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话题作文升格指导示例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ku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有春雨、夏雨、秋雨、冬雨之分,有细雨、暴雨、雷雨、骤雨之别,又有落在平原的雨、山区的雨与江河湖海的雨之异。雨景,既是自然的,又往往是奇异的。有着不同经历和心境的人,在不同的季节和环境里,观雨景,听雨声,悟雨情,他们的心灵感受一定是各不相同的。
  请以“听雨”为话题写一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写景状物,议论抒情。③不写成诗歌,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本身没有特别之处。可是在
  不同人的眼中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失意人那里,雨平添了惆怅;在得意人那里,雨别具一番情趣。这些不同都是由人的心情引起的,所谓“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我们用心与自然交流,就会发现自然的精彩。要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有一双慧眼、一颗情心。
  1.写出特点。不同季节的雨有各自的特点,春雨滋润柔软、夏雨猛烈刚性、秋雨缠绵清冷,即使同一季节的雨也会有所不同,这些在写作时要加以注意,切忌模糊不清。这就要求作者观察细致,用心体会。
  2.情景交融。对雨的描写要和个人的情感抒发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不是一加一的加法,最好不要写成一段描写加上一段抒情的粘贴形式;要在字里行间渗透情感,使每一处文字都打上情感的烙印,让雨“活”起来。
  3.真情实感。文章中的情感要发自内心、发自真心,自然而然,不要无欢而喜、无忧而戚。避免要么平铺直叙,感情苍白,要么用语气词来凑,矫揉造作;要么口号不断,套话连篇;要么政论文章,临高训人。如果不是真正的有感而发,一般不要轻易“抒情”。真正意义上的真情实感,必须在对客观事物反复认识、反复体察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文章要想打动人,首先必须打动自己。
  
  [病文展示]
  
  听雨
  胡晓玲
  
  也许是和雨相遇太多的缘故吧!每当我看到“雨”这个字眼儿,总会浮想联翩,笔前似乎飘来了雨的影儿,脸上似乎扑来了雨的清新气息……的确,雨带给我太多的感觉,尤其是那听雨的感觉令我难忘!(入题不够快捷,语言不够简洁。)
  我喜欢听雨,胜过喜欢听一场著名演奏家的音乐会。我想,那单调的“浙浙沥沥、咚咚啪啪、嘀嘀嗒嗒”的雨声一定是世界上最朴实、最活泼、最悦耳的音乐吧?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雨,似乎并没有季节之分,顶多只有节奏快慢、音调高低之别。后来逐渐长大了,每当我听雨时,就用心地分辨,竟然给雨奏下的音乐分出了层次呢!譬如,记忆里的春雨给我的印象是最美好的:她往往下得小而密,声音细而轻,宛如江南女子的温柔细语。夏雨是最刺激的:她常常下得凶而猛,声音大而粗,就像一颗颗大的金豆豆从天上甩到地上一样,先是“咚——啪”几声,然后就是“咚咚啪啪”地响成一片了,就像西方的“摇滚乐”,有很强的节奏感。而秋雨呢,则是“叮叮咚咚”,不紧不慢的节奏,仿佛东方温文尔雅的“交谊舞”曲。冬日的雨似乎是灰色忧郁的,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霭,它通常来得不急不躁、不愠不火;它随意飘洒,坐卧无心,它落下寒冷的碎屑到你我的脸上,等你还未反应过来,它又悄悄地收敛了,真让你爱也不是恨也不是。(作者描写春雨、夏雨、秋雨和冬雨,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出它们不同的声音和情态。问题是小作者在描写眼前之景时,没有充分地融入自己的内心情感,即“以物传情”不够明显。)
  我喜欢听雨,尤其喜欢用心去听。因为只有用心,你才能听到雨的“弦外之音”,从而体验到自己听雨时的那份心境。雨不是年幼无知的孩子,也不是老练持重的成人,她是个情感丰富、温柔敏感的少女。你只要稍微一碰她,她就会做出反应。你看,浓密的乌云在天上滚动着,阴郁的天空就像个随时要发怒的凶汉,那雨恐怕是不喜欢这种沉闷吧?她用柔和的姿态抚慰大地,用清凉的甘露滋润万物,轰隆隆的雷声大约是太吵闹、太恐怖了吧?雨便不惜用自己灵浩的圣体与大地轻吻,用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来欢庆自由。聆听着这雨声,我似乎听到了她在欢唱,以一名青春歌者的身份。(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摹写自己对听雨的感受,赞美雨的奉献精神。但“观物思理”的成分较为单薄。)
  雨有时又是悲伤的,就如同我失落的心情。每当这时,我和雨总能产生共鸣,我们互吐愁肠,她一直不停地向我诉说,她的语速时快时慢,而我却不语,我只是静静地倾听,心中的烦恼不知何时已烟消云散。我喜欢听雨,以一个知音的身份。(写“我”以“知音”的身份和雨互诉衷肠,由于缺乏必要的事理交代,所以此处的抒情显得有些无忧而戚。)
  又一个雨季来临,雨,你一定还会与我相遇吧!若相遇,‘又在何时?我真想看见你,真想听你那唯美的天籁之音和真心的话语!
  (结尾扣题,但缺少余韵。)
  
  [病理剖析]
  
  本文通过描写“我”记忆里听雨的不同感受,表达了对雨的喜爱以及对雨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写景能够抓住特征,且富有层次。作者写春雨、夏雨、秋雨和冬雨,主要从声音和情态等方面来描摹,通过对比的方法,表现了它们的不同特点和神韵。
  
  二、小作者基本上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出了自己对听雨的感受,抒发了对雨的奉献精神的赞美。
  
  文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对于主题的挖掘缺乏深度。“雨”作为本文的一个主要抒情意象,还应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赋予它更为深沉的意蕴。
  
  二、本文侧重于写景状物,但议论抒情的成分略显单薄。作者虽然抒发了自己的一些真实感受,但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
  
  [成功升格]
  聆听雨的诉说
  胡晓玲
  
  听,下雨了。
  蒙陇中迎面扑来的清香,是雨带来的吗?不一会儿,耳边传来“淅淅沥沥”的声响,似很轻,又有节奏,我不禁放下手中的书,认真倾听雨演奏的乐章。(开篇入题,写“我”对“听雨”情有独钟,要言不烦。)
  我和雨也算是老相识了吧?对于她的声音我很熟悉,可当我每次倾听时,又总有不同的感受。听雨,如同听一场音乐会。“簌簌、叮叮、咚咚、嗒嗒……”却又如此朴实、简单,以至于连我这个不懂音乐的人也能为它分出层次。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春雨是最美妙的,也是我最喜欢聆听的雨声。当她伴着和风,在空中连成一丝丝的针线,密密地飘洒到大地时,便会发出细微而灵动的声响,宛如江南女子的温声细语。每当这时,我便会趴在窗前,痴痴地望着那如烟似雾、细细柔柔的雨丝,听着那淅浙沥沥的雨声,就仿佛聆听妈妈关怀我的温婉絮语,任她穿越我的灵魂,点点滴滴地落在我的心上。(写“我”童年记忆中美妙的春雨,用“江南女子的温声细语”和“妈妈的温婉絮 语”比喻春雨声响及情韵的柔媚,精妙贴切,真实生动。)
  大约是忍受悲伤的日子总会在雨天吧?小时候我就听伙伴们说,只要一下雨,那定是老天爷在哭泣。那“咚咚啪啪”的夏雨声真的是老天爷在抽泣吗?望着近处被雨打得颤抖的绿叶,我的思绪不知不觉飘到了不久前的回忆。记得母亲去世的那几天,大雨纷纷,连绵不断,我蹲在窗下,只专心地听着雨声,雨水从屋檐滴下,击打着冰冷的水泥地面,生硬得刺耳。那声音先是“咚”地一声,接着又是“啪”地一声,依次交错,节奏加快,不一会便成了“咚咚啪啪”的了。后来雨的节奏越来越快,我的心情也随着越来越坏;最后这雨声已变得杂乱无章,就像个庞大的交响乐队没有了音乐指挥一样,“噼里啪啦”地乱奏一气,我的泪水也禁不住“稀里哗啦”!妈妈呀,我可就您一个亲人!您的女儿还没成年,可您为什么就这样离我而去了呢?
  (写回忆中的一次夏天听雨,引用“下雨是老天爷在哭泣”的传说以及夏雨的凶悍刺耳,来衬托母亲去世后的悲伤心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如今,秋季已经来临。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场秋雨,雨声不大,不紧不慢,能听到“嘀嘀嗒嗒”
  清脆的响声,显得冷静而深沉。听着这雨声,我仿佛听到了妈妈的叮嘱:人生一世,总要面临许多的挫折和不幸。厄运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它,就一定能战胜它!是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我想:这秋雨肯定是不惜一切下来陪我的吧?你看她痛痛快快地与世间万物相拥,以最壮美的音乐来净化人们的听觉,冲走人们内心的阴霾,使得人们如被催眠般地去聆听她的诉说,遵从她的劝解,领悟她的深邃。此时此刻,我感觉听雨,就是在听一场人生经历的诉说,在听一位智者的生存慧语……我内心久久环绕的悲伤随着雨声的稀疏渐渐释放,一切都回到了原点。(写现实中的“我”在聆听秋雨的诉说中,联想到妈妈的告诫,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从而产生了战胜挫折的勇气,释放了内心的悲伤和阴霾。)
  时间流走了。雨停了,只剩下屋顶瓦片的积水“嗒嗒”滴下,这大约是雨临走时的“留言”吧?我深深地吸了口气,恍惚间如同过了半个世纪,只有那雨的声音还“余音缭绕”。
  听雨,就是听雨的心声!(结尾扣题,照应开头;揭示主旨,意蕴隽永。)
  
  [特色剖析]
  
  升格文与原文比较,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小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用饱含感情的笔触写景状物,并把“听雨”的感受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及其真实的心境结合起来,用心聆听,借雨景,抒雨情,言雨志。真正达到了古人说的“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的艺术效果。
  
  二、写景生动,情感真实。写景层次清晰,主要摹写了三个不同季节的雨:一是童年记忆中美妙的“春雨”;二是回忆中母亲去世时晦暗的“夏雨”,三是现实中释放内心阴霾的“秋雨”。作者借景抒情,情由景生,以“我手写我心”,抒发了内心的真实感受。这种朴实的文风难能可贵。
  
  三、语言优美,手法灵活。本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叙写心中故事、描绘雨中景致、抒发内心真情、阐述鲜明观点等。作者把这一切巧妙地融于自己的笔下,兼以生动的联想,贴切的比喻,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感悟。让人以为这雨不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分明像从作者的心底流淌出来的,与其说作者聆听雨的诉说,毋宁说作者是在聆听妈妈的诉说。
  总之,本文写“雨”由外而内,由形而神的行文,既体现了小作者观察之细,又显出小作者感悟之深。文章意旨鲜明而深邃,结构合理而清晰;语言洗练而优美,情感充沛而真实。‘的确是一篇佳作。
其他文献
西湖的雨千姿百态,梳洗着西湖的美,孕育着西湖的神韵。  今年3月下旬的一天,到西湖在湖畔刘庄,沿着园林里的回廊漫步,毛毛细雨下个不停,无声,无影,无行,悄悄地落到树上,草上,花上。伸手回廊外,只感到微微湿意。身在个中境界,回味“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诗句的味道,颇感贴切,传神。不过这儿只有“沾衣欲湿杏花雨”,不知“吹面不寒杨柳风”已吹到关山何处。正开着的杏花,雪白雪白的,在绿树丛中显得分
【内容简介】  众所周知,自2002年温家宝就任国家总理以来,在记者招待会等各种公开场合,温总理经常引用古典诗文为自己的讲话做注脚,中国领导人熟练运用本民族的传统智慧应对处理各类事务的能力令世界瞩目。   大家还记得,2003年3月18日,在新一届国务院领导首次召开的中外记者会上,针对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有关两岸关系的问题,温家宝总理不疾不徐地背诵出辛亥革命元老于佑任的《望大陆》一诗:  葬我于高山
其实克拉只是一个特殊的计量单位,人们说:除了钻石它不可以用来计量其他任何东西,当然也包括眼泪。  ——题记  克拉是一种很轻的计量单位,人们用它来计量价值不菲的钻石,而我却用它来计量眼泪。因为,没有比眼泪更珍贵的宝石。眼泪包含了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快乐的,悲伤的,感动的,它有情感,有理智,有理想,有愿望。我不忍心让它浸湿在那洁白的纸巾上,那样便无视它的尊贵。  钻石可以永存,而眼泪却常常稍纵即逝,令
一、《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法律基础》课作为"两课"的内容开设,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指导下,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相配合,旨在
期刊
心理活动的描写是人物无声的语占,它能够把人物的思想活动,复杂而,叟化的情感直接表现出来,让读者了解人物在想什么或者想要做什么,人物的情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它是读者了解文中人物的窗口,也是展示文中人物性格特点的平台。所以,在写作文时,应该学会心理活动的捕写。  怎样学会心理描写呢?    一、仔细观察,细心揣摩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即使是双胞胎,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