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错误”正能量,激活中职物理课堂

来源 :河南教育·职成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koo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错误”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一直是个贬义词。在课堂上,教师为了追求完美,更是视“错误”为洪水猛兽,害怕学生犯错,努力不让学生犯错。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犯错是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的,错误的出现正说明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曲折,暴露出学生思维中的障碍。恩格斯曾说:“最好的学习就是在错误中学习。”只有让学生经历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才能更好地防止错误。教育心理学家也认为,错误就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的过程。通过不断尝试,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得以不断地提升。所以,错误并不可怕,错误也可以成为一种教学资源。
  中职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而中职物理教材又比较重视理论上的推导,有时还要从建立理想模型出发,研究的对象又比较复杂,与初中物理的学习有很大不同,所以学生学习有困难,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更是很常见。作为中职物理教师,如果能让学生经历找错、辨错、改错的全过程,鼓励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巧妙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错误”正能量,就能激活中职物理课堂。但是,要很好地利用学生的错误、让“错误”产生正能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循循善诱,因“错”悟理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回答错误或理解错误。作为老师,不要急于用自己掌握的正确知识去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或错误答案,而是应该分析学生错误思路的源头,把握其运行轨迹,然后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因“错”而悟理。
  如案例:被上抛的篮球在上升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分析。这个题目看似很简单,但是对于刚刚学力学的职高学生来说往往会出错。有个别学生会认为除了受到重力之外还有一个向上的“抛力”。面对这样的错误,笔者没有将正确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在错误答案的基础上给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 “抛力”方向呢?2. “抛力”大小是多少?3. “抛力”作用点在哪里?4. “抛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这样就把学生从臆想状态拉到了理性的分析中来。学生明白了“抛力”不存在,如果有力存在一定会找到施力物体,力的三要素一个也不会少。在教会学生物理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养成理性分析的习惯。
  本案例表明,把“错误”视为一种教学资源,珍视并合理开发它,能够通过分析“错误”,使学生因“错”而悟理,会使教学效果更好;同时,不仅教授了教学内容,还将师生生活经验更多地融入到课堂中,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这样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让“死”的知识“活”起来,让“静”的课堂“动”起来,教学行为也由单纯的“传授”与“接受”变为积极主动的“发现”和“建构”,从而达到转变课程功能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目的。
  二、将错就错,用活“错”例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随时可以发生错误,教师应捕捉这种稍纵即逝的“错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巧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成精彩课堂。
  如案例:在计算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时,学生常常会把速度的平均值当做平均速度来做。例如: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且方向不变,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6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4 m/s,求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有个别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说平均速度就是两个速度之和除以2,得到平均速度是5 m/s。面对学生的错误,笔者没有把正确答案马上告诉学生,也没有简单纠错,而是将它看作一个生成性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用验证法发现错误,明白了平均速度这个概念的真正含义,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本案例说明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及时捕捉到学生的错误,将学生的错误视为可遇不可求的教学资源予以利用,不仅让学生养成规范做题的好习惯,而且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错误,纠“错”探究
  “错误”之所以具备正能量,就在于它的利用价值。它的价值有时并不在于错误本身,而是在于师生一起查错、思错、纠错过程中,会获得很多新的启迪。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沉着冷静的心理、从容应变的智慧,更要巧妙利用错误,引导学生纠错探究,并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纠错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案例:在学习电热概念时有这样一个例题,一台直流电动机额定电压U=110V,电阻R=2.0Ω,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是I=5.0A,求电动机消耗的热功率、电动机消耗的功率。学生根据电热的两个计算公式:Q=W=UIt=U2t/R=I2Rt推出了热功率PQ= U2/R=I2R,从而得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6050w和50w。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很清楚其中一个是错误的。但是到底错在哪里呢?大家展开了激烈的的讨论,笔者就在旁边“观战”,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的机会。最后让学生自己找到错误的根源,真正明白焦耳定律的使用条件。
  笔者在批改作业、练习卷时,经常发现学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在给学生纠正后,为了巩固,在后面的教学中,有时在课堂上故意再“错”一次,错给学生看,给学生思考,使学生引以为戒。
  在上述案例中,笔者直面学生实验的失败,把实验的失败当作一种教学资源,引发了学生对问题主动、积极的思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思考热情,学生在“欲罢不能”的探究氛围中开始查错、思错和纠错,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而教师有意制造的错误往往是教师课前匠心独具、提前预设的。“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如果教学没有错误,那将是不完美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对待自己或学生的错误,抓住这一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错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终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四、善待错误,锻炼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讲究如何有效地传授知识,力求提供简化、纯化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没有设置能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真实教学情境,也没有提供给学生思辨交流的机会,学生不容易暴露出错误来。因此,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清楚学生在思维过程中何处会清晰流畅,何处会出现障碍,这样才能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寻找到学生建构新知识的支点。教师在教学时应努力挖掘利用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暴露出鲜活的思维,要创设能激发认知冲突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锤炼能力。笔者认为应巧用学生所犯的错误,将错误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获得物理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锻炼,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激活课堂教学。一位心理学家说:“我们甚至‘期望’学生犯错误”,“因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物理教学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还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让他们在纠错过程中锻炼自我,培养他们敢于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
  学生不出错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学生不出错的课堂不是好课堂,“错误”也有正能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敞开胸怀去接纳学生的错误,更要用慧眼去挖掘学生错误中的闪光点,让错误激活课堂——这个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责编 周继平)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实训课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分组合作式教学是专业实训课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促进学生在教师指
在当今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许多学者专家都对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向和目标。文章对电子专业教学中的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从提高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角
文章论述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模式。通过课程内容的改革,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进,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创新思想的激发
《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1期发表的《“代沟”的社会正功能》一文(以下简称“《代》文”),是很有一些新意的,先且不论其文章立论是否成立,或文章是否具备内在的逻辑性,其创新的思
在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生物学教学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幼儿师范学校不同于一般的职业院校,构建适合提高幼师学生科学素养的生物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提高幼师学生科学素养生物教学模式的构建  1.模式结构  该模式是由教师引导学习,综合基础知识、实际应用和职业需要,启发指导学生创设课题、解决课题、评价分享,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
从世代传递的角度看,一代总要胜过一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但离开了上一代的文化传递,就会出现文化断层,就会造成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文化上的失教.同样,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