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贺岁档电影女性形象分析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dd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女性主义运动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演进,从最初的争取女性参与政治权利到实现男女完全平等,女性主义者始终孜孜不倦的开展着对男权统治社会的批判。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历来受到女性主义者的关注,而影片中女性刻板形象的塑造更是引起女性主义者的不满。笔者通过分析2012年贺岁档电影发现:影片塑造女性形象的刻板化,电影对于男性视觉愉悦的满足以及电影中男权意识的垄断依然存在。由此,笔者呼吁电影从业者调整固有思维模式,放弃将女性视为消费品的错误观念,尊重女性,从而在影视作品中更加真实的建构女性形象。
  【关键词】女性主义 贺岁剧 刻板形象 男权意识
  一、女性主义者对影视文化中女性形象的批判
  女性主义运动发端于19世纪末,伴随着“自由”、“民主”观念的深入人心,女性开始了自我解放的探索。女性主义发展至今已进入到第三阶段,对于大众流行文化的批判一直是女性主义者的应有之义,而电影作为大众流行文化的典型代表受到了更多女性主义者的抨击和批判。“回顾百年影视文化史不难发现,在20世纪以来的岁月里,影视文化不仅没有消除传统文化当中男权话语至上的沉疴;相反,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历史氛围下,影视文化又制造了新一轮的男权话语,加剧了社会文化中两性话语不平衡的态势。”①
  贺岁剧这个概念的流行在中国不过十余年,1997年12月24日,冯小刚带着首部内地贺岁影片《甲方乙方》进军贺岁市场,开创了贺岁历史的先河,使“贺岁片”这个概念真正意义上广泛流传起来。影视作品传递的价值观念很大程度上被人们所接受。尤其是贺岁档电影,因其档期特别,吸引着众多的电影观众前来观影。庞大的人群接受了影视产品传达的观念,必将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笔者以2013年最为卖座的两部贺岁剧《泰囧》、《十二生肖》为研究文本,对其进行女性主义视角的解读。笔者发现影片中性别歧视依然存在,女性的“被看者”地位仍然成为贺岁档电影的主流。
  二、贺岁剧中女性刻板形象的塑造
  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演进发展,女性主义者认识到了电影对于女性刻板形象的塑造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泰囧》中,女性再一次被刻画成为“纸人”形象。她们被定义为漂亮、年轻、温柔、身材苗条。同时镜像中的女性被赋予诸如秘书、清洁员、导游等这样的社会角色。
  以下是笔者对《泰囧》中出现的女性人物所做的统计。(被统计女性出现时间在10s以上,且以画面主体交代。)
  从上表可以看出,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依旧没有逃脱固有的刻板形象。从外貌而言,女性被定义为年轻貌美、身材苗条。这样的形象刻画只在于满足男性的审美需要。从女性所从事的职业而言,女性只被安排在秘书、导游、家庭妇女等这样的社会期望角色位置上,而一旦女性没有了年轻和身材上给予的吸引力,女性则只能被安排在酒店清洁员这样的角色上。
  贺岁档电影将女性的形象标准化,而这个标准就是父权制统治下男性幻想的需要。影片中女性被赋予最不起眼的角色,对女性气质的界定抹杀了现实生活中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研究结果显示,电视加强了性别特质、家庭角色、消费习惯和特征的社会刻板塑造。也即是说我们的符号世界或文化产物对社会的影响比现实世界更大,文化产物的生产与自我生产不断扩大其对社会结构的影响。”②
  三、贺岁剧中男性视觉愉悦的满足
  电影将女性置于三个男人观看的尴尬境地,这三个男人分别是男导演、男主演和男观众。女性作为消费的对象被置于客体地位。
  “许多女性主义者认为色情产品把妇女物化为男人愉悦的客体,这促成暴力和权力的性欲化,因此而建构了通过权力与暴力寻求愉悦的父权性欲形式。”③在众多的影视作品中女性不可避免的被定义为性的符号,她们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男性的偷窥欲望。而当下的影视环境更是将女性身体消费作为最大的噱头来号召市场。
  贺岁档电影中充斥的性暗示很大程度上是对女性的降格,甚至是侮辱。电影以展示裸露的女性身体来博得市场,以充满性挑逗的画面来赢得受众,这是男权社会中无法回避的文化歧视。
  电影《泰囧》本是一部轻松诙谐的贺岁片,但导演却还是没有绕开对女性身体的“观摩”情结。影片中大量充斥着性的暗示和对女性身体欲望的诉求。
  徐朗与宝宝在电梯偶遇一位身着豹纹服饰的美女,而镜头则一直在交代这位美女的苗条大腿以及傲人身材。电影中还有一段赤裸裸的色情展示。徐朗误入酒店一房间,却发现两位美女正在取悦一位男性。这两位身着比基尼,拿着羽毛,伴着音乐的节奏在床上挑逗一位男性。而镜头则以徐朗的视角交代了女性脱掉内裤的场景。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镜头在美女挑逗场景与宝宝给高博推油的场面进行切换,音乐的节奏和面画符号的背后都暗示着一场性爱的进行。而到了最后,画面以徐朗仰视的视角交代了两位美女裸露的身材,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面画左边的这位女性甚至是出现了露点的画面。
  在《十二生肖》里,虽然没有诸如《泰囧》中直接关于女性裸体的展示,但导演同样花了心思带领观众对女性进行围观。Bonnie的出场充满了性的暗示,短裤下苗条的双腿特写用于抓住男性受众眼球,而一个劈叉更是完美的展示了女性身体的柔软。另一位女主角的出场自然也逃脱不了被看的命运,外国古玩收藏者后代在与JC团队一起探险的旅途中被导演狠狠的调戏了一把。首先是对其在帐篷里换衣服画面的交代,接着导演将男主角JC的手伸到了她的屁股下。Coco与她关于紫色内裤的争吵自然也是一种性的暗示。到了电影的最后,朋友送给她的礼物居然是一套紫色内衣和内裤,受众在尴尬之余也有着一种暗爽吧。
  男人对女性身体的重视“实质上主要是从实用主义而非审美的角度,把女性身体看成是可以消费和可以控制的私有财产。”④
  四、贺岁剧中男权意识形态的垄断
  电影“是一个想象的所指,一个语言和一个语言实践,是不断地根据梦中女而建造的,为把‘女人’监禁住的表现活动,在这座城池混乱的空间里,就像在电影话语的构造中一样,女人既缺席又被监禁:作为理论主体缺席,作为历史主体被监禁。”⑤贺岁剧同样如此,剧中影视符号背后的男权意识主导着剧本的价值观念。贺岁剧《泰囧》中的主角是三个男人,女性被排除在关键的角色外。徐朗的妻子出场仅有几分钟,而高博的妻子更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整部剧中表现的女性形象虽然形形色色,多达10余人,然而这其中的绝大多数出场时间仅仅是维持数秒。女性被再一次的“象征性歼灭”。
  《十二生肖》给足了女性演员出场时间,但是她们的出场仅仅是为了体现该剧的真正主角。JC才是这部电影想要塑造的英雄,而女人只是在英雄战斗的时候傻傻观看。Coco这个麻烦制造者引出了JC的最终登场,而当男主角JC置生死于不顾争夺国家文物时,女性只能在一旁进行现场直播:“这个神秘人,已经没有降落伞,他拿到龙头又怎么样?”男人的英雄行为得到了电视的直播,而干这事的正是女人。女性见证了英雄的诞生,同时为这样的英雄所折服。
  糟糕的不是男人标榜自己的价值,而是女人接受了这样一种价值观念。女性自己在面对电影塑造的男性英雄时同男性一样,怀着敬畏与感激。“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中,个体被支配性的意识形态所召唤;换句话说,个体不可阻挡地置身于支配性的意识形态之中。”⑥女性的反叛意识在影视文化的轰炸中越来越模糊,她们很有可能为男性所折服而心甘情愿的接受降格的女性地位安排。
  结语
  “建构理论认为:媒介不仅反映现实,而且塑造现实。大众媒介在倡导一种人们渴望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创造一种连贯的故事叙述方法使观众达成对其的认同,更为重要的是,‘媒介的再现支配了真实的生活’”。⑦电影作为大众最为喜爱的大众媒介之一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男性主导价值观念。贺岁剧不止要为大众提供影视娱乐的消遣,更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①李东,《当代影视文化的“男性话语”批判》,《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②冯应谦:《电视世界与真实世界的性别价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26
  ③[荷]L.van Zoonen 著,曹晋、曹茂译:《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5
  ④⑤⑥[美]玛丽塔斯特肯、莉莎卡特莱特 著,周韵 译:《看的实践:形象、权力和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2、8
  ⑦汤林森 著,冯建三 译:《文化帝国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22
  (作者:均为华中师范大学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舆论由传统媒体主导的一元化走向多元共存。公众在面临鱼龙混杂的信息、真假莫辨的观点时,难免有无所适从之感,进而可能接受错误的观点,造成恶劣影响。在众声喧哗的舆论格局中,传统媒体应及时还原真相,帮助受众明辨是非。这既是传统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其引导舆论的重要方式。  《人民日报》“求证”栏目的推出正是传统媒体舆论引导回归的体现。该栏目从2011年1月27日起推出,力求通过严谨核
1960年《毛选》删去了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单行本关于“第三条道路”的论述:“不但中国,全世界也一樣,不是倒向帝国主义,就是倒向社会主义,绝无例外。中立是伪装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关于是否存在“第三条道路”的问题,毛泽东的认识也经历了发展变化。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十月革命以来的国际环境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斗争的环境,“处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任
【摘 要】在“全民记者”的时代大背景下,受众的媒介素养越来越受媒介环境的影响。本文以南宁市中学生为例,通过运用调查问卷法和座谈讨论法,试图探寻和调查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也借此探讨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路径,以期引导青少年受众树立理性向上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媒介素养 中小学生 媒介素养教育  一、引言  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最初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英国学者ER.利维斯(ER.Le
【摘 要】近年来,手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通讯工具已渗透到了中国人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也遍布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的现状怎样?手机短信对大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既成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高校心理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又对构建和谐高校以及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力图了解大学生的手机短信消费现状和特点以及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带来的心理和
作为一种艺术风格,Art Deco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今天,有许多建筑家和艺术家在它的召唤下相聚在一起。因为历史告诉我们。Art Deco已经成为一个解读城市化历史的密码。    墙内开花墙外香    尔冬强说:“许多人是通过阅读张爱玲的小说来了解旧上海的,其实诞生张氏文本的物质化背景从来也没有离开我们的生活。”    这个看法,是尔冬强孜孜以求地从事都市建筑摄影的一个文化支撑。从他的图片中,读者或
【关键词】视频终端;短视频;内容生产一、从互联网发展历程来看移动视频终端的发展  移动视频终端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并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在我国投入社会应用的20多年间,也经历了技术模式的换代与变革。  (一)Web1.0时代  在Web1.0时代,主要的信息提供模式仍然是以机构为主体的公共传播。我们感受到的是信息总量的急剧增长,信息获取的及时、全面、精准和便利,大型门户网站和网际搜索引擎在满足我
现实生活中,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其实背后还有更深刻的原因——焦虑。  因为焦虑,所以我们着急打断别人说话;因为焦虑,就着急想把自己要说的话讲出來。这样一着急,就容易失态,沟通必然不畅。  何谓慈悲?其中一种就是认真地听别人把话说完,全面了解对方要表达的意思。  一位主持人在节目中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  小朋友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主持人又问:
一  一望无垠的狗尾巴花浪一样翻滚,飞毯样托着林秋飞向晴空……蓦地,一朵黑云扑面而来,转眼化作一只大黑猫。黑猫有一张酷肖钢珠的脸,龇着利齿,纵身一跃蹦到林秋身上。林秋手脚并用,掀不动踹不开。黑猫抓破他胸膛,火烧火燎……“秦天!”林秋挣扎着喊了起来。睁眼的一刹那,林秋觉得自己其实只是让外面一声尖叫给闹醒了。  尖叫声从门外政治处方向传来,像组干科女干事小关的声音。林秋抖抖颤颤点了支烟,颓丧着躺了下去
【摘 要】对《新快报》有关海珠桥跳桥事件的报道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采用“跳桥者肇事”的新闻框架,《新快报》的这种新闻呈现主要是由其市场定位及编辑记者的阶层意识所决定的。  【关键词】《新快报》 跳桥事件 新闻框架  近年来,广州市的海珠桥发生一些人攀上桥上钢梁威胁跳桥事件,这些跳桥者的目的大多是希望引起媒体和政府的关注和重视,解决有关问题。但每次跳桥都给广州市的交通造成一定的混乱,成为广州市有一定
自姚明决定回国看中医时起,一场来自中美间的关于姚明是不是该回国接受中医治疗的网络争论就开始了,甚至连《华盛顿邮报》、《休斯顿纪事报》官方论坛都参与进来,不少美国球迷认为“姚明是在以健康赌奥运会”。  在西方医生的怀疑和质疑声中,姚明还是十分坚定地选择中医帮助自己恢复治疗。4月15日,在国内停留了12天的姚明带着中医专家为他开出的疗伤药方,飞赴美国休斯敦。    姚明相信中医    自姚明决定回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