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家乐福超市货架下方不太醒目的位置,古皮尔干红静静地躺在那里,瓶身背标上一长串文字表示着:原料葡萄酒由美国进口,国内分——这是ASC旗下的灌装酒。
也许有业内人士会惊呼:“怎么,ASC也卖灌装酒?”答案是肯定的,它以超级低廉(59元)的价格吸引人俯身下去一看究竟,但当他们的眼睛扫到灌装的字眼,多多少少会有些犹疑,哪怕是ASC出品的,也会在心里打一个问号。此时,不要责怪中国消费者的疑心太重,因为没有人能比他们更饱受食品安全之患,而葡萄酒行业水深浪大,被列在“非安全”之列也不足为怪。
灌装酒也来做品牌
不过话说回来,在某些成功的自有品牌当中,也不乏灌装酒鼎力助阵,他们可能会偶尔打一些“擦边球”,比如说混淆“原瓶原装”和“原装”的概念,但并不妨碍他们成为葡萄酒品牌运营中的成功典范。
比如目前在广州市场上正春风得意的“银蜜蜂”(品牌系化名),据记者掌握的情况来看,这款来自西班牙的酒大部分为国内灌装。虽然该品牌确系为灌装,但还算得上是一款性价比高的葡萄酒,满足一般的消费者需求绰绰有余。需要说明的是,商家大规模的品牌化运作也是需要成本的,完全的原瓶原装进口耗费巨大,市场和品质总有一个要做出部分牺牲才能保持平衡,而至于拿捏的尺度,完全在商家的良心。
灌装和造假只隔一层纸
按照行规,进口红酒中有的是原装进口的,有的则是进口原料,在国内分装。其实,进口的散装酒,半成品基酒,在国内加工后分装的都算作洋酒,但是是在国内分装还是原装进口价格差别就很大,而且消费者也更信原装进口。因此大多数品牌都标榜自己是原装进口的。
查询到的数据显示,2007年国内进口葡萄酒瓶装酒4.23万千升,散装酒10.5万千升,后者比重达到七成,而2008年头五个月,国内进口2升以上容器装鲜葡萄酒也占同期葡萄酒进口总量的六成半。
这也就意味着市面上的进口葡萄酒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国内分装的。散装木桶进口有两种,一种是葡萄原汁,另外一种是进口葡萄浆。前者运到中国后,厂家可以直接分装成葡萄酒成品。而后者必须进行勾兑,即要按照口感调配,加水和色素等。这种方式一般消费者很难分辨,即使看进口商检报告也不涉及这些信息。唯一可做推断的是,有些国家有自己的葡萄酒分级制度,但是上述品牌标签上却没有。而对美国这样没有分级制度的国家的酒品更是无从辨别。
如果说进口灌装是行业的正常生态的话,那么刻意不在酒标上加以注明误导消费者按照原装酒的标砖购买已经有欺诈的嫌疑,那一家用灌装酒标注AOC的行为就是名副其实的商业诈骗。而更有甚者,除了低价进口可能是用发霉或者品质很差的葡萄酿造的原汁之外,在分装过程中进一步稀释、勾兑一些食品原料,例如胭脂红、柠檬黄和亮蓝等色素,加入甜蜜素、安赛蜜、糖精等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来进一步降低成本牟取更高的利润。这就已经是彻彻底底的造假违法了。
也许有业内人士会惊呼:“怎么,ASC也卖灌装酒?”答案是肯定的,它以超级低廉(59元)的价格吸引人俯身下去一看究竟,但当他们的眼睛扫到灌装的字眼,多多少少会有些犹疑,哪怕是ASC出品的,也会在心里打一个问号。此时,不要责怪中国消费者的疑心太重,因为没有人能比他们更饱受食品安全之患,而葡萄酒行业水深浪大,被列在“非安全”之列也不足为怪。
灌装酒也来做品牌
不过话说回来,在某些成功的自有品牌当中,也不乏灌装酒鼎力助阵,他们可能会偶尔打一些“擦边球”,比如说混淆“原瓶原装”和“原装”的概念,但并不妨碍他们成为葡萄酒品牌运营中的成功典范。
比如目前在广州市场上正春风得意的“银蜜蜂”(品牌系化名),据记者掌握的情况来看,这款来自西班牙的酒大部分为国内灌装。虽然该品牌确系为灌装,但还算得上是一款性价比高的葡萄酒,满足一般的消费者需求绰绰有余。需要说明的是,商家大规模的品牌化运作也是需要成本的,完全的原瓶原装进口耗费巨大,市场和品质总有一个要做出部分牺牲才能保持平衡,而至于拿捏的尺度,完全在商家的良心。
灌装和造假只隔一层纸
按照行规,进口红酒中有的是原装进口的,有的则是进口原料,在国内分装。其实,进口的散装酒,半成品基酒,在国内加工后分装的都算作洋酒,但是是在国内分装还是原装进口价格差别就很大,而且消费者也更信原装进口。因此大多数品牌都标榜自己是原装进口的。
查询到的数据显示,2007年国内进口葡萄酒瓶装酒4.23万千升,散装酒10.5万千升,后者比重达到七成,而2008年头五个月,国内进口2升以上容器装鲜葡萄酒也占同期葡萄酒进口总量的六成半。
这也就意味着市面上的进口葡萄酒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国内分装的。散装木桶进口有两种,一种是葡萄原汁,另外一种是进口葡萄浆。前者运到中国后,厂家可以直接分装成葡萄酒成品。而后者必须进行勾兑,即要按照口感调配,加水和色素等。这种方式一般消费者很难分辨,即使看进口商检报告也不涉及这些信息。唯一可做推断的是,有些国家有自己的葡萄酒分级制度,但是上述品牌标签上却没有。而对美国这样没有分级制度的国家的酒品更是无从辨别。
如果说进口灌装是行业的正常生态的话,那么刻意不在酒标上加以注明误导消费者按照原装酒的标砖购买已经有欺诈的嫌疑,那一家用灌装酒标注AOC的行为就是名副其实的商业诈骗。而更有甚者,除了低价进口可能是用发霉或者品质很差的葡萄酿造的原汁之外,在分装过程中进一步稀释、勾兑一些食品原料,例如胭脂红、柠檬黄和亮蓝等色素,加入甜蜜素、安赛蜜、糖精等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来进一步降低成本牟取更高的利润。这就已经是彻彻底底的造假违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