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7月26日中午,由“中国欧美同学会商会2005委员会”主办、《商务周刊》杂志作为战略合作媒体的“商界·名家午餐会”,在北京长安俱乐部举办以“新媒体的冲击”为主题的讨论会。
近年来,随着IT产业的飞速发展,网络、手机等新兴传媒迅速崛起,给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格局带来了巨大冲击。这些新传媒的快速发展是否意味着传统传媒将被淘汰?在冲击之下,传统媒体应如何转换思路,利用新兴技术拓展市场?新旧媒体如何实现资源共享、最终走向共赢?来自不同媒体的精英代表阐述了他们身处一线的观察和思考。
参考网址:http://www.2005committee.org
利用传统媒体优势打造新媒体
汪文斌(央视国际网络公司总裁)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的十大主持人为央视国际网络做了一个宣传片。央视的主持人可以给我们做广告,这是我们的优势。从这点看,CCTV.COM实际上是利用传统电视媒体的优势来打造新媒体的平台。
央视国际网络公司成立于4月28日,新公司是整合了过去的两个机构成立的,一个是过去的CCTV.COM网站,另一个是中视网络电视公司。央视国际的定位因此做了新的调整,过去我们是央视重点新闻的网站,以后我们将向门户网站发展,是以央视为依托,集新闻、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性媒体,我们不是准中央电视台官方网站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门户性的网络媒体。我们确立了一个新的目标,在3—5年内进入国内网站和世界媒体网站的前列。
CCTV.COM过去是一个事业单位,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部门,现在是两个牌子一套机构,一个是网络传播中心,一个是网络有限公司,总体上是公司化机制来运作了。中央电视台对它的支持很大,包括所有节目的IT终端和手机终端都由我们来操作。在重大体育赛事方面,我们把电视和网络一块捆绑购买。4月28日成立的时候我们做了一次改版,将原来只有0.5G的带宽增加到了1.5G,我们原来没有视频搜索,没有博客,现在都已经建立起来了。
我们现在还是一个新闻发布的网站,首先就是要还原互联网的基本功能,所以信息的海量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提升。我们的信息量原来每天更新1000条左右,在世界杯期间平均每天信息量发布合起来在5000条左右。我们已经在短短三个月里建立了150多个博客,央视著名的主持人在我们网上都有了博客。还有视频搜索,我们在站内视频搜索的功能已经实现。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工作,就是把我们央视的节目数字化,建立一个数字化的视频节目库,依托这个节目库我们做网上节目的视频直播和点播。
我们最近三个月里最核心的一件工作就是建立台网联动的机制。我在题目上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怎么把电视和网络很好地捆绑起来,打造网络的品牌。我们做的一个最重要的尝试就是这次世界杯,将电视和网络放在一块来做。这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我们在内容上是一块做的,开幕式当天我们的页面访问量达到了6800万次,全球网络排名一下子从183位提升到83位。我们的广告也是电视和网络捆绑销售的,只有在电视上投放了1500万元的客户才有资格在网络上做增值回报的广告。我们的博客访问量也非常大,最高访问量已经是160万人次了。我们论坛总发片量是93000条,在线访谈也邀请了很多重量级的嘉宾。
新媒体是央视2006年的三大事业之一:一个是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工程;第二个是 “走出去工程”,就是中央电视台要走出去,在国外落地和覆盖;第三个就是网络资源整合的工程,台里面提出的一个口号就是像打造电视品牌一样打造我们的网络品牌。
新媒体带来新营利模式
王中军(华谊兄弟有限公司董事长)
新媒体对华谊兄弟这样的公司来讲应该不是冲击,而是带来了一个新的营利模式。我们公司主要是以内容为主,有电影、电视剧、音乐,还有一个内容就是艺人。我们公司今年刚刚建立了新媒体事业发展部。
电影除了原来的电影院线、VCD版权和电视播映权之外,我们现在确实增加了很大一块新媒体的开拓。但新媒体一直都是谈论得多,与传统的收入渠道差距还是非常大的。电影分几个档次,像1500万美元投资的电影,主要收入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版权交易,这个版权交易涵盖了当地的所有电影票房和电视播映权等等。第二大收入是国内票房收入,手机和网络收入很少。以《天下无贼》为例,国内票房收入是1.2亿元左右,而我们的移动增值业务收入只有100万元,我们的《功夫》收入也是100万元左右,和我们的传统收入差距还非常大,一部电影VCD的版权交易三年期的授权在国内可以做到200万美金。
新媒体概念说得非常大,但对我们这种传统的内容制造商来说还只是一个梦,具体增长是无从计算的。今年《夜宴》这部电影会有一点突破,可能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些大运营商的政策调整有关。我们也是左右为难,SP(移动增值业务服务商)前几年也帮助了我们一些,但移动运营商给SP的压力很大,他们直接找到我们内容提供商。像《夜宴》音乐的首发,移动坚决不同意我们卖给SP,而是他们直接做无线首发。《夜宴》所有的数字增值也是中国移动的数据部牵头做。我们也有一些实验,看看这种大的运营商和我们合作到底会有什么新的突破。
我们今年下半年会有四张音乐专辑,包括张靓颖和周迅的专辑,目前最不好计算的就是无线增值收入这一块。一个艺人能否带来的几大块收入,在我们公司的财务报表上都表现得很清楚,电影收入也能在财务报表上看得非常清楚,原来的渠道都非常稳定。但新媒体基本上是一个虚数,对这个部门也无从考核。希望再过几年,新媒体能逐渐形成一个成规模的赢利模式。
我们面对的新媒体目前主要是国内的四大运营商,很强势,我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多的谈判条件。所以,我觉得未来新媒体竞争激烈以后可能对我们内容提供上会有好处,现在竞争还不是特别明显,特别是在移动通讯上竞争不明显。
宽带技术的新冲击
高燃(Mysee.com网CEO)
说到新媒体对旧媒体的冲击,我举两个数字,一是中国的网民已经超过1.23亿,宽带用户超过7700万,一年以前是1.03亿网络用户和5300万宽带用户。中国新增宽带用户的速度将近50%。这个说明什么?说明未来两到三年,中国所有的网络用户都将变成宽带用户。所以,宽带技术的发展,或者是宽带的普及,一定会对窄带造成冲击。
我们再看一下广告份额。中国电视界有个现象:一个西瓜,两个苹果,一地芝麻,就是央视一家独大,凤凰卫视和湖南卫视拿的是苹果,其他捡到的都是芝麻。但这种现象会改变。前不久互联网协会做了一个调查,观众在网络上每周停留10个小时以上的人占了55%,但是在电视上每周超过5个小时的只有45%。大家可以看看这个差距,以后广告会在哪里出现,大家会很清楚。
再看世界杯带来的趋势。很多人通过CCTV5看世界杯,但是上海文广拿了4分钟宽频的进球集锦,获得了很大成功。新浪、搜狐、网易都跟他们有不同的合作,我们提供的是技术支持。在世界杯开幕的当天,6月9日晚上10-12点的时候,在只放视频的情况下,全国在线观看人数就超过了63万。63万人在网站上同时看视频,全球历史上都没有这样的记录。我相信这也是宽带对窄带的冲击,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趋势。
世界杯之前宽带上的广告几乎是没有的,但最近有一家公司给张朝阳掏了几百万,SOHU宽带上的总收入据说已经有好几千万,新浪也差不多,新传也有几百万元。现在越来越多的广告主都认识到宽带上面是有机会的,因为宽带广告非常精准,定时定点到达,一定让你看到,你没有机会换别的台。目前我们Mysee.com在和一些教育机构做合作,他们有很好的教育节目,但没有平台播放,我们在帮助他们做一个虚拟电视台,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这个宽带互联网。他们非常感兴趣。
前不久湖南电视台的台长去日本考察,他发现,日本网络电视的清晰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所能看到的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韩国、美国也是如此,宽带成长速度非常快。所以我相信,未来的两三年内,宽带对传统电视的冲击可能会是巨大的。目前黑龙江省的网通带宽可以支持两万人在线,但通过PtoP技术,可以支持200万或者1000万人在线,所以技术已经不是阻碍,变革马上会产生。
前不久,中科院院士何志强指出,未来3-5年,三网合一会成为现实,三网中的手机、电视和电脑谁来占据主导权,我和何志强的观点是一样的,我们觉得网络电视会在其中占据非常好的先发优势。现在中国宽带用户有7700万人,世界杯期间就有3600万宽带用户通过我们的Mysee.com观看了世界杯的进球集锦和相关的视频节目。但中国的数字电视用户有多少?在杭州有几十万户,青岛有几十万,宁波、佛山也有非常少量。今年中国数字电视最乐观的估计是1000万用户,但我估计能达到一半就不错了,所以我认为,无论从市场、广告主、观众的质量来说,新媒体对旧媒体的冲击不可避免。
老媒体会不会死?
王波明(中国证券市场研究中心总干事)
什么叫新媒体?有人说互联网是新媒体,也有人说互联网不是新媒体,是老媒体的一种延伸,就是依托的一种技术。我觉得这些概念上的定义都不重要。我这么多年一直都在想这个问题,再过5年、10年,甚至100年后,老媒体会不会死?今后人们还看不看有品牌的东西、有编辑的内容?互联网一搜索就有几十万条信息,你想看都没法看。如果我只有10分钟的时间,我还是会看给我编辑好的。
所谓的互联网兴起以来,老媒体可不可以生存,特别是在商业上还有没有空间?我最近到处问,也问了好几年了。到美国,我问时代华纳的CEO,我说你们有没有感觉互联网对你们有冲击?包括美国第二大杂志集团的老总,都是一个答案,就是报纸没法活了,现在美国报纸发行量每年都在下降。
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讨,我大概有一个想法,就是江泽民同志讲的,法轮功他们叫的声音响,我们要比他们叫的声音更响。提到互联网,我们的传统媒体也上网,但是上网做什么,还处在探索的过程。我知道世界所有的公司都在加大对互联网的广告投放,所以你会看到互联网广告每年都在以很高的速度增长。但在互联网投放广告的效益究竟怎么样,其实这些广告商也没有搞明白,就是感觉互联网是新媒体,不管怎么样都要与时俱进,就跟着往前走,但具体效果怎么样,我觉得还要看。
不管怎么说,互联网的人士年轻,钱也多,气势汹汹,老媒体在他们前面总觉得是恭敬不如从命。但是,我觉得最后还是要看事情的本质,从媒体的角度讲,大家认不认品牌,认不认编辑过的东西,我觉得根本还是看这两种。所以,老媒体会不会死,这个事我到今天也没有搞清楚。
新媒体是伪命题
何力(《经济观察报》社长)
我们诸位切不可被眼下流行的让你眩晕的词汇和所谓的新技术吓倒。如果我们进行理论的总结,你会发现问题非常简单。今天的命题是新媒体的冲击,这个命题不准确。比如说新媒体的形态,哪些是新媒体?新的传播技术和媒体介质与新媒体并非等同的概念。我们今天面临的一切困惑,归根到底的来源在哪?其实很简单,就是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两个层面的影响,第一个层面的影响是对宏观经济的,第二个是对传播业的。
先说第一个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技术的发达,导致信息不对称性下降,其结果是全世界的宏观经济运行的周期性不再那么明显了。就这么简单,否则你没法解释为什么中国一方面流动性如此过剩,一方面消费者价格上半年才增长了1%多,但是资产价格却在猛涨。所以,信息技术就是这么一个作用,1929年世界大危机在这个世界上不会再出现了。
第二个就是对传播技术的影响。信息技术导致比过去更有效、效率更高、规模更大、速度更快的传播。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有很多新的媒体形态,包括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新的媒体技术导致规模化传播的边际成本递减的速度非常快。我们最近做了一个新杂志,要到首都机场销售,不仅一分钱拿不回来,还要出投递费,因为你要物流,因为你要推广。沃尔玛是一家什么企业?是一家信息企业,如果没有对信息的把握,它不可能做到今天这样。博客也是如此,CCTV在网上捐款,按一下是5元钱,我想很多人都愿意发这个善心,但是因为没有时间,所以他们选择了用手机而不是网上支付。
我觉得,对新媒体就是要用这两个思路来思考,很多问题都会因此迎刃而解。
新媒体需要一个合适的突破口
张蔚(星空传媒中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
去年新闻集团收购Myspace的价格是5.8亿美金,很多人说太贵了,因为当时网站的注册用户就是2000万,收入非常少。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不到一年的时间,它的注册用户已经从2000万到了1亿,已经成为美国流量最大的网站,远远超过了雅虎和Google,而且这个网站黏度非常大.它的收入也在增长,目前这个财年收入应该在几亿美金。
那么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我个人认为有两点,第一点是非常注重产品的开发,注册用户就是上帝。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现在美国最火的是YouTube,其实在Myspace上有很多用户用YouTube分享他们的视频,但是我们毕竟自己也在开发类似的产品,就把YouTube拿走了,很多用户投诉,为了保住用户,我们又拿回来了。
另外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找到了一个点进入这个市场,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一开始怎样聚集人气。Myspace是从音乐开始的,当时有几十万的处于地下或稍有名气的乐队在这网站上建立了自己乐队的空间。它追求的不是一个月有几百万的粉丝团,而是有几十万个乐队,这个倍数非常可观。所以,我觉得它的成功是有一定道理的。
除了在互联网上,我们新闻集团在无线上也有动作,我们成立了一个无线业务集团。大家都知道《24小时》这个电视连续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产品的开发,比如说墙纸、铃声。我们专门把这个电视剧剪成了24个,可以在手机上看。我们拍了《24小时》的延伸产品,还有游戏,都是利用传播媒体的优势,然后在无线上进行运作。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在亚洲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当代香港电影库,里面有600多部电影,我们全有版权。我们专门有一个团队对他们进行剪辑,为手机和无线提供新产品。将来我们的平台,不管是互联网和手机的平台,我们都需要专门的制作产品。
新媒体需要内心的认同
潘石屹(SOHO中国董事长)
在我们公司内部,曾经尝试了一些试验。一般房地产行业的广告费,在北方地区是2%-3%,南方的城市比较高一点,是4%-5%。可是我们公司的广告费都没有超过营业额的0.6%。我们最近又采用了一个办法,不在传统媒体打广告,也不参加展销会,只是在网上销售,跟百度和搜房合作。你搜索直接就进入我们的项目网站,我们有18个销售人员直接跟你对话,目前我们的网上销售,来自国外的比重占到一半以上。
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非常伟大,这个时代能够把一个石头、一个沙子变成水泥,变成钢材,变成玻璃。今天我们和互联网接触,同样的沙子,他们做成了芯片,卖的价格比我们房子价格更高,我觉得做互联网、高科技的更应该感谢这个时代,你们的附加价值更高。
今年去参加达沃斯论坛时和田溯宁见面,他说我们现在发展这么快,但我们一定要有信仰。听了田溯宁的话,加之今年的房地产形势比较乱,我就上了一趟五台山,我想寻找信仰。我有一点体会,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两方面,一个方面是科学,互联网就是科学。科学太强势了,人们往往忽略了自己心里想什么,所以互联网传播的速度很快,但是谣言很多,前段时间,潘石屹被抓起来就有16个版本。那么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就是人的心里面。
我想了解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个手段就是科学,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发现我们没有发现的东西;第二个,真正要有信仰,这种信仰也是让我们追求真理,是让我们的心受到启示。我想除了新媒体这种科学技术,人们的信仰还是非常重要的。
新媒体动能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力量
方兴东(“博客中国”创始人、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
国内Web 2.0的变局刚刚开始,因为Web 2.0的特点就是网民的参与度比较高,Web 2.0在美国、日本、韩国等网民普及率较高、网民使用网络时间较长的国家的爆发力很强,中国的网民普及率是10%,因此还有一个用户积累的阶段。
再一个就是资本的积累阶段。2002年时新浪的流量排到国内第一位,但最新的流量人气排行榜上,百度第一,QQ第二,新浪第三,网易第四,搜狐第五。搜狐和百度的距离已经是2.5倍了,我自己预测,三年之内这三大门户前5名的地位肯定保不住。
在美国,进入排名前30位的Web 2.0网站达到了6家,而且只有2.0网站保持了高速成长的势头。我预测中国情况和美国情况会不一样,中国网民的素质没到这个程度,中国短期之内模仿美国的网站我觉得是不可能成功的,但三五年以后这种情况是可以发生的。
为什么新媒体这么难预测,这个未知的动能主要是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力量,咱们可以估计精英的力量有多大,但是无法估计人民群众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我们在2002年开始推广博客,当时我们也提出来第二代互联网的概念,Web 2.0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用户从被动转到主动,在网络里面真正有了主权。
不过,在中国当前的情况下,大家严重高估了Web 2.0在短期的力量。让Web 2.0一夜之间改变中国互联网的格局是不可能的;但是又严重低估了2.0的远期的力量,这正是中国Web 2.0的误区所在。
过去一段时间里,博客数量每5个月翻一番,美国的博客每天增加量是300万,再过一年左右,每天会超过1000万。从这个趋势看,将来肯定是互联网向传统媒体提供内容,现在是提供文字,视频提供也不会太远。将来很多视频不是电影形态,比如说一个摄像头对着一个街头,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但是每个人都在里面看见谁违反交通规则了,可以随便评论。大家上网不是看某种观点,而是看看大家对这个事情有多少说法,哪怕最稀奇古怪的说法,他也觉得有意思。群众不是一个简单受众,而是参与者,是未来2.0的一个最根本的力量。
从门户网站到传统媒体,都在发生博客化的演变。我的博士论文是写博客对社会的影响,我在论文里面提出两种模式,一个是大教堂模式,一个是大集市模式。传统的模式都是大教堂模式,就是少数人对所有人传播;而新媒体是人人参与的大集市。新媒体不会推翻大教堂模式,但未来社会的主流是两种传播模式的互补,这个世界就有了新的可能性,不再是一种主导了。这会影响到传媒、生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因为整个社会的传播模式发生变化了。传统媒体依然具有很大的优势,就是高强度和高效率,这是博客根本不可能达到的,但大集市模式有他的优势,这两个模式可以很好的组合在一起,传播出更大的威力。
近年来,随着IT产业的飞速发展,网络、手机等新兴传媒迅速崛起,给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格局带来了巨大冲击。这些新传媒的快速发展是否意味着传统传媒将被淘汰?在冲击之下,传统媒体应如何转换思路,利用新兴技术拓展市场?新旧媒体如何实现资源共享、最终走向共赢?来自不同媒体的精英代表阐述了他们身处一线的观察和思考。
参考网址:http://www.2005committee.org
利用传统媒体优势打造新媒体
汪文斌(央视国际网络公司总裁)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的十大主持人为央视国际网络做了一个宣传片。央视的主持人可以给我们做广告,这是我们的优势。从这点看,CCTV.COM实际上是利用传统电视媒体的优势来打造新媒体的平台。
央视国际网络公司成立于4月28日,新公司是整合了过去的两个机构成立的,一个是过去的CCTV.COM网站,另一个是中视网络电视公司。央视国际的定位因此做了新的调整,过去我们是央视重点新闻的网站,以后我们将向门户网站发展,是以央视为依托,集新闻、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性媒体,我们不是准中央电视台官方网站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门户性的网络媒体。我们确立了一个新的目标,在3—5年内进入国内网站和世界媒体网站的前列。
CCTV.COM过去是一个事业单位,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部门,现在是两个牌子一套机构,一个是网络传播中心,一个是网络有限公司,总体上是公司化机制来运作了。中央电视台对它的支持很大,包括所有节目的IT终端和手机终端都由我们来操作。在重大体育赛事方面,我们把电视和网络一块捆绑购买。4月28日成立的时候我们做了一次改版,将原来只有0.5G的带宽增加到了1.5G,我们原来没有视频搜索,没有博客,现在都已经建立起来了。
我们现在还是一个新闻发布的网站,首先就是要还原互联网的基本功能,所以信息的海量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提升。我们的信息量原来每天更新1000条左右,在世界杯期间平均每天信息量发布合起来在5000条左右。我们已经在短短三个月里建立了150多个博客,央视著名的主持人在我们网上都有了博客。还有视频搜索,我们在站内视频搜索的功能已经实现。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工作,就是把我们央视的节目数字化,建立一个数字化的视频节目库,依托这个节目库我们做网上节目的视频直播和点播。
我们最近三个月里最核心的一件工作就是建立台网联动的机制。我在题目上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怎么把电视和网络很好地捆绑起来,打造网络的品牌。我们做的一个最重要的尝试就是这次世界杯,将电视和网络放在一块来做。这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我们在内容上是一块做的,开幕式当天我们的页面访问量达到了6800万次,全球网络排名一下子从183位提升到83位。我们的广告也是电视和网络捆绑销售的,只有在电视上投放了1500万元的客户才有资格在网络上做增值回报的广告。我们的博客访问量也非常大,最高访问量已经是160万人次了。我们论坛总发片量是93000条,在线访谈也邀请了很多重量级的嘉宾。
新媒体是央视2006年的三大事业之一:一个是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工程;第二个是 “走出去工程”,就是中央电视台要走出去,在国外落地和覆盖;第三个就是网络资源整合的工程,台里面提出的一个口号就是像打造电视品牌一样打造我们的网络品牌。
新媒体带来新营利模式
王中军(华谊兄弟有限公司董事长)
新媒体对华谊兄弟这样的公司来讲应该不是冲击,而是带来了一个新的营利模式。我们公司主要是以内容为主,有电影、电视剧、音乐,还有一个内容就是艺人。我们公司今年刚刚建立了新媒体事业发展部。
电影除了原来的电影院线、VCD版权和电视播映权之外,我们现在确实增加了很大一块新媒体的开拓。但新媒体一直都是谈论得多,与传统的收入渠道差距还是非常大的。电影分几个档次,像1500万美元投资的电影,主要收入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版权交易,这个版权交易涵盖了当地的所有电影票房和电视播映权等等。第二大收入是国内票房收入,手机和网络收入很少。以《天下无贼》为例,国内票房收入是1.2亿元左右,而我们的移动增值业务收入只有100万元,我们的《功夫》收入也是100万元左右,和我们的传统收入差距还非常大,一部电影VCD的版权交易三年期的授权在国内可以做到200万美金。
新媒体概念说得非常大,但对我们这种传统的内容制造商来说还只是一个梦,具体增长是无从计算的。今年《夜宴》这部电影会有一点突破,可能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些大运营商的政策调整有关。我们也是左右为难,SP(移动增值业务服务商)前几年也帮助了我们一些,但移动运营商给SP的压力很大,他们直接找到我们内容提供商。像《夜宴》音乐的首发,移动坚决不同意我们卖给SP,而是他们直接做无线首发。《夜宴》所有的数字增值也是中国移动的数据部牵头做。我们也有一些实验,看看这种大的运营商和我们合作到底会有什么新的突破。
我们今年下半年会有四张音乐专辑,包括张靓颖和周迅的专辑,目前最不好计算的就是无线增值收入这一块。一个艺人能否带来的几大块收入,在我们公司的财务报表上都表现得很清楚,电影收入也能在财务报表上看得非常清楚,原来的渠道都非常稳定。但新媒体基本上是一个虚数,对这个部门也无从考核。希望再过几年,新媒体能逐渐形成一个成规模的赢利模式。
我们面对的新媒体目前主要是国内的四大运营商,很强势,我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多的谈判条件。所以,我觉得未来新媒体竞争激烈以后可能对我们内容提供上会有好处,现在竞争还不是特别明显,特别是在移动通讯上竞争不明显。
宽带技术的新冲击
高燃(Mysee.com网CEO)
说到新媒体对旧媒体的冲击,我举两个数字,一是中国的网民已经超过1.23亿,宽带用户超过7700万,一年以前是1.03亿网络用户和5300万宽带用户。中国新增宽带用户的速度将近50%。这个说明什么?说明未来两到三年,中国所有的网络用户都将变成宽带用户。所以,宽带技术的发展,或者是宽带的普及,一定会对窄带造成冲击。
我们再看一下广告份额。中国电视界有个现象:一个西瓜,两个苹果,一地芝麻,就是央视一家独大,凤凰卫视和湖南卫视拿的是苹果,其他捡到的都是芝麻。但这种现象会改变。前不久互联网协会做了一个调查,观众在网络上每周停留10个小时以上的人占了55%,但是在电视上每周超过5个小时的只有45%。大家可以看看这个差距,以后广告会在哪里出现,大家会很清楚。
再看世界杯带来的趋势。很多人通过CCTV5看世界杯,但是上海文广拿了4分钟宽频的进球集锦,获得了很大成功。新浪、搜狐、网易都跟他们有不同的合作,我们提供的是技术支持。在世界杯开幕的当天,6月9日晚上10-12点的时候,在只放视频的情况下,全国在线观看人数就超过了63万。63万人在网站上同时看视频,全球历史上都没有这样的记录。我相信这也是宽带对窄带的冲击,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趋势。
世界杯之前宽带上的广告几乎是没有的,但最近有一家公司给张朝阳掏了几百万,SOHU宽带上的总收入据说已经有好几千万,新浪也差不多,新传也有几百万元。现在越来越多的广告主都认识到宽带上面是有机会的,因为宽带广告非常精准,定时定点到达,一定让你看到,你没有机会换别的台。目前我们Mysee.com在和一些教育机构做合作,他们有很好的教育节目,但没有平台播放,我们在帮助他们做一个虚拟电视台,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这个宽带互联网。他们非常感兴趣。
前不久湖南电视台的台长去日本考察,他发现,日本网络电视的清晰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所能看到的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韩国、美国也是如此,宽带成长速度非常快。所以我相信,未来的两三年内,宽带对传统电视的冲击可能会是巨大的。目前黑龙江省的网通带宽可以支持两万人在线,但通过PtoP技术,可以支持200万或者1000万人在线,所以技术已经不是阻碍,变革马上会产生。
前不久,中科院院士何志强指出,未来3-5年,三网合一会成为现实,三网中的手机、电视和电脑谁来占据主导权,我和何志强的观点是一样的,我们觉得网络电视会在其中占据非常好的先发优势。现在中国宽带用户有7700万人,世界杯期间就有3600万宽带用户通过我们的Mysee.com观看了世界杯的进球集锦和相关的视频节目。但中国的数字电视用户有多少?在杭州有几十万户,青岛有几十万,宁波、佛山也有非常少量。今年中国数字电视最乐观的估计是1000万用户,但我估计能达到一半就不错了,所以我认为,无论从市场、广告主、观众的质量来说,新媒体对旧媒体的冲击不可避免。
老媒体会不会死?
王波明(中国证券市场研究中心总干事)
什么叫新媒体?有人说互联网是新媒体,也有人说互联网不是新媒体,是老媒体的一种延伸,就是依托的一种技术。我觉得这些概念上的定义都不重要。我这么多年一直都在想这个问题,再过5年、10年,甚至100年后,老媒体会不会死?今后人们还看不看有品牌的东西、有编辑的内容?互联网一搜索就有几十万条信息,你想看都没法看。如果我只有10分钟的时间,我还是会看给我编辑好的。
所谓的互联网兴起以来,老媒体可不可以生存,特别是在商业上还有没有空间?我最近到处问,也问了好几年了。到美国,我问时代华纳的CEO,我说你们有没有感觉互联网对你们有冲击?包括美国第二大杂志集团的老总,都是一个答案,就是报纸没法活了,现在美国报纸发行量每年都在下降。
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讨,我大概有一个想法,就是江泽民同志讲的,法轮功他们叫的声音响,我们要比他们叫的声音更响。提到互联网,我们的传统媒体也上网,但是上网做什么,还处在探索的过程。我知道世界所有的公司都在加大对互联网的广告投放,所以你会看到互联网广告每年都在以很高的速度增长。但在互联网投放广告的效益究竟怎么样,其实这些广告商也没有搞明白,就是感觉互联网是新媒体,不管怎么样都要与时俱进,就跟着往前走,但具体效果怎么样,我觉得还要看。
不管怎么说,互联网的人士年轻,钱也多,气势汹汹,老媒体在他们前面总觉得是恭敬不如从命。但是,我觉得最后还是要看事情的本质,从媒体的角度讲,大家认不认品牌,认不认编辑过的东西,我觉得根本还是看这两种。所以,老媒体会不会死,这个事我到今天也没有搞清楚。
新媒体是伪命题
何力(《经济观察报》社长)
我们诸位切不可被眼下流行的让你眩晕的词汇和所谓的新技术吓倒。如果我们进行理论的总结,你会发现问题非常简单。今天的命题是新媒体的冲击,这个命题不准确。比如说新媒体的形态,哪些是新媒体?新的传播技术和媒体介质与新媒体并非等同的概念。我们今天面临的一切困惑,归根到底的来源在哪?其实很简单,就是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两个层面的影响,第一个层面的影响是对宏观经济的,第二个是对传播业的。
先说第一个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技术的发达,导致信息不对称性下降,其结果是全世界的宏观经济运行的周期性不再那么明显了。就这么简单,否则你没法解释为什么中国一方面流动性如此过剩,一方面消费者价格上半年才增长了1%多,但是资产价格却在猛涨。所以,信息技术就是这么一个作用,1929年世界大危机在这个世界上不会再出现了。
第二个就是对传播技术的影响。信息技术导致比过去更有效、效率更高、规模更大、速度更快的传播。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有很多新的媒体形态,包括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新的媒体技术导致规模化传播的边际成本递减的速度非常快。我们最近做了一个新杂志,要到首都机场销售,不仅一分钱拿不回来,还要出投递费,因为你要物流,因为你要推广。沃尔玛是一家什么企业?是一家信息企业,如果没有对信息的把握,它不可能做到今天这样。博客也是如此,CCTV在网上捐款,按一下是5元钱,我想很多人都愿意发这个善心,但是因为没有时间,所以他们选择了用手机而不是网上支付。
我觉得,对新媒体就是要用这两个思路来思考,很多问题都会因此迎刃而解。
新媒体需要一个合适的突破口
张蔚(星空传媒中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
去年新闻集团收购Myspace的价格是5.8亿美金,很多人说太贵了,因为当时网站的注册用户就是2000万,收入非常少。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不到一年的时间,它的注册用户已经从2000万到了1亿,已经成为美国流量最大的网站,远远超过了雅虎和Google,而且这个网站黏度非常大.它的收入也在增长,目前这个财年收入应该在几亿美金。
那么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我个人认为有两点,第一点是非常注重产品的开发,注册用户就是上帝。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现在美国最火的是YouTube,其实在Myspace上有很多用户用YouTube分享他们的视频,但是我们毕竟自己也在开发类似的产品,就把YouTube拿走了,很多用户投诉,为了保住用户,我们又拿回来了。
另外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找到了一个点进入这个市场,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一开始怎样聚集人气。Myspace是从音乐开始的,当时有几十万的处于地下或稍有名气的乐队在这网站上建立了自己乐队的空间。它追求的不是一个月有几百万的粉丝团,而是有几十万个乐队,这个倍数非常可观。所以,我觉得它的成功是有一定道理的。
除了在互联网上,我们新闻集团在无线上也有动作,我们成立了一个无线业务集团。大家都知道《24小时》这个电视连续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产品的开发,比如说墙纸、铃声。我们专门把这个电视剧剪成了24个,可以在手机上看。我们拍了《24小时》的延伸产品,还有游戏,都是利用传播媒体的优势,然后在无线上进行运作。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在亚洲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当代香港电影库,里面有600多部电影,我们全有版权。我们专门有一个团队对他们进行剪辑,为手机和无线提供新产品。将来我们的平台,不管是互联网和手机的平台,我们都需要专门的制作产品。
新媒体需要内心的认同
潘石屹(SOHO中国董事长)
在我们公司内部,曾经尝试了一些试验。一般房地产行业的广告费,在北方地区是2%-3%,南方的城市比较高一点,是4%-5%。可是我们公司的广告费都没有超过营业额的0.6%。我们最近又采用了一个办法,不在传统媒体打广告,也不参加展销会,只是在网上销售,跟百度和搜房合作。你搜索直接就进入我们的项目网站,我们有18个销售人员直接跟你对话,目前我们的网上销售,来自国外的比重占到一半以上。
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非常伟大,这个时代能够把一个石头、一个沙子变成水泥,变成钢材,变成玻璃。今天我们和互联网接触,同样的沙子,他们做成了芯片,卖的价格比我们房子价格更高,我觉得做互联网、高科技的更应该感谢这个时代,你们的附加价值更高。
今年去参加达沃斯论坛时和田溯宁见面,他说我们现在发展这么快,但我们一定要有信仰。听了田溯宁的话,加之今年的房地产形势比较乱,我就上了一趟五台山,我想寻找信仰。我有一点体会,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两方面,一个方面是科学,互联网就是科学。科学太强势了,人们往往忽略了自己心里想什么,所以互联网传播的速度很快,但是谣言很多,前段时间,潘石屹被抓起来就有16个版本。那么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就是人的心里面。
我想了解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个手段就是科学,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发现我们没有发现的东西;第二个,真正要有信仰,这种信仰也是让我们追求真理,是让我们的心受到启示。我想除了新媒体这种科学技术,人们的信仰还是非常重要的。
新媒体动能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力量
方兴东(“博客中国”创始人、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
国内Web 2.0的变局刚刚开始,因为Web 2.0的特点就是网民的参与度比较高,Web 2.0在美国、日本、韩国等网民普及率较高、网民使用网络时间较长的国家的爆发力很强,中国的网民普及率是10%,因此还有一个用户积累的阶段。
再一个就是资本的积累阶段。2002年时新浪的流量排到国内第一位,但最新的流量人气排行榜上,百度第一,QQ第二,新浪第三,网易第四,搜狐第五。搜狐和百度的距离已经是2.5倍了,我自己预测,三年之内这三大门户前5名的地位肯定保不住。
在美国,进入排名前30位的Web 2.0网站达到了6家,而且只有2.0网站保持了高速成长的势头。我预测中国情况和美国情况会不一样,中国网民的素质没到这个程度,中国短期之内模仿美国的网站我觉得是不可能成功的,但三五年以后这种情况是可以发生的。
为什么新媒体这么难预测,这个未知的动能主要是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力量,咱们可以估计精英的力量有多大,但是无法估计人民群众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我们在2002年开始推广博客,当时我们也提出来第二代互联网的概念,Web 2.0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用户从被动转到主动,在网络里面真正有了主权。
不过,在中国当前的情况下,大家严重高估了Web 2.0在短期的力量。让Web 2.0一夜之间改变中国互联网的格局是不可能的;但是又严重低估了2.0的远期的力量,这正是中国Web 2.0的误区所在。
过去一段时间里,博客数量每5个月翻一番,美国的博客每天增加量是300万,再过一年左右,每天会超过1000万。从这个趋势看,将来肯定是互联网向传统媒体提供内容,现在是提供文字,视频提供也不会太远。将来很多视频不是电影形态,比如说一个摄像头对着一个街头,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但是每个人都在里面看见谁违反交通规则了,可以随便评论。大家上网不是看某种观点,而是看看大家对这个事情有多少说法,哪怕最稀奇古怪的说法,他也觉得有意思。群众不是一个简单受众,而是参与者,是未来2.0的一个最根本的力量。
从门户网站到传统媒体,都在发生博客化的演变。我的博士论文是写博客对社会的影响,我在论文里面提出两种模式,一个是大教堂模式,一个是大集市模式。传统的模式都是大教堂模式,就是少数人对所有人传播;而新媒体是人人参与的大集市。新媒体不会推翻大教堂模式,但未来社会的主流是两种传播模式的互补,这个世界就有了新的可能性,不再是一种主导了。这会影响到传媒、生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因为整个社会的传播模式发生变化了。传统媒体依然具有很大的优势,就是高强度和高效率,这是博客根本不可能达到的,但大集市模式有他的优势,这两个模式可以很好的组合在一起,传播出更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