混凝土时速度快,振捣次数过多;模板长时间经受风吹日晒容易发生变形。
  2.2 轴线位移
  浇筑好的混凝土在拆模后,实际位置发生了位移,偏离了建筑物的轴线位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几点:第一、测放轴线有误差;第二、支模操作不规范,没有拉通线测量,没有采取措施控制竖相垂直度;第三、浇筑混凝土速度过快,产生的压力致使模板位移;第四、技术不过关、技术交底的过程不详细;第五、螺栓使用不当或固定不牢,出现松动的现象。
  2.3 接缝不严
  模板衔接不严,导致缝隙的出现,出现漏浆,致使混凝土表面不平,出现蜂窝状,甚至还会出现大的孔洞和露钢筋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模板的拼接不认真,使得缝隙大;工作效率低,模板施工时间长,木质模板出现萎缩造成裂缝;衔接模板的过程不规范,采取的措施不正确;数据统计不精确,使得接口处尺寸不对,发生了错位,再有就是模板质量差,不符合模板施工的材料标准。
  2.4 标高偏差
  标注标高时,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设置的标高控制点不能闭合;标注标高的方法不合理,测量次数过多,累积误差越来越大;在测量楼梯模板时忽略了装修层的厚度。
  3 模板施工中具体技术
  3.1 验收技术
  在进行模板施工时,技术人员应先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模板,根据已选定的模板再进行具体的技术分析和成本分析,确定所使用模板的实际形式。工程项目技术部通过模板的形式设计方案,进行模板加工,技术部和材料部要对加工好的模板进行联合检验,检测其质量是否合格,合格的模板技术要有充足的支撑力和稳定性,符合图纸的设计要求,各处连接紧密,没有缝隙等等,每一项都要符合质量要求。
  3.2 安装技术
  3.2.1加强关键环节预检
  ①墙、梁、顶板模板应100%检查验收。
  ②模板验收及浇筑砼时,必须拉通线控制标高和各轴线位置。
  3.2.2 柱头、梁、板模板的支设
  支设的顺序为:放线定梁的位置、标高并复核 → 搭设支撑碗扣架→ 搭设柱头模板并固定 → 安装梁底楞 → 安装梁底模板 → 梁底起拱 → 绑梁筋 → 安装梁侧模 → 安装另一侧梁模 → 安装梁侧支撑和对拉螺栓 → 復核梁模尺寸、位置 → 安装板的横纵楞 → 调整楼板下皮标高及起拱 → 铺设板模板块 → 检查模板上皮标高、平整度 → 模板检查验收
  柱头模板使用柱箍抱牢,柱头模板的梁豁底口比梁下皮低50mm,梁端模板上钉一块50mm的板条后面用50×100的木方子将板条和柱头模板钉起来。在梁豁下,用柱箍(双钢管+对拉螺栓)箍紧。
  (1)面板安装时,所有的锯缝都应用刨子刮平,以达到硬拼严丝合缝。
  (2)模板经过4-5次周转使用后,要及时修整,对破损的切割或裁处残破部位,严重破损的报废处理。顶板面板采用2440×1220×14多层板整板排铺,不合模数的方可裁锯。
  ①支模前,从结构500mm线向上量出顶板标高,并把板底线弹在墙上口用云石机切割,然后人工剔除多余墙砼,剔至板底线以上10mm,以便板底模与墙体成型混凝土挤严。注意应从墙上方沿水平线剔凿,以保证墙上口平直。
  ②支模时,支柱要垂直,在地面弹线,确保上下层支柱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
  ③从边跨一侧开始安装,先安第一排龙骨和支柱,临时固定再安第二排龙骨和支柱,依次逐排安装。支柱设水平拉杆,沿顶板的主龙骨方向单向设置,间距同支柱。水平拉杆顶墙点必须用木方垫上。
  ④每道墙上沿墙口线放100×100mm木方,木方要刮光压平,与墙体贴严,防止漏浆。板间拼缝用硬拼形式,应严密表面平整,不能翘曲。
  ⑤短向跨度大于4m的顶板中部起拱2‰,顶板四周板底标高应拉线找平,接缝平整一致。
  3.2.3 柱模板的支设
  (1)为保证柱模在同一轴线上,减少柱模底端偏差,在混凝土梁板浇筑时,在柱每边插2根φ18钢筋头,柱模板支设前,利用短钢筋头固定一木框,即起到传统做法的导墙作用。
  (2)柱模板拼缝部位和与地面接触的部位用海绵条贴好。
  (3)吊运到位之前先要将模板内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模板安装就位用塔吊从模板场地吊至施工部位后,操作工人根据轴线、边线、模板控制线人工准确就位。
  (4)模板安装就位后,调整螺栓尺寸,调整垂直度,拉通线检查,使截面、垂直度符合要求。
  3.3 模板拆除技术
  混凝土工程中的最后一道程序就是拆除模板,模板的拆除对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的安全性有重要影响。所以必须要按规定按顺序的对模板进行拆除。拆模时,无关人员远离模板位置,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拆除的力度不应过大,以免破坏了混凝土表面,过猛拆除还有可能会损坏模板,已经拆下来的模板对方到指定地点,不能随意丢弃,值得提醒的是,在冬季施工时,模板温度达到5摄氏度左右才可进行拆除,拆除时的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4 小结
  模板工程的进行都要按照施工要求一步一步的进行,材料的使用必须符合质量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模板施工的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良杰.模板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技术[J].施工技术,2009,(5):27-28
  [2] 刘德高.模板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通病的预防[J].施工技术,2010,(7):2-3
其他文献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结构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的结构时,需要计算内力和分析结构,除了考虑建筑物结构的各个构件的使用功能之外,还需要遵照规定的安全度来测算各个构件的耐久性和承载
系统简介 新宇安全网上办公和业务管理信息是采用先进的B S技术建立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在实现业务管理的流程化数据流转的自动化的同时,集成了本公司密码安全方面的技术优势,实现业务系统与安全系统的无缝连接,真正做到了数据的机密
据最近调研,在益阳市血吸虫病疫区“耕田不用牛、收割不弯腰、运粮不肩挑”已成为现实,“以机代牛”血防工程的实施使疫区农民感染率大大降低,为推进益阳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做出了
期刊
施工是形成整个建筑物的重要环节。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何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将本我们命名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研
系统简介 随着Internet,Intrenet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网络的应用系统亦越发显示出其优势,也被广泛运用在金融、证券、电讯、企业业务系统及政府电子政务系统中,由于此类系统的开放性给系统的安全防范带来了众多问题,在参考国际先进技术.总结以往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北京数宇维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出了
期刊
2006年湖南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全省水稻病虫害大发生,柑桔、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病虫偏重发生,其中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柑桔红蜘蛛、蔬菜霜霉病大发生,稻纵卷
在当今的社会上,人类的遗传病种类繁多,做好遗传病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主要注意下面几个环节:环境保护、遗传携带者的检出、遗传咨询、婚姻指导及选择性流产以及症状出现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