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水火既济,男女皆宜

来源 :妇女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r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说桑葚酒之前,先说说主要原料桑葚。桑葚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等成分,营养是苹果和葡萄的好多倍,并具有多种功效。
  不过,我更倾向于给大家说说中医方面对它的高度评价。《本草纲目》中记载:“桑葚,味酸、甘。单食,止消渴、利五脏关节,通血气,久服不饥,安魂镇神,变白不老。”“捣汁饮,解中酒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并称“桑之精华尽在于此”。《随息居饮食谱》载:“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本草疏经》则说它“甘寒益血而除热,为凉血补血益阴之药”。
  总之,中医认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具有补肝、益肾、熄风、滋液等多重功效,是滋补强壮、养心益智的好果实。
  桑葚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大家不妨暂时抛开惯用逻辑,充分发挥一下想象力。
  首先,外形与肾如此相像的桑葚冥冥中就与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智慧的古人拿它来治疗一些与肾有关的疾病。现代的医学也在临床实验中证实了这一点。
  其次,桑葚能在炎热的夏季生长得如此之好,则多不畏惧火热,具有清火的特点。从五行来讲对应了冬季,因此又有益水的功效。所以说,桑葚简直就是天然的水火既济的果实代表,可以用来养心益肾。
  这就好比有手心才谈得上有手背,有夏天的热才能够衬托出冬天的寒。又比如寒冷的南极和北极人烟稀少,而在骄阳似火的非洲,人的寿命也往往不长。倒是在四季分明的地方,人能很好地生活。所以,生克制化是一种很神奇的自然现象,桑葚就是这样很巧妙地做到了水火既济。
  再有,桑葚本身含有一种植物荷尔蒙。它红得发紫甚至有些黑的颜色,稍甜带酸的味道,也显示了它有补肝益肾的威力。它对男女都有益,新婚男性生活过频了,可以用桑葚酒补一补,女也可以喝点,因为它也有滋阴的功效。
  此外,桑葚酒还有补血滋阴、生津止渴、润肠去燥等功效,主治阴血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结等症。
  既然桑葚是个好东西,若能长久保存岂不更美?相对而言,在5至6月份采集桑葚,然后用酒保存,不失为上上之策。桑葚酒的做法也很简单,就是将桑葚洗干净,沥干水分,1斤桑葚配上10斤白酒,不要浓度太高的,46度的白酒就可以,泡上一周就差不多了。当然了,若是有纯粮食做成的酒,比如高粱酒,泡出来的效果会更好。
  人秉阴阳四时之气而生,中医治病,光是纯阴不行,单是纯阳也不行,得阴阳相济。而桑葚这味佳果水火既济,调制成酒之后更是具有调和阴阳的功效。
  患者如果是有肾虚情况的,我一般都会建议他们泡点桑葚酒,每天喝一点。从反馈回来的情况来看,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大便干结,小便不利的,症状好转;头发早白的,眼睛干涩的,也都有明显的疗效。此外,桑葚酒还可以辅助治疗女性的闭经和月经不调。有些人不喝酒,可以尝试做桑葚膏。桑葚膏也不难弄:桑葚拿回来以后,搁水里煮,煮完了以后加点儿蜜,调成膏。过去药店都有卖的,现在没了,非常可惜。
  也有一些女性喜欢直接用水泡桑葚喝,简单方便。可以降脂,可以美白,还可以增进免疫力,强体防癌。注意水温不要太高。
  不过,桑葚甜甜的,而且对肠胃吸收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患有糖尿病或者是脾胃虚寒、大便稀烂的朋友不要随便饮用。
  《为我的身体养阳气》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长课文”指小学语文教材中篇幅较长的课文,一般具有知识点多、内容深、阅读难度大的特点,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为例,探讨“长课文”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注重课前自学、夯实基础教学、理清课文结构、开展小组讨论、深度品鉴课文,以期对“长课文”的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长课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现代诗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统编教材在四年级下册安排了一个现代诗歌单元,这是教材的一个创新点。在教学中,如何将单篇的诗歌组合成有意义的整体,对比导读是一种好的方法。在对比导读中,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自由、情感的真挚、风格的独特,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学习不断走向深入,而且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对比导读;深度学习;诗歌教学;单元整合
[摘 要]《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红色题材的文章,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篇幅较长。这就必然要求长文短教;同时,还要求学生深刻理解老班长的人物形象,学会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深度学习,这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时,教师要紧紧抓住人物的言行,带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要在略读中精读,在感悟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增强审美体验。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长文短教;导读策略;深度体验  [
[摘 要]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对部编本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探索,并以部编本三年级《金色的草地》一课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本课设计的核心要点在于双线并进的两条线索——“理性分析”与“感性体悟”。旨在培养学生语言智能的同时,兼顾数理逻辑智能和空间智能的发展。理性分析一线,以思维导图为支架,引导学生把握草地色彩變化的顺序与原因,并从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感性体悟一线,通过化文为诗与配乐朗读,在情景中感悟草地色彩变
有的人牙齿很白,也整齐,没有龋齿,牙从来也没疼过,可做口腔检查的时候却查出来有牙周病。牙周病的主要表现是牙缝变大,牙槽骨吸收,“牙齿变长”。如果不及时控制,牙齿最终会松动脱落。  每天用生姜水漱口,坚持一个月可以明显改善牙周病。平时工作压力大,气血亏虚的人坚持喝生姜水還可以起到预防牙周病的作用。  具体方法:每天早晚取适量生姜放清水里煮沸,晾温后用其漱口,或取两三片生姜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摘要]古典名著的进阶阅读让学生感受、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化遗产,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进阶阅读首先要选配古典名著书目,扩大阅读量;其次寻觅进阶阅读的方法,提升古典名著的阅读感知力;其三要摸索进阶阅读的方式,体验阅读古典名著的乐趣;其四要积累进阶阅读星制,感知古典名著的内涵;最后是拓展进阶阅读活动,走进古典名著这本书如此,方可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培养阅读能力,让学生感受名著语言的魅
[摘 要]从儿童的角度去解读古诗词,让久远的诗词文化在儿童期待的视野中复活,让诗词语言与儿童精神同构共生,这是小学古诗词教学应有的立场。教学《三衢道中》这首诗时,教师应立足古诗词基点,唤醒儿童的“自我场”;挖掘古诗词底蕴,构建儿童的“生态场”;回归古诗词本位,搭建儿童的“游戏场”。这样同构共生,就能引领儿童走进古诗词文本的深处。  [关键词]古诗词;文本解读;儿童视角  [中图分类号] G623.
[摘 要]朗读是学好语文最重要的途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涵泳品味语言,体会思想感情,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在朗读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审美情趣等都能得到提高。  [关键词]朗读教学;文本;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9-0071-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宁波著名的南塘老街,古香古色的街巷,热腾腾的汤团馄饨,恍如走进明清的江南民居。  被一家“摩登红人”店吸引,满屋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摩登女照大盒小盒的雪花膏,跟殷勤介绍的服务员说:我是办杂志的,能拍两张照片吗?“什么杂志?”我有点心虚地说“你不一定知道,《妇女之友》。”  “妇女之友?我以前是你们读者,总看!”  我大喜过望:真的?你是东北的?  “哈尔滨的!”我一声大叫,过去抱住她!  她说原来
[摘 要]统编教材的习作单元,为学生理解、掌握、运用习作知识,形成写作能力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学六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时,要引导学生掌握“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具体方法。教学时,教师应通过守正目标、聚焦关键和加强整合等途径,对教材的各个板块的内容进行梳理,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知识体系,并进行具体的读写实践,掌握习作方法技能。这样教学,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由认识到实践的转化,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