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内容选择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_s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数学不但是进行知识传授和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基于其展开实践和应用的过程. 因此如何选择活动内容是保障教学实践与综合应用得以施展和落实的首要条件. 本文以“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内容选择”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能够为广大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育工作者,从教学生活化和实践应用的角度,为其探索出更多有益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升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 小学数学实践;综合应用活动;内容选择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其在心理上和对事物的认知上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如何充分结合小学生认知上的特点,选择有益于其知识接受的方法与教学手段,推动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顺利实施,是其执教阶段不得不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源自生活的内容“萃取”
  一切学科内容都起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其在形成固定的理论和内容之后又将反作用于社会、反作用于生活,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鉴于数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科学属性以及抽象性的特点,教师更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让实践与综合应用回归生活的舞台,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生活.
  (一)广引生活实例
  当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学知识能够形成较为初步的认知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广泛地引用生活当中的实例,去发现生活当中的“数学”,来加深自身对于生活和数学之间关联性的感知,深化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 比如在小学生刚刚接触数这个概念之后,笔者就会在课堂上提出这样的问题:
  “大家在今天早上来到学校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学生的答案较为淡薄,只是笼统地说出“人、公交车”等之类的具体物象,那么在这个时候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观察到的“数字”,笔者先说出“老师今天早上坐公交车时,刚开始公交车上只有老师一名乘客,然后中途又上来两名乘客,这样公交车里包括老师一共就有三名乘客. ”同时引导学生按照笔者的方法进行“数学造句”,那么这个时候就会有学生说出“在路上看到两名环卫工人”“路过五辆公交车”之类的实例,那么其就会在脑海中产生初步的对于生活当中的数字感知. 那么接下来,笔者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感,会利用人口数量、零花钱使用、身高体重等方面来进行举例,让学生深刻感知到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数字,数学贯穿于我们生活的始终. 同时,当学生形成一定的对于数学的感知之后,其对于生活的新奇感和对于新事物的依赖心理,会使其在平日的生活中,对数字给予高度关注. 广告牌上的数字,商场中的数字,电视上的数字都会引发其兴奋的神经元,这对于提升其数学敏感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长远的影响效果.
  (二)探究生活现象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生活当中会遇到很多难以理解和琢磨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引导学生以数学的思维去理解和思考,那么其便能迎刃而解. 比如很多小学生刚开始去超市买东西时,付钱和找剩钱时常常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怎么“算账”,但事实上这是一则非常简单直白的小学数学加减法问题,如果只是涉及“元”的部分,那便是整数加减法、如果涉及“角”和“分”的部分,那便是小数加减法. 关于这一点,笔者在学习到加减乘除、整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时,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超市购物环节,用标有数字的卡片代替纸币,用各种文具代替商品,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完成最为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 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效果,笔者还会将班级同学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扮演“买”和“卖”的角色,让学生在“买”(答题)和“卖”(出题)的对抗中,以充满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活动内容,来提升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投入度和实际效果.
  (三)分析生活问题
  数学蕴含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当中,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相应的情景当中进行实践,通过真实的感受去感悟现实生活当中的数学,使之能够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在学习到长方体表面积时,笔者让学生将封闭的教室看作一个巨大的长方体,那么学生通过这样一个非常直观的长方体,能够清晰地明确其表面积的计算思路,即六个面的面积相加(其中对迎面面积相等,可以利用乘2的方式来缩减计算量). 那么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密闭的空间要进行粉刷,除了棚顶和地面外都要涂上均匀的涂料,那么一共需要涂多少面积的涂料?那么学生在有了刚才关于长方体的直观认识之后,就会立刻将这道题目转化为求表面积类的题目,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实现快速解答.
  二、教材的延伸和拓展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构建与落实,需要以学生所具备的一定知识水平为基础,而当学生自身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基于教材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丰富实践和应用活动内容.
  首先,举例来说,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平面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公式推导、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属于直接利用教材当中的单一知识内容来组织活动. 教师应选择利用教材将其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和综合实践内容的选择,笔者认为应该首先从教材的内在做起、进行把握.
  其次,当学生掌握到多单元有关联性的知识后,教师就可以将相似或相关联的内容进行整合,来进行实践或应用活动,比如小数、分数和百分比之间的互换;以及不同单位组之间的换算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换算图表,将不同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以及时间单位,统一编制在一张换算表格上,既直观又全面;也可以举行类似卡片数字的游戏,将小数、分数或者百分比写在卡片上,让学生随便抽取一张卡片,说出卡片上的小数(或分数和百分比)对应的另外两种数字形式,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反应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最后,简单推理类题目、探索规律性题目、巧算问题和周期问题等属于在学生拥有一定驾驭知识的高度时,进行的课外内容的拓展. 比如教师在教学有关分数、小数和整数等多种数字形式混合的运算题目时,可以教给学生分组合并的方法、凑整巧算,当学生掌握这一规律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大面积地去找寻这种类型的题目,倒不必完成解题过程,只需对着题目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即可.   三、学习习得
  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每当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一部分内容时,也极有可能产生一些猜测和推想,那么教师完全可以抓住这些主观思想上的问题,将其设计成综合应用性的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和解答自己所提出的疑问,固化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有学生在掌握一些有关角的概念之后,面对一副标准三角板会产生疑问,就是除了三角板本身具备的30、45、60和90度角外,还有没有可能通过组合的方式画出其他的角,或者最多能组合成多少个角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专门设计了一堂课的时间,让学生展开探索,为了让课堂更有趣味性,笔者提出了“看谁探索出组合角的数量多”的竞赛主题,学生们都跃跃欲试. 有的同学将角与角之间以和的方式拼合在一起,于是组成了75、120、115、135和150度等不同的角,当很多学生误以为一副三角板只能组合成这些数量的角时,笔者随即会问到“大家都是在将角和角之间合到一起,难道只能加不能减么?”经笔者启发很多学生立刻摸索到了15度角的“组合”方法,但随即课堂又陷入了探索瓶颈当中,这个时候笔者又引入了新的概念,角不仅有90度以内的锐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钝角,更有介于180~360度之间的联想角. 学生随即从教师的话中恍然大悟,立刻拼出了195度等联想角——这种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协助其展开探索的学习过程,不仅让学生享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会提升其数学知识的内化和巩固能力,相对于传统教学将带来更佳的教学效果.
  四、结 论
  总而言之,小学教师通过选择有效的活动组织方法和教学手段,生成对数学实践活动与应用的选择,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 于其而言,所要注重的既包括对知识的生活化实践和拓展,也包括对教材延伸与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的利用与自我探索.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学习本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仅靠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并不能达成融会贯通的效果,实践和应用才是实现知识内化的必要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强强.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记录的策略研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5(2):34-35.
  [2]谭锐由.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的有效开展[J].华夏教师, 2015(1):43.
  [3]赵云峰.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初探[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1(9):12-13.
  [4]金陈凯.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设计研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3(23):83.
其他文献
【摘要】 现代教育研究指出:课堂教学如果能够满足学生幸福感要求,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有极大帮助的,在同样的时间和同样的精力投入条件下,能够达到更大的效果. 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满足幸福感要求,应当考虑到师与生两个层面的变化,并且以生活化和多媒体两种手段保证这两个层面变化的合理性.  【关键词】 初中数学;幸福感;课堂效率  同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初中数学学科涉及了非常繁多的知识点,并且在同一
本文拟对大学生廉洁教育发展困境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资源开发、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探索,力图为当代大学生廉洁教育做一些探索。
<正>我们知道,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柱、锥台、球,初中又学习了物体的"三视图",但是小学阶段大部分是要求学生从物体的外部特征去感知物体的大小和面积,初中的三视
【摘要】 高等教育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大学数学在创新意识培育中的作用很大,但又有现实的阻碍.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转变教育理念,创建有利的教育环境,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激发学生的自信,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等,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注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创新是当代社会发展中的热词,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突破都离不开创新,需要创新人才.大学理所当然要承担起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笔者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看到:很多教师在教学完成后,普遍忽视一个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尤其是一些薄弱中学的数学教师,由于要赶教学任务和多介绍题型,不太在这方面下工夫. 因此,很多学生由于教师缺少必要的指导和训练,或者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习心理状态的问题,大部分也都忽视了这一重要环节. 虽然做得很多,学得很苦,但未能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未能在更深和更高层
奶牛群体改良(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也称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通过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测定,分析查找奶牛管理和育种上存在的问题,它是提高奶业生产水平和质量的一项
会计分录是在记账凭证中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登记的账户名称、借贷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对于初学者,在编写会计分录时容易混淆记账的会计主体、六个会计要素,以及应借应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