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中的探究课教学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70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性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建构的自主权、探究目标和意图的自主决定权归学生所有。本论文以小学生的阅读学习为主,研究学生的探究学习。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出有指导意义的探究学习策略、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突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小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的效率。目前,在小學语文教学中,由于课的类型单一,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限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语文课的类型应该是多样的,课的类型设计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关键词:探究课;新课程理念;逻辑思维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对于老师的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过程,一般的模式是感知——理解——欣赏——积累——运用,从模仿性的运用到创造性的运用。要以此为依据,设计多种类型的课。如以感知为目的的预习课、观察课、实验课、游戏课;以理解为目的的讲读课;以理解、欣赏和积累为目的的朗读训练课、欣赏课、背诵课;以训练读速为目的的默读课等。除了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校的软硬件适当实施探究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对知识的求知欲。
  什么是探究课?探究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怎样上好探究课?本文就这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探究课教学的意义
  什么是语文探究课?语文探究课就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题目,围绕一定的题目搜集资料、学习资料、分析资料、综合资料,进行判断,最后得出研究结果,写出探究报告的实践活动。这种探究课和讲读课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有固定教材,学生可以依据已有的教材去学习,学生的思维按教材的逻辑去思考;前者恰恰相反,没有固定教材,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问题及一些逻辑系统的材料,进行周密的思考,独立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形成自己的结论,并能说明结论所依据的理由。探究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能力的过程,更是其发挥思维能力的过程,全过程主要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力。当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理智技能不能和成年人比较,也不能和中学生、大学生比较,不能以他们的终点作为小学生的起点。但是这种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应该在小学阶段加以训练。
  语文探究课的教学目的及训练过程,主要在于形成学生训练有素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投身于有价值的活动,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结果,同时也获得了一种能力。因为在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分析综合资料的实践中有所收获,所以就包含了能力的获得。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开放的、活跃的,学生由资料的研究而一步一步获得结果,是学生自身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体现。
  二、探究课的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课要探究的问题非常广泛,但主要应结合课内学习进行。
  1.结合语文课的探究题。一般有几类课题:
  (1)对某一作家作品的研究。可以研究一篇作品,也可以研究几篇作品。如研究老舍先生的作品:对写景作品的研究;对写物作品的研究;对写人作品的研究;对短篇散文的研究;对长篇小说的研究等。
  (2)不同作家同一题材作品的比较研究。如老舍写的《猫》、鲁迅写的《兔和猫》(主要是最后写猫的部分)等作品的比较研究;又如巴金写的《海上日出》和德福芦花(日本)写的《海上日出》的对比研究等。
  2.结合其他课的探究题。语文探究课的题目可以和各科联系,如和历史课联系,可以研究历史人物传记,可以研究历史上的某一事件,还可以研究历史文物等。和地理课联系,研究的课题就更多了,如自然环境的研究(河流的演变、气候的变化、林木的生长、沙尘暴的形成等);经济地理研究(物产、交通等);乡土地理、本国地理、世界地理都可以研究。和音乐联系,可以研究音乐家的传记及作品等;和自然课联系,可以研究科学家的传记,研究某种生物的生长过程等。总之,和各科联系的研究,不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最主要的是可以提高语文读写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获取资料
  获取资料的途径可以通过观察、阅读书报和杂志、访问、回忆等。如对历史文物的研究,就要观察实物,记录出土年代、造型、原料、工艺、用途等,还要阅读一些书面资料,加以对证。经过研究,对其文化价值、历史意义作出判断。从哪一种途径获取资料,要根据学生已掌握的资料来确定。如果学生对所研究的事物比较熟悉,能独立回忆事实,就不必去观察、访问,主要靠经过良好训练的记忆去回忆,要习惯于调用记忆中的材料。平时语文课和各科学习的内容如记忆在大脑中,会成为丰富的资料宝库,生活和实践就是学生最大的资料源泉。
  (三)学习资料,分析、综合材料,得到结论
  材料到手不能马上使用,必须先进行学习,了解材料内容要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摘录与研究课题有关的部分。如研究某作家的作品,必须认真阅读作品,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语言表达特点等。
  学习之后,要对学习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要点,得出结论。学生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要在语文课内经常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综合能力及比较研究的方法。这种比较,会使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分类和系统化,其实这就是初步的研究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其遇到一定的困难。困难是对学生思维的刺激物,但又不是所有困难都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困难程度超过学生已有的经验,就会使其不知所措,影响其信心。困难的程度必须适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其处理这个困难有一定的控制能力。通过解决困难使学生有系统地进行思维,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写出研究报告
  写研究报告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教给学生写报告的要求和格式,如先写出题目,再写内容,内容要分段或分章节。写报告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资料、分析资料过程中随时记下学习结果,最后把学习结果加以概括,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研究报告。
  总之,探究课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养成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保证和学生之间的配合。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合理巧妙地设计课堂提问内容,同时应注意提问内容的多样化。本文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过程中的师生心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优化方法  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采用Gauss-Laguerre求积公式对层状介质井中电测地-井方式的△V1(电位梯度)、ρa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大量的正演数据揭示在层状介质情况下,井中电测地-井方式观测可以获得台阶异
[目的]调查辽宁康平地区的羊肚菌资源,了解其产地环境及种属的关系。[方法]对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北三家子和方家屯2个羊肚菌发生地开展了资源调查,共采集到8份羊肚菌样本。采
摘 要:历史是初中学生的必修课,是一个国家数百年的发展史。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以历史为经验,从而在历史学习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对于学生后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初中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历史,因此,这一阶段对历史的学习影响着学生能否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能否学好历史。教师要利用有利因素帮助学生培养出对历史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更深地感受到
为了解决三维复杂介质的射线追踪,本文改变了传统的三维层状地层的建模描述方式,提出了块状结构的建模描述方法,结合三角形面片来描述地质界面,可以构造非常复杂的三维地质模
[摘 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住房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工程负责人不仅有重要的责任,监理工程师也有重要的责任,为了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需要对每一阶段工程进行监督。本文主要针对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四点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有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材料因素、工艺因素等,为此,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