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散文阅读教学要回归本色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刚刚步入高一阶段的新生而言,阅读散文是一项新的挑战,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散文阅读的知识和方法,并在课堂上反复运用与总结。但如果一味地授予方法和技巧给学生,又会走向脱离文本的极端,所以读同样很重要。怎么读?笔者认为高一的散文阅读教学应该回归本色,分为三个步骤,本文以《想北平》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一散文阅读;回归本色;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77-1
  第一步:课前诵读,初识文本
  课前布置诵读预习:至少读一遍,这样我们在课堂阅读课的教授就不会感到很唐突,进入文本学习就会很自然,先见到文本,其次是认识文本,接着是熟悉文本,最后才识理解把握文本。
  预习朗读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结合文中的注解疏通文字,作者介绍与写作背景要特别关注,因为可能涉及到文学作品的风格和表达情感。文本中没有的话,教师要事先提供资料。
  如《想北平》中没有写作背景的介绍,教师就要及时补充,这样有助于我们对文中最后一句蕴含情感的理解。(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客居青岛时所写。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除了思念故乡,还有爱国情怀。
  另外,思考导学的设计也很重要。如笔者针对课堂的教学过程专门设计了两个思考题:
  1.浏览课文,划出你觉得重要的句子。
  2.阅读文中的“对话栏”评点的内容。
  这两个问题将是课堂上两个最主要的环节切入点。
  由此可见,散文阅读课的教授,课前诵读预习必不可少。
  第二步:学会勾划,走近文本
  划什么?划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划?即如何提取文章重要的信息,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告诫他“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前布置大家在文中划出你觉得重要的句子,课堂上交流。先弄清楚写了什么,不必拘泥文章的顺序。
  这个读书的办法有他的好处,那就是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因为任何一篇文章,我们都能读到一些看似重要的语段,只不过我们的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思考与领悟,具有个体性、差异性和发展性。划出来的句子肯定有不同的地方,教师要做的是,既要尊重他们的阅读感受与心得,又要及时巧妙地引导他们正确阅读方法。如:
  生1:第5小节“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
  生2:“北平在人为中先出自然,既不挤得慌,有不太僻静”。
  让学生筛选信息,首要的是要尊重文本的内容,尽可能用文本的话来总结。但有时因为表达形式的文学性,所要表达的内容比较含蓄,需要我们转变表达形式,更为直接的表达要义,这个时候举要学会利用现有的句子学会摘录关键词,转化语言。
  散文怎么读,提取文中的重要内容,弄清楚文章写了什么?在学生回答问题和教师点拨引导过程中及时总结归纳如何筛选重要内容,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会勾划,抓住什么来读。文章的首尾段落,每小节的首位句,文中的关键句(抒情句、概括句、主旨句、过渡句等等),抓住句段中的关键词。只有弄清写了什么,才能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
  第三步:学会评点,深入文本
  必修课本上第一次出现了“评点”这个阅读的方法。而我们高一新生所知道的就是初中时老师要求我们写读书感或读书心得。其实,评点也是读书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读书的好习惯。从评点的方法上讲,评点的要义是对话,是交流,是再创造。评点作为对话,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与想象中的“文本的其他读者”的交流。例如:书的右侧的对话栏。
  评点也有一定方法,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1)你感到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值得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探究的,那么可以提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
  (2)请划出文中能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3)请对文中的一些写作手法作出评注。
  (4)请对文中的语言作出赏析。
  说白了,我们要深入研读文本就必须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解读文本,评点,是最好的方法。当然教师如果着急让学生去写评点,似乎有难度。教师必须提供方法和例子,至少让学生不会产生畏惧感。
  小试牛刀,写下你的评点(略)
  展示学生的答案,就是每个人阅读体验的碰撞与交融,任何阅读都是一种独创,教师应充分尊重这种独创,在阅读体验中进一步生成新的更独特的感受。从评点的答案看三个学生的答案都有可取之处,夸赞他们是有必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全面地写评点,要在分析学生答案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两个方向:第一,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内容与情感,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第二,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如何表达的?主要指作品在塑造形象、运用语言、使用表达技巧等方面展现出来的吸引读者的艺术力量)。当然,评点往往是综合性的。
  课堂演练,及时巩固(略)
  学生在写评点的时候也都注意到了语言特点,注意到的重要句子蕴涵的情感,以及直抒胸臆的表达技巧,笔者认为教师今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灌输着这种阅读方法,一定会对我们赏析文章有帮助的。
  总之,如何提取筛选文章的重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通过评点展示总结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这两个方面是现阶段高一散文阅读课的关注点,怎么读?这三个步骤大体上给我们一个阅读导向,不至于今后盲目地阅读,甚至盲目地做题,最本色的教学才是最有效地教学。当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思考散文有效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并去尝试、总结、交流、完善,就一定会圆满地实现散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其他文献
摘 要:经过笔者对调查数据及现象的分析,通过查阅相关朗读教学的书籍资料及结合笔者自身的朗读教学经验,笔者拟定并实践了一些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指导对策。通过实践,笔者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朗读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课堂朗读;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37-2  2012年《小学语文新课程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活泼是孩子的天性。学生的思想趋于成熟,他们渴望得到尊重,渴望一个展示的平台。老师应该尊重学生,还学生一个自主的语文课堂。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充满激情,适当地激趣,尊重学生的语言感悟,给孩子充分的交流空间,给孩子一个自主的舞台,最大限度地让孩子发挥“天赋”,做到“润物细无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交流;充满情趣;开放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本文分析了教师文化的特点和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阐述了从教师的发展规划、人格魅力、读书习惯、团队精神、课堂文化、终身学习等六个方面加强教师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学校文化;教师文化;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09-2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
摘要:如何切实有效地实行高中物理教学的减负增效?本文提出了如下几项举措:淡化考试分数,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精心策划课堂,有效实施减负增效;开展引情激趣,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授课技能培训。  关键词:高中物理;减负;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0-040-1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物理教学仍然存在观念落后、方法陈旧的现象。课
摘 要:《北风和小鱼》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简单而有趣。经过精心的准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辅以适当的拓展迁移,本课的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迁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7-088-1  一、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片段:  1.师:小朋友们,上课前先看老师写一个词,
摘 要: 本文以教学后记为研究对象,通过如何写教学后记以及撰写教学后记应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分析并探讨教师撰写后记的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 教学后记;教师反思;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3)22-069-1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很重视教后反思总结环节,他曾说“吾日三省吾
摘 要:在以“学生学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要由场上的“主演”改变成场外的“指导”,积极主动地充当好教学的组织者、辅导者、合作者。本文着重探讨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1-048-1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计算机中有太多奇妙的东西,在这个领域中,信息以惊人的速度
摘 要:本文从分析初中语文以生为本对话教学的主要特点入手,对初中语文以生为本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以生为本;对话教学;主要特点;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82-1  以生为本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对话式的相互作用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
摘 要:用语文的方法去建构和丰富学生的言语世界和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以《轮椅上的霍金》的教学为例谈谈这一方法的具体使用,使动情诵读、咬文嚼字、随文练笔成为课堂教学提升“语文的味道”的三部曲。  关键词:朗读;品词析句;随文练笔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51-1  《轮椅上的霍金》讲的是霍金在21岁时患上绝症,完全瘫痪。
摘要:数学的魅力是诱人的,数学的力量是巨大的,数学的思想是神奇的。它可以改变我们对数学枯燥无味的成见,让我们认识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让学生欣赏数学之美,品味数学之趣,感受数学之妙,领略数学之奇,在审美的愉悦中,丰富想象、陶冶情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欣赏;品味;感受;情操;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