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文化的传播则必须以语言为媒介,二者相互渗透,共同发生作用。本研究针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对文化教学重视不够的问
【机 构】
:
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文化的传播则必须以语言为媒介,二者相互渗透,共同发生作用。本研究针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对文化教学重视不够的问题,以"影视欣赏","圣经故事","跨文化交际"三门课程为例来探讨如何通过增设以跨文化交际为主的选修课向学生展现中西文化的内涵、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使其融入西方文化环境中,提高跨文化英语交际能力。
其他文献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使个体更好的认识自我,理解不同的心理特征,也可以优化个人心理品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近年来,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笔者认为,开展感恩教育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如果大学生们能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学校的录取,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就会抓紧时间、抓住机会努力学习,有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从本世纪初开始,全国各高师院校历史专业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制定了新的课程体系并付诸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深入的开展,现有高师历史专业的教学效果如何?能否适应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此,笔者对一些地方高师院校历史专业的部分毕业生、在校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经调查笔者发现,目前高师历史专业的教学状况的确存在着
角色在社会心理学中,通常指期望于个人的、训练个人的,并鼓励他在一定社会情境中完成的某种权利、义务和责任的任何行为模式。他可能是在时间上难以界定的,如孩子、父母、配偶;或者,它们可能基本上是永久性的,如男性、女性、黑人。[1]大学是大学生思维和心理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时期,清晰的认知高校大学生角色无论对于大学生本人角色意识的定位还是对于高等教育的课程内容调整都有重
新课程方案重点环节分析 1.突出基本理论的总体性 从课程内容调整来看,此次改革突出的一点在于:突出加强了总体性的维度,即立足整体和全局设计课改方案。由此,在内容上进行了整合,由7门变为4门,以减轻条块分割、支离破碎和内容交叉重复现象。关于内容的总体性的强调表现为多个方面:例如,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合三为一,进而从总体上拥有了一个马克思中国
中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差异 中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历史背景、评估目的、评估内容、评估方法、评估组织和政府在评估中作用等方面。 1.评估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制度起点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教育评估的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1784年纽约州设立的一个先驱性的学校评鉴组织——纽约州立大学董事会。而高等教育评估真正得到发展则是在19世纪末莫里尔法案颁布后,随着高等学校的大幅度增加,社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