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对话是最好的心灵教育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j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发展的压力,使得一家人齐聚在餐桌前也变成了一种奢望。似乎,社交生活比家庭晚餐更重要,公务应酬比家庭晚餐更重要。前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说过:“我最后的目标是做一个称职的爸爸,不然其他一切都没有意义。”
   如果中国男人,什么时候把家庭幸福也视为人生的一种成功,甚至是最重要的成功,也许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得高分的所有孩子都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


   美国教育学家莎莉·路易斯在她的作品《唤醒孩子的才华》中写道:“两年前,有人研究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倾向测试上得高分。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得高分的所有孩子都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为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在一天的劳作结束之后,白天分散各处的一家人重新相聚在一起,面对一桌美味佳肴。这是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拥有的一段节日般的时光,是创造松弛平等愉悦的谈话氛围的最好时机。
   餐桌边,每个人都谈谈自己一天的经历、见闻和感想。爸爸妈妈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都没有必要避着孩子进行,让孩子了解家里的经济情况、投资打算,商量家庭旅行计划……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分子,有必要了解这个家庭的一切面貌。他也因此从小就明白自己对家庭该负起的职责与担当,在这个前提下他会帮助自己成长,做出选择。
   讲讲自己正在读的书或者看过的电影,今天发生的新闻或者一个很好笑的笑话……餐桌上的话题可能来自报纸上的一篇报道,或者工作中的一件事,或者你与朋友的一次谈话……谈话就是生活视野与思维方式的展示,從爸爸妈妈讲述的工作内容与方式中,孩子自然而然了解到社会与职业上的一些事情。

餐桌对话是最好的教育


   在儿童小说《放慢脚步去长大》中,许多有趣的细节、故事都出自我家的餐桌。我记得我们家的许多细小的趣事。比如,吃饭的时候,秋秋吃一口就把嘴凑到坐在她身旁的父亲裸露的胳膊上,使劲哈气。
   “你这是干吗?”秋爸问。
   “啊,好辣,我要把辣传给你的胳膊。”秋秋继续哈气。
   秋爸就用另一只手扇着他的胳膊,嘴里叫着:“好辣!好辣!”他顺手拿起一支圆珠笔,在胳膊那处画了一只伸出来的舌头,表示那儿辣得简直受不了,舌头在拼命喘气。
   有一次饭桌上有一样海带丝,深绿的颜色,切成整齐的长条。秋秋说,哇,这好像电影胶片。她夹了一筷海带放进嘴里,嚼完咽下后突然对我大张开嘴,一边问:“你从我嘴里看到什么了?”
   我纳闷:“看到什么了?还不是舌头、牙齿、口腔。”
   她失望地闭上嘴,抱怨道:“这电影胶片真奇怪,居然放不出电影来。”
   这些对话都没有什么微言大义。我说“餐桌对话是最好的心灵教育”,但不意味着我们要在每场谈话中都去贯彻“教育意义”。家庭对话是种心灵养护,重在气氛。

谈话变教导,再短也嫌长


   在我的谈话中也有很失败的情况。秋秋小学六年级开始就决定以后要出国读大学,但是她并不喜欢学英语。我担心她出国后的语言能力,总是有空就唠叨:“你要看英语啊,你要看英语啊……”
   有一天,当我又说:“你要看英语啊!”
   秋秋激烈地回答我:“我本来是想着我该看英语了,可是被你这么一说,我就再也不想看了!”
   唉,有时妈妈们苦口婆心的教导之言真的像巫婆的咒语,总是让情况往希望的反面走。事情就是这样,人本能地抗拒别人强迫他做的事情,哪怕这件事原本是他想做的。

家庭是温馨的场所,训诫越少越好


   如果每句话都暗藏了一个教育的目的,总是试图要传递灌输点道理到孩子耳朵里,这种谈话一定令人望而生畏。
   那种不间断的唠叨,你这儿没做好,你那儿犯了错;不许这样,不准那个;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这种不是谈话,它是说教和训诫。这种谈话不光不能拉近心灵,增进了解,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令他厌烦、疲倦和麻木。
   训导当中含有指责,人面对指责,第一本能是防卫,就像刺猬竖起它们的刺。这时候孩子很难真正去理解指责中的含义。
  谈话再多也不嫌多,谈话变成教导,再短也嫌长。
   我们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孩子在情感上的体验与成人是一致的。如果连篇累牍的教育训诫让你不耐和反感,孩子也是同样。
   愉快的相处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如果我们对教育二字的理解能够更加宽泛和松弛,如果我们能够相信孩子们不是时时刻刻都需要教育,如果我们能认为相比教育,陪伴更加重要,或者说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那该多好啊!
其他文献
卞之琳写过一首小诗:   睡车,你载了一百个睡眠;   你同时还载了三十个失眠——   我就是一个,我开着眼睛。   撇下了身体的三个同厢客,   你们飞去了什么地方?   喂,你杭州?你上海?你天津?   我仿佛脱下了旅衣的老江湖   此刻在这里做了店小二。   这是他1937年4月写的,诗人躺在“睡车”上,夜不能寐,思绪万千。   八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对诗人所描述的乘车体验
夜不黑;黑的是这世界。  和我再多呆一会儿。  你的双手在椅背上——  这一幕我将记住。  之前,轻轻拨弄着我的肩膀,  像一个人训练自己怎样躲避内心。  另一个房间里,女仆悄悄地  熄灭了我看书的灯。  那个房间和它的石灰墙壁——  我想知道,它还怎么保护你,  一旦你的漂泊开始?  我想你的眼睛将寻找出  它的亮光,与月光对抗。  很明显,这么多年之后,你需要距离  来理解它的强烈。  你的双
人类的最大弱点之一是自命不凡的幻想。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最好是娴静地招呼那熹微的晨光,不必忙乱地奔向前去,也不要对落日忘记感谢那曾为晨光之垂死的光明。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
虽然孙悟空的直接领导是唐僧,但唐僧基本被架空了。如果要说孙悟空真正的上级领导,应该是观音。  把孙悟空与观音的关系视为上下级的话,那他们之间是一种颇为理想的上下级关系,这大概是孙悟空在取经路上保持信念的一个根源。  首先,观音镇得住孙悟空。  须知能镇得住孙悟空的人并不多。你也许会说,那是因为观音会念紧箍咒吧。但这个玩意儿唐僧也会念,唐僧能镇得住孙悟空吗?孙悟空口口声声把唐僧称为“脓包”,他敢这么
当人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更幸福时,快乐就要远离我们了。缺失信仰  为什么我们周围的黑人、墨西哥人靠领救济甚至街头要钱度日却整天乐乐呵呵?为什么这么多华人有些人事事顺意却仍然郁郁寡欢?  说到底是华人的思想意识出了问题。  现在的中国人,抛弃了信仰,又没有建立起新的人生哲学,人生失去了方向,也就失去了驾驭快乐的手段,导致很多人在幸福中选择了不快乐。  我们每个人的快乐、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
开车从光复南路经过,一路的木棉正盛开,火燃烧了一样。再转罗斯福路、仁爱路、复兴南路、中山北路,都是正向天空招扬的木棉花。每年到这个时候,都市人就知道春天来了,也能感觉到台北不是完全没有颜色的都市。  如果是散步,总会忍不住站在木棉树下张望,或者弯下腰,捡拾几朵刚落下的木棉花。它的姿形与色泽都还如新,却从树上落下了,仿佛又坠落一个春天,夏的脚步向前跨过一步。  木棉落下的声音比任何花巨大,啪嗒作响,
李白《上阳台帖》  释文:山高水长,物象万千,非有老笔,清壮何穷。  李白(公元七O一—七六二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人。官至供奉翰林。李白诗名太盛,书名为诗名所掩,但是在历代书史专著中仍有记载。宋黄庭坚评曰:“李白在开元、天宝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宣和書谱》载:“白尝作行书,字画尤飘逸。”  李白《上阳台帖》,是目前可见的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书写
我大概从十岁开始,就阅读《圣经》。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其实是蛮讨厌《圣经》的,也根本不会主动去读。当然,我是不敢说的,如果我这么说,只会显得我自己很无知,因为《圣经》太有名了嘛,所以,我也就随大流地说,嗯,写得好。  最近一阵子,各式各样的写作班,忽然遍地开花。我身边好多朋友,不拘以前是干什么的,忽然都开始热衷于写作,也经常收到有人写邮件给我,问我都是怎么学写作的。  自媒体如日中天,会写作的
大多數时间里,你会感到能够控制自己的大脑。你想要玩乐高吗?没问题,大脑会帮你的;你喜欢读书吗?只要把文字放在眼前,那些书中的角色就会在你的脑海中浮现。  但在晚上,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你躺在床上,脑子里便开始上演那些最为荒诞、最为神奇,有时候又最为恐怖的剧目。  你也许会在亚马孙河里游泳,也许正紧紧抱住飞机的翅膀,也许被最严厉的老师监视着应付五个小时的考试,或者在吃一大堆虫子。很多事情在现实生活中
01  老能听到一些人在赞美不丹之类的地方,“世外桃源”“最后的净土”什么的。其实他们不光是赞美不丹,他们赞美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虔诚、淳朴、简单。  最重要的是简单,没有遍地的楼房和超市,只有空旷的大地、高高的雪山,还有磕长头的老阿妈。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赞美者大部分都瞻仰了一番净土后,还是回到了肮脏的凡尘。你要是问问他们为啥不留在他们“灵魂的老家”烧牛粪,他们就会叹息一声说:“回不去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